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

病毒是個獨特而神秘的存在。它因其上億年的古老繁衍和近現代的暴發流行,讓人聞之色變。病毒學就是以病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病毒學與分子生物學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

瑞典病理學家韓森(Folke Henschen)曾說過:“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對病毒的認識、研究、遏制、降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類社會的前途與命運。對于其價值和意義,怎么評價都不會過分。

本文傳主毛江森院士,就是一位終生與病毒打交道,并研制出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為我國乃至世界消滅甲型肝炎作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病毒學家。

怎樣描寫科學與科學家?著名科普作家克萊夫·湯普森(Clive Thompson)[1]曾說過,“孩子們覺得科學枯燥的原因之一是,很多老師將其呈現為死記硬背的一堆事實。其實,科學不是關于事實本身,而是尋求事實的過程,是科學方法。是我們在無知的迷惑叢林中疾馳的過程,是動態的、有爭議的、有合作的、有競爭的過程中,會有片刻間出現的狂喜和長年累月煩瑣的工作”。

這段話給我們以極大啟迪。為科學家立傳,羅列一些科學研究成果,當然必要;但僅有這些,遠遠不夠。作為傳記,必須透過這些事實本身刻畫出探索、攀登的過程,包括無數的曲折與瞬間的狂喜,包括長年累月、默默無聞、不為人知、繁雜瑣碎的工作,還包括經歷過的無數次失敗乃至沮喪。簡言之,要有故事、人物、精神,要寫出科學家的內心世界。

按照采集叢書編寫工作要求,遵循傳記特點,我們把傳主置于中國社會巨大變遷的大環境中去觀照,把傳主學術成長經歷嵌入到中國乃至世界病毒學、甲肝防治的大坐標系中去分析。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毛江森從一個山村農民的兒子蝶變為我國杰出的病毒學家;從一介幼稚書生成長為浙江省醫學科學院院長,黨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從身無積蓄的院士華麗轉身為坐擁千萬身價的“知本家”。由此,毛江森成為改革開放時代標桿性人物,成為中國科學界的一個傳奇。

電影《甘地傳》[2]開頭即說:“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用一個故事說完。無法逐年逐月地敘述,無法巨細靡遺地全拍出來,也無法把與他一生中有關的人、事、物逐一拍攝出來。只能忠實記錄其精髓,設法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對此,我們深以為然。

本傳記共分八章。第一章:文弱書生的求學之路,寫傳主從家鄉小學到杭州高級中學、再到上醫的學習生涯;第二章:撬開病毒王國的大門,寫傳主初入病毒學領域后的研究活動和成果及其在政治運動初期的選擇。第三章:“社會大學”的得與失,寫傳主下放甘肅8年的艱苦經歷及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故事與見聞;第四章:沿著正確的跑道起飛,寫傳主立下消滅甲肝宏愿,并開展觀察分離甲肝病毒的經過;第五章:眾里尋他千百度,寫傳主及團隊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甲肝病毒動物模型、尋找確定甲肝H2病毒株的艱難歷程;第六章:攀登光輝的頂點,寫傳主及團隊開展甲肝疫苗人體試驗,進而在學校推廣使用,并獲得衛生部鑒定通過、開始中試生產的全過程;第七章:讓疫苗走向千家萬戶,寫傳主及團隊在各方支持下開展疫苗工廠化生產,并進行企業改制、產品提質,經歷風波曲折考驗,最終走向世界的發展道路;第八章:院士的情懷與鄉愁,寫傳主的愛國情、母校情、故鄉情、西北情,描繪傳主與國家、與人民、與故鄉的情感脈絡。

我們竭盡全力,試圖通過以上描寫記錄下毛江森院士生平業績的精髓,還原毛江森院士的科學思維與執著態度,展示毛江森院士作為一名科學家廣博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如果沒有臻于化境,那是我們的能力、才氣和努力不夠;如果能對閱讀者有所裨益,進而能對中國醫學科學史略有補遺,我們則深感欣慰。


[1] 克萊夫·湯普森(Clive Thompson):美國《紐約時報》《連線》等專欄作家、記者。代表作有中譯本《云端大腦時代》等。

[2] 英文片名Gandhi,為英國導演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執導的傳記電影,反映了印度圣雄·甘地的一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穆棱市| 台东市| 中西区| 仁怀市| 偏关县| 镶黄旗| 吉安市| 新田县| 偏关县| 鹿泉市| 昭觉县| 万州区| 光山县| 宜黄县| 长丰县| 延吉市| 光泽县| 上饶县| 榆社县| 阜城县| 交城县| 凉城县| 开远市| 杭州市| 泰兴市| 驻马店市| 汝阳县| 巴彦县| 洪江市| 灵石县| 滕州市| 龙里县| 仙居县| 茂名市| 平山县| 绍兴县| 米易县| 灵石县| 锡林郭勒盟|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