知名作家梁曉聲說:“女人是社會變化和發展的酵素……當你糊涂又懶散,自卑又自嘆,提不起腰桿,好女人溫柔的指責,像一條鞭子,抽打著你前進。好女人使人向上……好女人暖化了男人,同時又彌補了男人的不完整和幼稚,于是男人就像一個真正的男人……”可是,女人難做,好女人就更難做了。在眾望之中,女人竭其所能,使自己成為男人心目中的好女人;于是,兢兢業業地工作,勤勤懇懇地理家,為此忙得團團轉,生怕哪一點做得不夠好!
1.為別人活著,疲于奔命
做女人難,做好女人更難。“好女人”常常是為別人而活著的,她們把“好”獻給了別人,卻把苦和累留給了自己。
首先,女人要講究自身形象,在百忙之中,還須抽出時間來料理自己的衣裝和容顏。否則,就會被人視為“不夠格的女人”,被上司視為“懶散的下屬”,被丈夫視為“令自己沒面子的妻子”……
接下來,女人還要懂得持家,懂得體貼和照顧丈夫,否則,就會被視做“不合格的妻子”。整理家務,多被認為女人“分內的事”。那些瑣碎的、繁雜的、永遠忙不完的家務活,占用了女人多少本該好好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時間呀!女人可能會毫無怨言地去做,男人卻大多會心安理得地享受家庭的溫馨與整潔,卻不曾去想這是妻子用辛勞付出換來的,是應該得到回報、感謝的。
除了持家之外,女人還要“料理”自己的丈夫。男人在外面是堂堂男子漢,在女人面前卻是“需要照顧的大孩子”,將妻子的照顧看做是天經地義的事。女人也希望自己成為“好妻子”,用自己的付出與犧牲營造一個溫馨的家,用自己的付出與愛心贏得、留住丈夫的愛。
于是乎,女人對丈夫的付出就日復一日地繼續了下來:
天未拂曉,女人就得早早地起床,準備早餐與上班時該穿的衣物。早餐已熱氣騰騰了,丈夫還在甜蜜的夢里,于是女人得耐下心來用溫柔的聲音去喚醒他,告訴他早餐已經備好,是他喜歡吃的什么什么。
給自己買東西,女人往往精打細算,猶豫再三,生怕浪費了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可是,當丈夫說喜歡某某物品時,無論價錢多么昂貴,只要能夠博得愛人一笑,再吝嗇的女人也會無比慷慨地掏腰包,私房錢見了底也在所不惜。
為了讓丈夫看球賽,女人甘心錯過心愛的電視劇,邊聽著丈夫興奮的叫聲邊為他織毛衣。
丈夫大發雷霆,女人往往忍氣吞聲,等他氣消了再同他慢慢解釋、慢慢開導。
丈夫醉熏熏地回到家中,不僅滿口胡話,而且將酒菜吐了一地,女人要安撫他好好休息,還要收拾狼狽的局面。
工作一天回到家中,女人不能像丈夫一樣坐到沙發上看電視,而是要繼續辛勞,料理晚餐與剩余的家務,并且還要注意再忙再累也不能蓬頭垢面,否則,會被丈夫視為“黃臉婆”……
做好以上這些事項,并不等于完事大吉了,女人還得把工作做好,否則,她會被人看不起,說她靠男人養,吃閑飯。然而,女人也不能把工作做得太出色,否則超過了丈夫,讓丈夫有壓力、沒面子,婚姻的裂痕可能就因此而產生了。
想做“好女人”,怎一個“難”字了得!你得為別人活著,為此疲于奔命!
