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藏起驕傲之心,謙虛的人永遠受人歡迎

做人要能放低姿態,懂得藏起自我的驕傲之心,這是一個人步入社會后一種有效的自保手段,這樣他就不會因為行事過度張揚而遭人嫉恨。在現在這種隨時風云變化的社會中,只有甘于低調之人才能獲得更多的平安。

做人寧取謙卑不可傲慢

藏起驕傲之心,就是要我們在做人時懂得謙虛謹慎。中國人歷來就把謙虛謹慎視為人類的最為可貴與美好的品德之一,盡管謙謹退讓可能會讓人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吃了虧,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這種所謂的吃虧亦不過是自己的謙卑美德的一種表現而已。

所謂的謙卑,即虛心而不自滿。不自滿,便能經常保持一種持盈保泰的狀態,因而能獲得更大與更多的益處。“滿招損,謙受益”,自滿將招來禍患,而謙卑則能得到好處。

就拿《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來說吧。他可是三國里面的一個重要人物,才華橫溢、博學能言、智識過人。當時他在曹操的手下當官,被“委以軍政錢糧之重”。可以說他是一個被老板器重的人,因為他具備了成功的外部條件和內在條件。

但他最終非但沒有隨著曹操飛黃騰達,卻搞得人頭落地,為什么?就是因為他在老板面前炫耀聰明、舉止輕狂。一次匈奴人送給曹操一盒酥餅,曹操隨手寫上了“一盒酥”幾個字。這時楊修的小聰明來了,他把它分給眾人吃了,還振振有詞:“丞相讓我們一人吃一口酥。”搞得曹操表面上雖笑,但肚子里卻不舒服。

有一次曹操打仗遇到挫折,進又進不得,退又不甘心,面對食物不假思索,傳口令為“雞肋”。據此楊修便在軍中講開了:丞相要退兵了。結果弄得大家都收拾行裝準備退兵,也惹得曹操徹底大怒,以擾亂軍心的罪名,讓刀斧手把他推出去斬了。

像楊修這樣態度傲慢的人,是永遠得不到主人的信任和賞識的。所以,對有志于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你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自作聰明,不要恃才而驕,否則,你也將會成為另一個“楊修”。

做謙遜的人,實際上就是做一個被人們認同和喜愛的人。做一個謙遜的人就要戒驕矜。因為具有驕矜之氣的人,大多自以為能力很強,很了不起,看不起別人。由于驕傲,就往往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由于自大,則做事專橫,輕視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別人的長處。

驕矜的對立面是謙恭、禮讓。要克服驕矜之態,必須做到不居功自傲,能夠自我約束,克制驕傲情緒的產生。

后漢孝明帝的皇后馬后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14歲入太子宮為太子妃,明帝即位后冊封為皇后,兒子章帝即位后,因為年紀小,馬皇后臨朝聽政,處理國家大事,史稱明德馬后。

章帝和自己的幾個舅舅感情很好,便想依照慣例,封自己的幾個舅舅為侯,太后卻堅決不同煮。

章帝向母親請求說:“從西漢以來,國舅封侯和皇子封王已經是國家的制度,您白恃遜讓卻要讓兒子背上虧負舅家的名聲。”并且以建國初期,陰、郭兩家的國舅都得以封侯為例子。

馬太后耐心解釋說:“我并不是想得謙讓的美名,而讓皇上落個刻薄的名聲。而是鑒于西漢那些后族幾乎沒有不因榮寵過盛而導致滅亡的。陰、郭兩家乃是先皇的后族,我也不敢比,先帝在封皇子為王時,國土和賦稅收入比建武時期減少了一半,我曾問過先帝為何這樣做,先帝說:‘我的兒子怎敢和先皇的兒子一樣。’此言我一直銘記,然則我的娘家又怎敢和陰、郭這些開國的后族相比。”

章帝聽后,體諒母親的苦心,便不提給舅舅封侯的事了。

這一年大旱,有一名投機官員想趁勢討好皇上和后族,便上奏說天災乃是因為不封國舅為侯之故。

馬太后看后大怒,下詔嚴詞斥責:“你不過想討好我而已,怎敢妄言天災與不封侯有關?漢成帝時,一日之間封王家五人為侯,當時大風拔樹,黃霧四塞,這才是天災示警,乃是后族過盛,朝綱不振之故,終于導致王莽篡漢之禍,從沒聽說后族謙遜守禮而導致天災的。”大臣們見太后意志堅決,便沒人再敢做這種投機生意了。

