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勛章的功臣:楊承宗傳
- 劉培 張志輝
- 2222字
- 2021-12-16 17:27:39
剛強的慈父
楊家原籍陜西省弘農郡。七世以前,大災之年搬到江南吳縣居住,仍世代務農。楊承宗曾祖父茂文公務農之余,做些稻谷加工、米糧買賣的事,積累了一些家產,在沈家港建造了住屋。祖父鎬堂公、父靄如公三輩在沈家港以務農耕讀為生。19世紀中葉,英國以鴉片侵入中國,楊鎬堂不慎染煙,家道中落返貧。楊父靄如在十三歲之年不得不離開沈家港村,到同縣八坼鎮周家米行做學徒。
楊藹如刻苦堅忍,先在站場學習收購斛量、運送入倉,日逾千百石,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也使他體格強壯。后憑誠實得米行東家信任,進柜從事財務工作。于是細心學字習算,在幼年鄉間小塾三年文化的基礎上,自學努力,不僅練就了一手好字,還能打出兩手好算盤。或是左右手同時打,互相核對結果,或是左手撥打算盤,右手寫字入賬。從學徒、賣場工人、財務職員,一直做到賬房先生。工作之余,楊藹如還關心世事時務。中年以后更是醫卜星相、天文地理,無不涉足。楊承宗少時多病,父親從外地回家常見其小病不斷,便開幾付“湯頭”(即藥方),到對河的太和堂藥店贖藥一服便好,足見其醫術高明。
楊承宗出生之年,周家將米行出讓給楊藹如。楊藹如接業后,將店鋪搬遷至八坼北港橋東岸,取名生泰米行。為了易于照顧,他舉家搬至生泰米行的后院居住,遂成前店后居的格局。米行初期業務從收購稻谷、糙米開始,在行內設有去礱糠(稻殼)及去米糠舂米兩級原始設備。楊藹如從當地錢莊貸款購買了機器設備,將米業加工鏈中最費人力的米糠分類環節改良,以碾米機器代替幾百年來農人傳用的舂米臼,工作效率劇增。生泰米行業務逐步興旺,生泰白米更遠銷上海等地,時稱“蘇州白梗”。
圖1-2 楊父藹如、楊母張氏(楊家翔供圖)
楊承宗生于周家米行,長在生泰米行。從記事時起,便發覺父親創業的本領之大。以生泰為中心,房屋東西至少有十多開間,南北更是屋宇連綿,令幼時的他無法計數。一片錯落無序的建筑群中,營業場所、倉庫、工場、住所交織著大小天井、花圃、曬場和一個百平米的池塘,繽紛相織,面積不下一公頃。
楊承宗少時,父親事業進一步擴大。楊藹如對農產品加工的機械化十分推崇,除經營生泰米行外,還開有厚生布莊。開辦厚生布莊的初衷原為收購棉花,經過軋棉機軋制成花絮,返銷農民用以紡紗織布。后因棉花產值不及水稻,地方產棉日減,厚生布莊乃改變經營方針,利用從上海售米之資金,從滬買回洋紗(即上海紗廠機械化大生產品)。洋紗價廉質美,受人歡迎,對“厚生”稱道者頗多。
楊藹如的人生軌跡,恰如那個時代多數純樸的愛國民族實業者,出身貧苦,少年奮斗,艱苦創業,功成則熱心公益事業。他曾兩次斥資翻修沈家港內僅有的一座木橋,一次為修橋,一次為重建。楊承宗后來回憶,沈家港的小木橋承載有父親的一段傷心往事。父親幼年時,祖母臥床不起,想吃鯽魚湯。父親去離家幾里的北庫鎮買得幾尾活鯽。回家走過此木橋,不想小魚忽然蹦跳,躍入河中。父親念及此事,仍然熱淚盈眶。捐助家鄉重建木橋,惠及鄉里,當然是父親的心愿。
楊承宗讀大學期間,父親積極參與(或發起)在八坼鎮安裝電燈,代替洋油燈。剛讀過“電工學”的楊承宗奉命參加與蘇州發電廠的討論,擬請以蘇電輸電至八坼。蘇電十分積極,愿擴大發電量,僅要求輸電線路設施需自費。途經的吳江城區同意電燈入境但不愿出資蘇州至吳江段線路設施,以致討論失敗。楊藹如遂決定在八坼自建電燈廠。他于生泰米行東北隅特選堅屋三間,用作廠房,每日傍晚發電幾小時。當半明半暗的黃光亮起時,鄰舍孩子驚喜叫喊:“電燈來了!”數十年后這叫喊聲猶在楊承宗耳邊回蕩。
關于父親的樂善益公,楊承宗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事。他在外地求學期間,一日鄰居失火,火穿屋頂。那個時代,民家住屋都是磚木結構,失火求援,鳴鑼為號,大家自動攜盆提桶趕來救火。八坼盡是沿河人家,水源不成問題,關鍵在取水工具。杯水盆澆,顯然不濟。關鍵時刻,有人扛來“洋龍”救火機,由四個壯漢兩頭按掀,使龍頭噴水高出屋頂,果然水到火滅。后來楊家父子總結經驗教訓,認為當時汲水的抽水機是有效的,但驅動的機械太重,人力難以操作。理想的辦法是用汽油發動機作動力源,再配一臺抽水機,合成一組,有兩位壯勞力即可以搬動,一旦發生火情,便于及時施救。楊承宗對此事銘記于心。留法初期,一次參觀巴黎國際農展會,他看到伯納得工廠專門生產的小型汽油發動機,約有兩三匹馬力,正合可移動抽水機原動力之用。此機器小巧靈便,核心構件為鋁合金制,主要出口美國。他想到父親曾有置辦便攜救火機之念,便購買了三臺汽油發動機,寄回祖國。只是由于父親年高體邁,三臺發動機最終沒有派上用場。
楊承宗十五歲時母親去世,原本剛強嚴厲的父親有所轉變,對幾個子女更加慈愛,對楊承宗尤甚。某年,楊承宗有假在家。午后暑熱,侄女家淑帶頭和幾個妹妹偷偷分吃西瓜,又怕被祖父看見責備。家淑雖是長房長女,不敢承責,脫口而出“就說是五叔(指楊承宗)允許她們分食的”。楊承宗在鄰室親耳聽到此言,自也感到父親偏愛自己之重。
圖1-3 楊承宗從法國購回的三臺發動機(其中一臺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培攝于2011年8月)
對這位剛強的慈父,楊承宗懷有崇敬之情,他在“想念父親”一文中寫道:“我看父親,令我敬仰,時至現代,還是高山仰止。父親出身農家,少年奮斗,艱苦創業,參與社會,樂善益公,愛國愛人,為人孝道正直,絕煙、戒賭、遠色,是他那時代的理想人士。”從這段記述中,不僅可以看出楊父的高尚品德,還可以發現楊承宗繼承了父親的性格和品質,也是一位少年勤奮好學、積極進取、愛國愛家、正直寬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