2.兼顧工作與家庭
如今,女人可以說擺脫了“家庭婦女”這一有輕視成分的稱謂,并創造了好幾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代:告別“三寸金蓮”做大腳女人的時代,告別家庭,參加社會工作的時代,而現在又進入了做現代女人的時代。
什么是“現代女人”呢?就是工作業績不輸人,家庭生活又不誤,如此追求工作家庭兩不誤,是現代絕大多數已婚女人的真實寫照。女人在社會和家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本來是件好事,可同時也加重了自身的負擔,要做好家里家外的一把手,可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做好哪一樣,都需付出艱辛的努力。
現代女人都是很要強的,她們既想在社會上拼得一席之地,又想有完整的家庭生活。她們知道,女人的工作和家庭是相互沖突的,倘若將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便感到有愧于家庭;反之,一心撲在丈夫或孩子的身上,也許會丟掉在工作上進取的機會。在進退維谷中,她只能咬著牙選擇“家庭工作兩不誤”,一個人扮演著“職業女性”與“家庭主婦”的雙重角色。
有人說,家庭和工作是壓在現代女人頭上的“兩座大山”,這話一點也不夸張,家庭和工作確實是女人肩上的沉重負擔,不知道男人們在看到婦女的解放與社會地位提高的同時,是否注意到了女人們的壓力。如果男人們為女人的自由、解放和社會地位的提高而心理失衡,那么,當他們明白了女人們的苦楚后,一定會改變看法,替女人們分擔一些重擔。
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可能是男人,一個家庭的中堅力量卻可能是女人。家庭不是有著充實的經濟基礎就能夠正常運轉的,它還需要有人花費心血去經營。日常生活中,能夠為家庭鞠躬盡瘁的多是女人,而在家庭中受到輕視的也是女人。
雖然女人可以同男人一樣有事業,一樣干得出類拔萃,也有屬于她們自己的類似“巾幗英雄”、“女強人”等閃耀的光環,但是當工作與家庭發生沖突時,多數女人還是會忍痛放棄或大有發展前途或如日中天的事業,一心持家。有調查顯示,在高中畢業生中,女性占50%以上,在大學生中,女性占近50%,但是在高職人員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卻遠遠低于50%。這個數字說明了什么?顯而易見,女性的競爭力與男性旗鼓相當,但是卻有很多女性為了家庭而輕視或放棄了工作,也就是說她們為了家庭犧牲了自己的工作,把事業高升的機會讓給了丈夫,自己則甘心持家。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是女人用自己的犧牲和奉獻給了男人追求成功的自由,她們把成功的機會讓給了男人,她們把這種犧牲與奉獻當成了女人的美德,雖然男人在頂著成功光環的時候,心里可能會蔑視上不了臺面的“黃臉婆”。雖然明知道沒有經濟上的高收入,便難免受到男人的輕視、降低在家庭中的地位,但女人們還是甘愿做出這樣的選擇。女人為了家庭不僅會放棄經濟上的獨立性與高收入,還會放棄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并把這當成是自己該做的,甘愿成為家庭的“奴隸”。
她們為了家庭所作的犧牲與奉獻無人知曉。
3.猶豫在升職與生子之間
對于女性來說,最佳生育年齡和事業上的“黃金時代”常常是同期而至的。然而,展望未來,仿佛根本沒有生孩子的工夫:工作剛剛起步,正待全力拼搏,沒時間生孩子;那么多人生計劃沒實現,顧不上生孩子;生孩子就意味著失業,意味著被社會淘汰,不敢生……
