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論

11 把握工作適應的兩組維度

人們一方面滿足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從工作中獲得滿足,維持這一過程就是工作適應。1

在生涯規劃領域,決策一度是研究和應用的核心議題,當大眾的目光聚焦在如何做出對的選擇時,明尼蘇達的幾位研究者開始反思一個重要的問題:縱觀人的生涯發展歷程,到底是選擇更重要,還是適應更重要?他們經過研究,旗幟鮮明地提出適應比選擇更重要的理論假設,即工作適應論。

工作適應論從組織視角揭示了員工持續留任的規律,但生涯輔導是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所以接下來我們從個體視角來看看工作適應論揭示的重要生涯發展規律。工作適應包括工作要求的滿足(個人能力-工作要求)和個人需求的滿足(個人需要-工作給予)兩組適應維度(見圖3-1)。工作適應意味著這兩組維度中的4個因素達成了平衡,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發生改變,整個平衡就會被打破,4個因素經過一系列的動態調整再次達到平衡,這個動態過程就是工作適應。2

圖3-1 工作適應的兩組維度示意圖

來訪者劉先生畢業于某師范學院化學專業(非師范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在某高中擔任化學老師。這兩年的高中教師經歷讓他痛苦不堪,工作非常辛苦且頻頻受挫,學生調皮搗蛋、不好帶,校長經常找他談話,對他的工作不滿意,學生家長要求學校給孩子調換班級……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想知道自己如果換一所學校會不會好一點。

咨詢師通過來訪者的描述,認為來訪者出現了職業適應不良,所以借助工作適應論幫助來訪者分析現在種種問題背后的原因,并探討解決方案。

首先,咨詢師和劉先生探討了他的需求在這份工作中是否得到滿足。劉先生提到了這份工作的待遇符合期待,且子女可以免試就讀這所學校的附小、初中和高中,接受當地最好的基礎教育。咨詢師問道:“這份工作還帶給了你什么?”來訪者開始有些動情,提到結識了愛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周圍高手很多,而且不乏愿意為改變教育現狀而努力的有識之士。同時他非常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工作氛圍,對這份工作他是基本滿意的,只是“好像自己配不上這里”。

咨詢師順勢和劉先生聊起關于“配不上”的話題:探討工作能力是否足以讓劉先生勝任這份工作。

經過溝通,劉先生做了進一步整合,發現“學生不好帶”“校長不滿意”“家長要求換班級”的核心原因是自己“教學能力”有待提升。非師范專業的學業背景使得他教學能力相對薄弱,換一所學校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提升教學能力才是治本之道。

劉先生從理性層面認識到了問題所在,并找到了解決方案。但他陷入了自我否定的狀態,情緒低迷。咨詢師很有經驗,請劉先生描述了五件入職以來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通過對成就事件的回憶,劉先生發現自己一路走來,通過努力不斷突破自己。比如在學校課程設計比賽中獲獎,讓一個學生因為他而愛上化學,并在教師節收到了學生寫的一張感謝卡……他從自己的工作經驗中看到了成長和對這份職業的熱愛,他越說越興奮,音量也變大了。

最后咨詢師協助劉先生制訂了一份個人成長計劃,將提升個人教學能力以匹配工作要求的目標具體落實。

在本案例中,面對來訪者出現工作適應不良的種種問題,咨詢師幫助來訪者聚焦厘清問題:到底是“能力達不到工作要求”(個人能力-工作要求)引發的挫敗,還是來訪者“想要的東西這份工作給不了”(個人需要-工作給予)引發的不滿意,這是明尼蘇達工作適應論用來分析職業適應問題的兩組維度。通過逐步深入的探討,來訪者慢慢覺察到問題的癥結,從“能力達不到工作要求”的角度分析了現實所需的工作要求,進而找到了個人差距,最后制訂了個人成長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明尼蘇達工作適應論不僅要求來訪者提升“個人能力”或者降低“個人需要”,來訪者同樣可以根據所在機構和工作性質,向組織提出降低“工作要求”(如降低工作量)或改善“工作給予”(如增加薪資)的訴求,即工作適應兩組維度上的4個因素均可調整。

參考文獻

[1] 田秀蘭.生涯咨商與輔導:理論與實務[M].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50.

[2] DAWIS R V,LOFQUIST L H.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M].Minnes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睢宁县| 隆安县| 潼南县| 疏附县| 色达县| 大竹县| 乌拉特后旗| 杨浦区| 黔南| 鄂尔多斯市| 高州市| 阿图什市| 贵州省| 牡丹江市| 眉山市| 龙山县| 莎车县| 彰化市| 东城区| 咸阳市| 淮北市| 博湖县| 永城市| 丰县| 花莲县| 济阳县| 牡丹江市| 盐亭县| 珲春市| 孝义市| 纳雍县| 疏附县| 灵石县| 兰西县| 饶阳县| 罗城| 苗栗县| 桃园市| 扎鲁特旗| 嘉兴市|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