章帝總覺得舅舅不封侯,自己心有愧疚。大臣們碰了釘子不敢說話,便親自向母后苦苦哀求:“舅舅們年紀都大了,身體又多病。萬一有何不測,生前得不到封典,兒子可要抱憾終生了。”

馬太后雖然心里不愿意,但實在拗不過兒子,只好同意章帝封自己的兄弟們為侯。臨下詔冊封的前一天,馬太后把自己的兄弟們召進宮,告誡他們切忌權勢過大,自蹈覆亡之禍。

馬太后的兄弟們體會到太后的良苦用心,第二天接受封爵后,便堅決辭去在朝中的職務,以列候歸第。

后漢選擇皇后大多是開國功臣之家,主要是鄧、馬、竇、梁四家,而鄧、梁、竇之族因權勢過盛而遭滅門之禍,只有馬氏一族謹守禮節,不敢稍有逾越,得以保全。

明德馬皇后具有很高的政治眼光和德性修養,能深明古今成敗大義,在她在位期間,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的政治環境,并始終壓制自己娘家的勢力,既不是不愛富貴,更不是不愿意娘家與自己同享富貴,而是深知富貴乃禍患之門,稍有閃失便會有不忍言之大禍。

由此可見,人們若能像馬皇后那樣時刻保持謙卑謹慎的狀態,禍患自然不會產生。所以,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是很有必要的。

謙虛謹慎是成就自我不可缺少的品質

不錯,收起驕傲之心,就是要我們懂得謙虛。關于謙虛,中外傳統文化里有太多的箴言,譬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大海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水”,尤其是年輕人,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質。

謙遜是生活理想形成過程中很重要的東西。你應當正確看待自己,冷靜估計自己能做些什么,在對未來提出主張和計劃的時候,你越是謙遜,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毅力和人格就越高越大。

王力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春節過后,班里的其他同學都忙于找工作,可是他一點也不急,看著自己凝聚在表格里的輝煌四年,本就年少氣盛的他更加豪氣沖天,似乎整個世界就是他的。

其實,畢業于名校的他忽略了很多不該忽略的東西。一次,王力去一家電子公司應聘。那天,他衣著得體、氣宇軒昂地來到應聘地點,接待小姐先讓他進行理論筆試。考試內容幾乎都是基本知識,他很快就完成了,并感到滿意。那位小姐看了他的試卷之后,就禮貌地告訴他,下周三到總經理辦公室面試。聽了這話,他更加躊躇滿志。還沒到電梯口,他就得意地對一起來的同學說:“來這么一家公司我大概有點屈就了,要不是考慮離家近,這種單位我是不會考慮的。”

這時,電梯門開了,里面出來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人,聽了他的話,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小兄弟,做IT可不能不謙遜啊。”他一點也沒放在心上,還想這個人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面試那天,他由于前天晚上玩通宵起得晚了,去那家公司時還遲到了。而走進辦公室,發現耐心等待最后一個面試者的那位,竟然就是他在電梯門口遭遇的那個中年人——公司總經理!

應聘的結果自然不必多說了。現在,目睹這家企業在業界名聲如日中天好,王力真是有些后悔。他心想:要是當初心態擺正一點,說話再謙虛一點,他也是這個團隊的一分子了。

真正的能力是不吹出來的,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最好讓自己保持低調的姿態,謙虛做人。但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同事,他們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剛說幾句就令人感到狂妄,所以別人很難與他茍同。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不懂得低調做人,凡事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以為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其實結果只會在同事中失掉威信。

謙虛的人往往能得到同事的信賴,因為謙虛,同事才不會認為你對他有威脅,這樣你就會贏得同事的尊重,更好地與同事建立關系。

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那些謙虛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別人、高看自己的人總是令別人反感,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到處碰壁。

張曉麗是某市人事局的一名職員。由于她工作勤奮,方法對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于是人事局領導經過幾番討論研究,最終派她到本市某一區人事局做主任。

在她剛到區人事局當主任的幾個月當中,她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滿意得不得了。她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每天都使勁吹噓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績,如何拼搏取得,如何被重視,如何受到上司的表揚等等。但同事聽了之后都非常不高興,都避之唯恐不及。這使得她百思不得其解。過了一段時間,她發現根本沒一個人再理她,甚至連上面的幾位局長都不愿理她,雖然她是個主任。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她覺得自己活得很空虛,也很孤獨,每天坐在辦公室里不住地唉聲嘆氣。這一切都沒有逃過一把手的眼睛。有一天下班后,他特地把張曉麗留了下來,與她做了一次推心置腹地談話。他一語點破了她的自負心理,她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的癥結到底在哪里。