可是,問題在于,孩子不是女性想生就生的,因為從生理學上講,女性生孩子是有生理時間限制的。一番職場辛勞之后,多數女性都會困惑地問自己:“要不要生孩子?什么時候生孩子?生了孩子怎么辦?我已經是高齡產婦了,我還能生個健康的孩子嗎?我的精力還能勝任‘母親’之職嗎……”
不管是主動或被動的選擇,職業生涯與生兒育女的沖突,正逐漸成為所有職業女性人生中的一個兩難問題。生存壓力如此之大,要想立足并取得成功,就必須全力以赴。而由生孩子導致的事業中斷,卻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某時尚雜志曾做過一個叫“女性的被動強勢”的主題策劃,幾位30歲左右的高層管理女性成了調研的對象,她們給出的觀點很一致:“此時生孩子,簡直無異于在跑道上摔跤。”
事實上,很多公司在考慮升職人選時,也通常會將女性的生育風險考慮在內。它們在招人之初,就“約法三章”:兩三年之內不許要小孩;如果不遵守口頭約定,公司就會找個借口將其掃地出門。
更有甚者,某些公司招聘女職員時的招聘條件之一便是“應聘的女性在四年內不得懷孕,否則將不予錄用”。為了防止口說無憑,公司方面還提出以書面的形式簽訂一份協議。一些女應屆畢業生,因求職心切,只好答應了這個“條件”。
社會現實有時就是這么殘酷,為了應付快節奏的工作方式及高強度的生活壓力,許多職業女性生育的年齡不得不向后推延了。因為,一旦生了孩子,那么結局多半是被排擠掉。
“女人,特別是白領,要做個好妻子、好媽媽,還要保住來之不易的工作,真不容易。”佟小姐一臉苦悶。作為部門主管的她,費了很大的工夫才達到今天這個位子,說這話時仍在緊張地整理著下屬交來的報表。眼看著就32歲了,可對失去來之不易的事業的擔心令她至今無法享受做母親的快樂。
事實上,佟小姐這樣的擔心也并不是沒有依據。某網站曾做過一項調查,1300多位媽媽中,77.27%的人稱重返工作崗位有難度,將近1/5的媽媽將被人替代,超過1/3的媽媽將無法全力投入工作。
28歲的陳女士已懷孕31周,她在一家勘察設計院工作,收入頗豐。采訪中,她透露出些許無奈:好不容易經過5年多的奮斗,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績,又有了一個適合自己的崗位,因為要生孩子,工作只能暫時擱到一邊。雖說單位還給保留職位,但原有的崗位肯定是保不住了,只能等生完孩子后回單位重新分配崗位。因行業性質的關系,她的工作都跟著不同的項目在發生變化。陳女士估計,以后重返崗位時可能很難再與從前配合默契的同事相遇了,她重返崗位時將意味著一切都要“從頭再來”。
許多公司的職業女性,一旦生育了孩子,就會以“不勝任工作”等種種理由,調換到較低的工作崗位或者將原定的升職取消,并且被私下告知:“如愿主動離開原崗位,將提供‘表現優秀’的推薦信。”有的職業女性在產假過后來上班時,卻發現既沒有了權力,也沒有了位子。有的甚至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就會被告知“因其工作表現不好”,將不再續簽勞動合同。
這種種原因都使得想做媽媽的職業女性在生育前思量再三。更何況,生孩子后還須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關注那隨之而來的一系列育兒問題。這些都使女人對生孩子一事望而卻步。
4.缺乏平等的發展機會
曾幾何時,女畫家博賴爾為了能夠和男人一樣學習藝術,曾裝扮成一個小伙子;女作家伊萬斯為了確保她的作品得到人們公正的評價,曾采用一個非常男性化的名字;伯萊克威爾為了做一名外科醫生,竟不得不忍受如狂風暴雨般襲來、充滿仇恨的信件的打擊,以及一群在她的醫院外面揮舞著鐵鏟鐵棍的暴徒的恐嚇……女人在社會生活中常常會遭受性別歧視。
21世紀的今天,女人的生存面越來越寬了,她們可以同男人站在同一舞臺上比拼,但是,她們卻沒有擺脫性別歧視的傳統模式,難以真正在各種場合同男人平起平坐。
