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理解高分6法:文體法
- 趙宏軍
- 2141字
- 2021-12-27 10:06:58
引言 “文體法”搞定不同體裁
“文體法”閱讀,是閱讀理解活動中對不同體裁的文章進行自主閱讀理解和熟練把握的一種方法,是對文章進行再認識、再創造、再提高的過程,可以使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和讀寫技能逐步趨于成熟?!拔捏w法”閱讀能快速提升閱讀理解的深度。
小學階段的閱讀材料多以散文為主。寫人的、記事的、寫景的、狀物的文章多屬散文范疇。不同的文體,行文方式不同,所采用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也不盡相同。
寫人文章,先知道寫誰,再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關注與人物有關的細節描寫的內容,就能讀懂人物個性。
記事文章,會從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布局。若能區分開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閱讀時會省一半的力氣。
寫景文章,多以時間順序、景物變化和表達情感布局,或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動靜結合。抓住寫景文章的寫作特點,方便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狀物文章,會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里到外、從整體到局部進行布局。
說明文的閱讀要側重于對說明方式和說明作用的解析;閱讀童話、寓言等故事體的文章,要側重于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和蘊含道理的把握;小說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因此要抓住環境、情節、人物三大要素來感受人物形象;散文重在表達情感,所以要切中文中人物情感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來解析。
“文體法”閱讀需要摸索、經歷、體驗,先明確文體,再去閱讀和體驗。比如小說,它是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一種創作形式,除了塑造人物形象以外,“虛構”是它與眾不同的特點。此外,它還會用典型環境中人物的典型細節來表現人物個性。而散文,是在真實生活基礎上的藝術提升,所以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表現手法會被更多地運用于散文的創作之中。
“文體法”閱讀步驟如下。
1.本文文體是什么?
2.寫誰?寫關于他的什么?
3.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4.給文章劃分段落,最好歸納出段意。
5.理清主要內容和寫作順序等。
這樣一來,文章的寫作順序、結構順序、行文線索、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寫作主題、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人物設置、事件發展、情節變化、表現主題、表達情感等一系列的和考場閱讀有關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讀下面這篇文章,熟悉一下這樣的閱讀步驟吧!
給一個鼓勵的眼神
①三個孩子在賽跑中倒地,三位母親的反應卻迥異:一個身體力行,拖著孩子跑;一個破口大罵,不顧這是賽場;第三個,則為孩子送去了鼓勵的目光。最終,三個孩子都跑到了終點。
[不同做法]
②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但我們不妨揣測一下三個孩子的心情:第一個孩子,體力消耗不大,順利到達終點,想必心中暗喜;第二個孩子,挨了母親一頓批評,肯定委屈不已;第三個孩子,雖已大汗淋漓,卻實實在在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看來,故事仍未有結局,三位母親的不同的教育態度所造成的影響還深得很呢。
[孩子心情]
③人的一生中,總會有跌倒的時候,但母親的手能伴你終身嗎?這時,我們需要獨立的人格、堅強的意志,而這些卻都是需要從小培養起來的品性。
因此,讓我們向母親發出懇切的請求:跌倒時,請給我們一個鼓勵的眼神吧!
[懇請鼓勵]
④我們不需要手,那會助長惰性的依賴;我們不想要指責,那會打擊稚嫩的心靈;我們只需要一個鼓勵的眼神,給我們一個鼓勵的眼神就夠了。從母親的眼神里,我們能讀到堅強,悟到獨立,感受到母親的愛意。其間,或許會多一分肉體的苦楚,但生命的旅程中,也許會少一些障礙。
[分析眼神]
⑤有這樣一則故事,小溪問母親怎樣才能成為瀑布。母親說,當你到達懸崖的盡頭就會明白。小溪告別了母親,在山間匍匐前行。歷盡艱辛,小溪終于攀上懸崖,奮力向前一撲,生命終于放出了異彩。
[體驗成功]
⑥或許,我們現在正如小溪,力量不算強大,閱歷也不夠豐富,但我們已知道航向和終點,剩下的就是帆起槳落戰勝風暴的努力了。桃花心木是一種上等木料,然而養它的人卻故意將它放到野外種植。只是因為,不確定的環境,能讓它學會堅強健康地成長。
[努力成長]
⑦雙腳磨破,就讓夕陽涂抹小路;雙手劃破,就讓荊棘變成杜鵑。在母親期盼的眼神注視下,我們定能直掛云帆濟滄海!
[眼神威力]
文章看完了,我們來一起回答以下問題:
1.本文文體是什么?
本文是記敘文當中的記事說理類文章。
2.寫誰?寫關于他的什么?
寫三個孩子在賽跑中跌倒,三位母親的態度迥然不同。態度不同,對孩子的影響就不一樣。拖著跑的,孩子不怎么費體力,心中暗喜;挨母親罵的,心中一定很委屈;得到眼神鼓勵的,體力消耗比較大,但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孩子成長路上,不需要母親助長惰性的伸手,更不要無端指責,只要一個鼓勵的眼神就夠了。
3.概括段落大意,串成本文的行文線索。
不同做法→孩子心情→懇請鼓勵→分析眼神→體驗成功→努力成長→眼神威力
4.串起本文的,是一條什么線索?
本文以“眼神”這個物線展開寫作,其實也是母親對待孩子成長的情線。
5.根據線索,理清事件情節。
三位母親對孩子跌倒所持的態度不一樣,三個孩子的心情也會有所不同。由此讓我們想到:人生總會有跌倒的時候。困難中,我們不需要助長惰性的伸手,不需要無端的責罵,只要一個鼓勵的眼神就夠了。溪水母親的鼓勵,讓小溪的生命放出異彩;種樹人的鼓勵,讓桃花心木學會生存;在母親期盼的眼神中,我們也一定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接下來,和布赫老師一起,看看如何用“文體法”來幫助解決閱讀中的常見典型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