從此她開始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說,把他們的成就說出來,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后來,每當她有時間與同事閑聊的時候,她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歡樂炫耀出來,與其分享,而只是在對方詢問她的時候,她才輕描淡寫地說一下自己的成績。

其實,每個人都有愛表現的心理,只不過各自表現的方式不一樣。喜歡炫耀自己、對別人說三道四的人往往并沒有多少才學,這樣做不過是一種自卑的表現,拿自己僅有的優勢招搖,就怕別人不知道。而那些真正有才學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因為他們知道不用語言,人們遲早會知道自己的優點。

學會謙遜待人,懂得謙遜處世

正如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所說的一樣:“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在為人處事時,我們應當懂得收起自己的驕傲之心,學會謙遜待人,懂得謙遜處世。因為,謙虛可以使一個人永遠把自己置于學習的地位,并有助于發現他人的優點。不過,在這兒要說的是,謙虛決不是通常意義的客套與虛偽,也不是遇到工作時的退縮與推諉。同時,還要指明的一點的是:在這個現實的世界,過度的謙虛并不是一種可取的美德。只有懂得適時收起驕傲之心與恰當時候的自我標識相結合,才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途徑之一。

有人去問愛因斯坦,說:“您老可謂是物理學界的空前絕后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愛因斯坦并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對那位年輕人說:“在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于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面小,他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面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在愛因斯坦50歲生日。全世界的報紙都發表了關于愛因斯坦的文章。在柏林的愛因斯坦住所中,裝滿了好幾籃子從全世界寄來的祝壽的信件。然而,此時的愛因斯坦卻不在自己的住所里,他在幾天前就到郊外的一個花匠的農舍里躲了起來。

愛因斯坦9歲的兒子問他:“爸爸,您為什么那樣有名呢?”愛因斯坦聽了哈哈大笑,他對兒子說:“你看,甲殼蟲在球面上爬行的時候,它并不知道它走的路是彎曲的。我呢,正相反,有幸覺察到了這一點。”愛因斯坦就是這樣一個謙虛的人,名聲越大,他就越謙虛。

有人說,王永慶可能是全球最節儉的億萬富翁。他曾捐款2.5億美元給一所私立醫院,但公司職員花了一千美元換新地毯,他便差點大發脾氣。

在吃的方面,王永慶的原則是簡便重于盛宴,鹵肉飯一直是他最愛吃的。早上用以運動的慢跑鞋有多年的歷史了,只要鞋面或鞋底有點小疵瑕,他總要女兒縫縫補補,然后再穿。一條毛巾使用了好多年。

王永慶認為,生活上的最佳享受便是在晚餐時喝5罐啤酒,然后在晚上9時就寢。他極少娛樂休閑,平日忙得連電視也沒有時間看。

王永慶為人處世非常低調,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很少在外面宴請客戶,一般都是在臺塑大樓后棟頂樓的招待所內宴客。還經常采用“中菜西吃”的方式,讓大家圍坐在圓桌周圍,由侍者分菜,一人一份,吃完再加,既衛生又不浪費。臺塑集團內的職工食堂,也采取類似的自助餐形式,菜與飯都是自取,而且份量不限。但是食盤里的飯菜絕對不可以剩下或倒掉,否則就要受罰。王永慶時常提醒廚師要節約能源,他說:“湯煮開以后,應立即將火關小,滾湯溫度達到沸點100度以后,繼續用火燒,那只是浪費電而已。”

在穿的方面,王永慶也十分節儉。他的原則是:整齊重于新穎。有一次,王太太發現王永慶的腰圍縮小了,平常穿的西服不太合身了,就特地請了裁縫師到家里給王永慶量尺寸,準備給他訂做幾套合身的新西服。王永慶卻從衣柜里拿出幾套已經很舊的西裝,堅持請裁縫師傅把腰身改小,而拒絕訂做新的。王永慶認為:“既然舊西裝還好好的,改一改就可以穿了,又何必浪費去做新的呢?”