“女性結婚以后就會沒心思工作了,不需要花太多的心血去栽培。”上司多會有這種想法。一些男人無視女人所具有的強大的競爭力,以及可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連嘗試一下的機會都不愿意給。
女性還容易成為職場中受輕視的對象。就競爭力而言,表面看來,女性比男性要遜色得多,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在很多時候,女性的競爭潛能被“女人是弱者”這樣的思維慣性掩蓋了,而一旦有了適合的條件,她們爆發出來的競爭力會超過男人。可是,她們依然會受到輕視。
伊奈妮是一個非常敬業的女職員,她總是竭盡全力地去工作,無論分內的事還是分外的事。可是,結果卻非常令人不平:工作效率遠不如她高的男同事都一個接一個地被提升了,而她卻十年如一日地奮斗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原因何在?只因伊奈妮是女人,老板根本不考慮是否該將她委以重任,而她的努力與付出只被老板當成“理所當然”的。可憐的伊奈妮,只能抱怨自己錯生成了女兒身。
工作中,女人常被分配做煩瑣復雜而不受重視的工作,受累不討好。費娜是一家著名女性雜志的編輯,她被分配的任務總是繁重的、沒人愿意去做的,她的工作充滿了壓力,總是不停地奔波于一個又一個的約會,有時候她簡直忙到暈頭轉向、不知所措的地步,直到累得病倒。費娜以為,自己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了,可上司卻冷著面孔要她不要耽誤了工作,并強調換成男人就沒這么“嬌氣”。費娜當時就委屈得淚流滿面,也恨自己錯生成了女兒身。
在新時代,有人仍然看不慣女人在職場上嶄露頭角。
5.奮斗的路上,阻力重重
“女強人”這個詞是很時髦的,是很多女人奮斗的目標。哪個女人不愿意靠自己的本事開“寶馬”,在職場上呼風喚雨呢!但又有誰知道,女人創業有幾多艱難?
在職業女性中,無論是單身還是為人妻為人母,雖同男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所受到的重視程度和待遇卻往往不同。在人類的社會史上,向來是男尊女卑,“大任”向來由男人擔。到了“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事實上也沒有徹底改變這種傾向。這一歷史現象,可以說已經在人們心目中深深地扎根了。在“平等競爭”的職場中也不例外,男人擔當大任被視為理所當然,而女人稍一出頭便格外顯眼。
女人的能力未必就比男人差,卻多會被分配做繁雜性的工作:辦公室里的電話可能會響個不停,每天需要處理的信函也會很多,同時還要聯系客戶,構思工作計劃,準備開會文件……忙得不可開交。老板可能不在意女職員的辛勤勞動,卻對她們的失誤抓住不放,這往往會使女職員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對工作失去熱情,對生活失去信心,疾病也乘虛而入。即使如此,女人也無法暫時逃避一下,去理想中的風景區旅游,經常加班讓她們連跳舞、唱歌、看書、聽音樂都要以分秒來計算。到頭來,可能“女強人”沒做成,倒先成了“怨婦”。
另外,女人還易在職場里受到男人的欺負。上司對你的關心可能“心存不良”,男同事對你的愛護可能“另有居心”,你既不能輕易得罪誰,又不能讓旁觀者閑言碎語,既要做好工作,又要應付好令人煩心的“騷擾”。稍稍處理不慎,就可能影響前途或被人誣陷。
就算你能突破重重阻力,取得出色的工作業績,也別想輕輕松松地享受成果,別忘了,還有女同事的嫉妒。女人是最善嫉妒的,特別是看不得同性的“出人頭地”。如果哪位男同事如何如何,女人多會羨慕,但如果女同事明顯占了優勢,則會頗為不服,嫉妒心作祟,明里暗里的攻擊會隨之而來。
因身居要職而成為“孤家寡人”的女人,大有人在。這就需要女人既不耽誤工作發展,又要能夠平息女同事的嫉妒之心。否則,“光桿司令”是長久不了的。
唉,女人創業真的好艱難!
6.做女人真不容易
著名作家舒婷女士在《兩棲女性》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個女人,尤其一個中國女人,當我選擇了一個男人做我的丈夫時,我自然必須同時接受他的家庭,與他的家人共同生活……日常生活中,我若能狠下心來和84歲的婆婆鬧崩一次,或許就能免去每日不計其數的關心和侵擾。然而,由于傳統家教,由于知識分子的良心與人道,我雖然頭痛欲裂,卻不能撇下老人另住……”
“上午是家務勞動最繁忙的時間,只能在飯廳的小桌上瀏覽報紙雜志,幸運的話還能抽空答復部分信件……整個下午一事無成,手表提醒我快做晚飯了,我去郵箱取郵件,郵箱已空空,已被勤快的婆婆取走了。花壇邊撿到一張稿費單,樓梯口又撿到一封信,這都是粗心的老人一路掉落的。洗手間濕漉漉,廚房的白瓷磚上滴滿黃色的茶漬。老人正把洗假牙的穢水倒在洗臉盆里。絕望和焦躁幾乎令我歇斯底里地尖叫兩聲。然后是兒子蹦跳的足音……”
也許舒婷女士素質好,是個當做家的料兒,無論家務活多么瑣碎、多么纏人,她依然能夠執筆寫出一篇篇讓人感嘆的力作來。她即便整天做家務,本質上也不是家庭婦女,還是女作家。但倘若她是個男作家,就可以什么也不用操心,一切都有人為他操辦好。
女權主義者主張,把女性局限在家中是性別歧視,鼓勵女性擺脫家庭牢籠,大膽走向社會。隨著社會文明逐漸進步,許許多多的人都明白了:男女之間的不同,其實是上天賦予的不同,生兒育女等“分工”方面的特點決定了女人不可改變的天性。
為了苗條的身材,女人不惜重金,不怕流汗和吃苦。你看那些大腹便便的男人中,有幾人去減肥的呢?很少有人用外在的美去衡量男人的價值,肚子挺起來是男人躊躇滿志的標志。只要事業成功,男人不愁沒女人愛。然而,女人即便是事業成功了,掙了大錢,本質上也脫離不了那些女人的喜好。多數女人事業上之所以不如男人,就是因為她們在這些事上太分心了。因為她們是賢妻良母,所以她們喜歡經營一個溫馨的家。
如果某女人當了總經理,左手拿著手機,右手夾著香煙,一副神采飛揚、旁若無人的樣子,便會高男人一等,因而他們會憤憤不平;倘若錢再掙多一些,連對象都難找,因為男人受不了“吃軟飯”的屈辱。所以,無論何時,女人為了讓男人認同自己,而在不自覺中“修剪”著自己的個性:“溫柔、順從、舉止優雅,跟人道別時只抬小臂,而不能揚胳膊……”
越是高高在上的女王、總理、公主,越要講究女性的典雅風范,因為她們要率先垂范啊。到了如此高位,男人又有誰敢小瞧她們呢?就因為是女人,不論到了多大歲數,她們都在追求美。這是女人天賦的本性,是大自然的陰陽調和。
當社會的審美觀在不自覺中認同某類女性時,女人就朝著那個方向看齊。20世紀60年代,中國女人一度曾想擺脫性別的困擾,完全與男人等同,比如,“鐵姑娘隊”和“三八女子高壓電線作業班”等,努力是見效果,但天性是無法磨滅的。改革開放后,一切又恢復原狀,還是誰該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現實生活中,男人可以把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不斷地取得成就,向上攀登,每天早出晚歸,回到家里也整天泡在書堆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他想出差,一走就是十天半個月,對家唯一的義務就是把工資交給老婆,便可以當“甩手掌柜”,什么也不用干了。沒有人會責備他不顧家,沒把老婆孩子照顧好。老婆若忍受不了,離婚跑了,人們可能還會指責這是女人的不是。
可是,反過來說,女人膽敢這樣做嗎?多少個事業成功的女人,因為忽視家庭而懺悔不已:“我不是一個好妻子、好母親!”縱使這個家是靠她的收入養活著的,她也好像是欠誰二百吊錢似的。這就是不論古今中外對性別角色的認同。
現實生活中,女人有諸多的不容易,但女人還只得憤發圖強,發掘自己的潛在素質,在灰色的鋼鐵世界里抹上一筆女性的溫情色彩。在平衡與側重的兩難抉擇中,或許摸黑前進的女人正慢慢地找回她們身上丟失已久的女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