在行的方面,王永慶也處處節省。有時出國出差只坐經濟艙。年紀大了以后,由于家人的堅持,他才開始坐頭等艙。到了目的地以后,大多住在當地的臺塑集團招待所里,就連外出時坐的小轎車,也反對使用豪華車。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下,如果王永慶不是一個很低調的人,他的資產情況會是怎樣的呢?我想肯定不會是現在的數字。

謙虛的人恪守的是一種平衡關系,即使周圍的人在對自己的認同上達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讓別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時還能讓別人感到高貴,感到比其他人強,即產生任何人都希望能獲得的所謂優越感。

所以,不讓別人感到失落和使別人產生優越感的秘訣之二便是收起自我的驕傲之心,在他面前恰當地表現自己的謙遜。

驕傲自大,無異于引火燒身

似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切忌恃才自傲,居功自傲,無異于引火燒身。對那些有才之人來說,收起自我的驕傲之心,適時地“裝傻”,巧妙地隱藏實力,既能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從容地觀察形勢,實在是一種聰明之舉。確實如此,那些真正聰明的人,他們從來不會自以為是,在為人處世時歷來以謙虛好學為榮,把張揚當作是禁忌,而適時地收起驕傲之心,低調做人才是他們堅守的做人原則。相反,那些驕傲自大的人卻常常招致禍端。

三國時候的禰衡,具有很高的才學,然而他卻不知“出頭的椽子先爛”,為人不知低調,恃才傲物,結果被殺。

漢獻帝建安初年,禰衡晉見曹操。禰衡來后,按例行了禮,曹操卻一反以往尊重人才的常態,不給禰衡安排座位。平時頗為自負的禰衡見到這個場面,不覺仰頭向天,一聲長嘆說:“天地雖然這樣寬闊,為什么跟前連一個像樣的人都沒有呢?”

曹操自傲地說:“我手下有幾十位能人,都是當代英雄,憑什么說沒有人呢?”

禰衡又笑了一聲:“那就說給我聽聽吧!”

曹操不無得意地說:“茍攸、郭嘉、程昱見識高遠,前朝的蕭何、陳平,都不如他們。張遼、許褚、李典、樂進勇猛無敵,過去的岑彭、馬武,也不是對手。呂虔和滿寵替我掌管文書,于禁和徐晃擔任我的先鋒官。夏侯悖是天下的奇才,曹子奇是世上的福將。這怎能說沒有人呢?”

禰衡哈哈笑了起來:“閣下全講錯了,這些人我都認識,茍攸只是個看墳墓的料子;程昱僅能開開門;郭嘉倒還可以讀幾句辭賦;張遼在戰場上只配打打鼓,敲敲鑼;許褚也許能放放牛,牧牧馬;樂進和李典當當傳令兵勉強湊合;呂虔不過能給人家磨磨刀,鑄幾支劍;滿寵是喝酒的能手;于禁是打磚的泥水匠;徐晃只有殺豬、扒狗的本事;夏侯悖是一個僅能保全性命的將軍;曹子奇被人稱為只知道要錢的太守。其余都是飯袋、酒桶而已!”

禰衡這一頓諷刺、挖苦,激怒了曹操,曹操呵叱起來:“你又有什么能耐?”

禰衡毫不客氣:“我?天文地理門門都能,三教九流樣樣都知道;輔助天子,可以使他們成為堯、舜;個人道德,可以與孔子、顏淵相比,怎能與這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論呢?”

這時,張遼在旁邊,聽到禰衡這樣狂妄,公開侮辱大家,氣得抽出寶劍要砍,曹操止住他說:“我目前正缺少一個敲鼓的人,早晚朝賀和宴會,都要有人敲鼓,就讓禰衡去做吧!”

老奸巨猾的曹操,企圖用這個辦法狠狠羞辱一下禰衡,誰知禰衡一點也不拒絕,很快答應下來,告辭去了。張遼恨恨地問曹操:“這個家伙講話這般放肆,為什么不讓我殺他?”

曹操笑笑說:“這個人在外面有點虛名,我今天殺了他,人家就會議論我容不得人。他不是自以為很了不起嗎,那就叫他打打鼓,丟丟他的人吧!”

第二天中午,曹操在丞相府大廳上邀請了很多客人赴宴,命令禰衡打鼓助興。原先打鼓的人叮囑禰衡打鼓時必須換上新衣,但禰衡卻穿著舊衣服進入大廳。禰衡精于音樂,打了一通“漁陽三撾”,音節響亮,格調深沉,發出金石般的聲音,座上的客人都被激蕩得情緒熱烈,流下淚來。曹操的侍從們突然挑剔地叫道:“打鼓的為什么不換衣服?”誰知禰衡竟當眾脫下身上的破舊衣服,赤裸裸地站在那里,客人們驚得一齊掩起面孔。禰衡又慢慢地脫下褲子,一直不動聲色。曹操看見這個情景,呵叱道:“在朝廷的廳堂上,為什么這樣不懂禮儀?”

禰衡嚴肅地回答說:“目中沒有君主,才是不懂禮儀。我不過是暴露一下父母給我的身體,以顯示我的清白罷了!”

曹操接過禰衡的話,逼問說:“你說你清白,那么誰又是污濁的?”

禰衡直指曹操說:“你不識人才,是眼濁;不讀詩書,是口濁;不聽忠言,是耳濁;不通曉古今的知識,是頭腦污濁;不能容納諸侯,是胸襟污濁;經常打著篡奪皇位的念頭,是心地污濁。我是社會上知名的人,你強迫我打鼓,這不過如同當年奸臣陽虎輕視孔子,小人臧倉毀謗孟子一樣。你要想成就稱王稱霸的事,這樣侮辱人行嗎?”

禰衡這樣犀利地當面抨擊曹操,使大家都非常吃驚。曹操本想斬了禰衡,卻又擔心落個殘害人才的惡名。只見他裝作度量極大的樣子,用手指著禰衡說:“我現在派你到荊州出使。如果說得劉表來歸降,我就重用你擔任高官。”禰衡知道劉表是不會歸附曹操的,派去的人也會兇多吉少,這分明是曹操在使借刀殺人的伎倆,不肯答應。曹操立即傳令侍從,要他們備下三匹馬,由兩人挾持禰衡去荊州。

劉表察覺到曹操故意把禰衡強行送來,好讓自己殺他,既解了曹操的恨,又把殺害賢人的罪責推到自己頭上,于是,他也使了一個與曹操同樣的圈套,把禰衡轉派到生性殘暴的江夏太守黃祖那里。果然,禰衡在宴席上諷刺黃祖,說黃祖好像是廟里的菩薩,只受香火,可惜并不靈驗,最后被黃祖所殺。

可見,一個人即使有一定的才智,如果不懂得適時地收起自我的驕傲之心,但過于自傲,也會樹敵過多,于己不利。這正是禰衡給我們的教訓。事實上,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是如此。太過張揚,不懂得謙虛之禮,是為人大忌,而懂得收藏起自我的驕傲之心,謙謹低調才是做人的真學問。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很重要

一個真正懂得謙虛的人,是不會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太能耐的。而那些不懂的謙虛,不懂的收起驕傲之心的人,則覺得凡事無己不行,凡事有己便成,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認為自己處處勝人一籌,高人一等。像這樣的人,在別人眼里,卻有失謙遜之德,有失平易之美。也因為他們過于抬高自己,而不客觀地審視自己,過分自我膨脹,注定會失去很多,就會覺得很孤立。

當自我評價時,不妨把分打得低點,對自己嚴厲一些。這樣以低的姿態朝前沖,如果結局超過了估計,你會欣喜的。低姿態就是為自己準備了一次驚喜的機會。同時,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給自己設置正確可行的目標,讓自己能夠正確對待挫折和困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缺陷,知道自己的長處,不要得意忘形,知道自己的短處,就要去改正。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歌手利用休假回老家與同學相聚。在去聚會的路上,他打了一輛出租車。一路上,司機一臉的冷漠,沒有怎么與他搭過話,只是放了一段戲曲,這使歌手非常氣惱。臨下車時,歌手問司機:“你為什么不放一些流行歌曲呢?”司機回答他:“我認識你,你不就是經常在電視里唱流行歌的嘛,你唱得是不錯,但我從來沒有認真聽過,因為我不喜歡流行歌曲,我只喜歡聽戲曲。”這個歌手很羞愧,他明白了,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你當成寶貝,所以你不要太自負,太把自己當回事。在聚會的時候,他盡量表現得很低調,對同學很親切,就像昔日上學的時候一樣。是出租車司機提醒了他,讓他擺脫了做歌星的高姿態,與同學融為一體。

而收起自我的驕傲之心,其實就是要求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們不會把自己看得太高,知道自己是個普通人,在別人面前始終保持著一種溫和的態度,真誠而樸實,就會在現實生活中、在繁忙的工作中贏得更多的朋友,贏得更多人的心。他總是很謹慎地看待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他知道,自己的成功,雖有自己主觀的努力,但更離不開一切外在的條件,自己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因素而已。所以,他不會把自己無限地夸大。也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正確地進行自我分析,對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認識。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會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在一個群體里,如果一個人太在乎自己的形象,便會不擇手段地粉墨登臺,爭取一切出頭露臉的機會。結果,周圍的人似乎都成了“敵人”,自己則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

不知您是否讀過這個故事:有一位將軍,在大軍撤退時總是斷后,回到京城后,人們都稱贊他的勇敢,將軍卻說:“并非吾勇,馬不進也。”將軍把自己斷后的無畏行為說成是由于馬走得太慢。其實,在人們心目中,“馬走得太慢”絕對無法抵消將軍的英雄形象。

有一則寓言講得好。兩只大雁與一只青蛙結成了朋友。秋天來了,大雁要飛回南方,三個朋友舍不得分開。大雁對青蛙說:“要是你也能飛上天多好呀。我們可以經常在一起了。”青蛙靈機一動:它讓兩個大雁銜住一根樹枝,然后它自己用嘴銜住樹枝中間,三個朋友一起飛上了天。地上的青蛙們都羨慕地拍手叫絕。這時有人問:是誰這么聰明?那只青蛙生怕錯過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于是大聲說:“這是我想出來的……”話還沒說完,它便從空中掉了下來。

懂得謙虛的人知道,如果真的擁有才華,踏踏實實地做就好了,不要趾高氣揚地用嘴說出來。那些惹禍上身的人,往往都是太過張揚的人。良賈深藏財若虛,君子盛德貌若愚。商人總是隱藏其寶物,君子的品德高尚,而外貌卻顯得愚笨。重要的是藏其鋒芒,收其銳氣,不可不分場合地將自己剖析得過細,讓人一覽無余。不把自己太當回事,坦誠而平淡地看待自己,沒有人會認為你是卑微、怯懦和無能的。把自己當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危險。

瑪格麗特·杜魯門在寫她父親杜魯門總統的傳記時,也曾多次提到她父親的感人故事:

“父親不愿意用他辦公桌上的鈴聲下命令來傳喚人,十有九次都是他親自到助手的辦公室去,在偶爾傳喚別人的時候,他都會到他的橡樹廳門口去接……”

“父親在處理白宮日常事務時,總是這樣體貼別人,一點也不以尊者自居。他之所以能夠使周圍的人對他忠心耿耿,其真正的原因即在于此。”

人人都無法離群索居,你一生都得與人相處。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你都是其中的成員、分子、角色之一。你必須在你的環境內與其他人平等融洽地相處,這樣你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成功人生。

你若想過上快樂的生活,擁有成功的人生,就必須收起那張不討人喜歡的高傲面孔,翹起嘴角,放松眉頭,用你可愛的笑臉去面對周圍所有的人。因為你的形象不是用高傲的架子支起來的,而是用低調的心態鋪就而成的。

有道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權勢錢財沒有一樣不是身外之物,因為這些東西既可以得到,也可以失去。跟人一樣只有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這樣說來,哪怕你權勢通天、腰纏萬貫,說到底你也是普通人一個。那么,永遠把自己當成普通人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人生在世,生來平等。造物主并沒有讓誰光彩照人、名氣壓人,也沒有讓誰低三下四、可憐巴巴。成功了,做出了大事業,有了大名聲,人還是那個人;沒有做出大事業,默默無聞,也依然是人類社會的一分子。這樣看來,追求名聲常常使有些人失去人的天然美好的本性,將純潔變成蕪雜,把天然扭曲為造作,名聲的壞處因此就顯而易見了。而品格修養極好的人能不把名當一回事,恢復人生來那種自然、單純的狀態。這就是圣人無名。

能做到無己、無功、無名,心靈無所困擾,行為悠然自在,人活著也就真正實現自由逍遙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漠河县| 常州市| 思南县| 庆元县| 环江| 布尔津县| 瑞丽市| 益阳市| 新民市| 报价| 丰都县| 屏东县| 临西县| 文安县| 托里县| 蓬溪县| 宜兰市| 衡阳市| 连江县| 普格县| 祁东县| 通化县| 夏河县| 湘阴县| 天柱县| 达拉特旗| 略阳县| 奈曼旗| 南昌县| 蒲江县| 宁城县| 明光市| 南昌县| 岱山县| 布尔津县| 社会| 广丰县| 芒康县| 长子县| 呼伦贝尔市| 河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