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托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
可以理性地談論信仰嗎?

閱讀挑戰

托馬斯·阿奎那

萬物相似于上帝,不是上帝相似于萬物。

——傅樂安《托馬斯·阿奎那傳》

引言

+ 我們現代人都以理性自居,而且以此為傲。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人類歷史上,信仰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而說起信仰,我們很容易聯想起狂熱的信徒和新聞事件里的各種沖突。那么信仰和理性究竟是什么關系呢?兩者是否完全沖突呢?

在西方的整個文明進程中,我們大致可以用兩座城市分別來象征理性與信仰,那就是雅典和耶路撒冷。雅典是哲學的誕生地,眾多哲學流派都發源于此;而耶路撒冷則被視為亞伯拉罕宗教——猶太教、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的圣城。雅典和耶路撒冷是理解西方文明的兩條主線,缺一不可,不能偏廢。最關鍵的是,它們并不是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而是彼此交織,有時雅典強一些,有時耶路撒冷占據上風。歐洲中世紀就是兩者交織而無法分離的時代。中世紀并非像傳統教科書定義的那樣,是一個“黑暗時代”。中世紀的歐洲有一個學者,終其一生都在用理性的方式來思考信仰。他就是托馬斯·阿奎那。他的思想體現在皇皇巨著《神學大全》里。

Ⅰ 啞牛托馬斯和《神學大全》

13世紀中葉,在巴黎大學有一位年輕的神學教授。他平時非常沉默,為人溫和,而且體型巨大,因此被人送了一個外號“啞牛”。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嶄露頭角,成為了一位有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他就是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從哲學史來看,阿奎那隸屬于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傳統。所謂經院哲學(scholaticism)就是指以修士為主的學者在修道院或類似的一些教會研究機構進行的哲學研究,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神職人員,為教義教理提供哲學基礎。為此,學者們要接受良好的邏輯學、修辭學的教育。經院哲學在12、13世紀發展迅速,這與中世紀大學的建立密切相關——它們也是現代大學的雛形。中世紀大學一般設立四個學院:神學、法學、醫學和哲學。神學的地位毫無疑問是最顯赫的,而哲學在當時囊括了對自然科學的研究。阿奎那所在的巴黎大學就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大學之一,而阿奎那則象征著經院哲學的高峰。

公元1259年,阿奎那擔任天主教廷的神學顧問,開始撰寫《神學大全》。《神學大全》是阿奎那的代表作,也是中世紀經院哲學的集大成之作。阿奎那陸陸續續寫了十多年,直到去世仍沒有完成。《神學大全》的體量非常大,一共討論了613個題目,有超過3000節的內容,全書超過650萬字,幾乎涵蓋了神學和哲學的全部問題,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神學大全》的寫作帶有鮮明的經院哲學特色,有極強的論辯性質。它一般首先列出一個需要被討論的論題,例如“天主是不是唯一的”“智是不是德性”,等等。接著,針對這一問題,阿奎那就像自己和自己打辯論賽一樣展開論述。論述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質疑,相當于反方陳詞,提出對論題的反駁以及具體論證;第二部分是“反之”,相當于正方陳詞,提出支持論題的證據和論證;第三部分是正解,也就是阿奎那正面表述他的意見和分析;第四部分是釋疑,也就是逐條回應可能提出的反對意見。可以說,阿奎那對每一個論題的討論都像是一場獨立的精彩絕倫的辯論。

Ⅱ 啟示和自然:為科學開辟道路

阿奎那在《神學大全》中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除了哲學之外,是否還需要其他學科?這個問題對現代人來說簡直就是不言自明的,但在阿奎那的時代,他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

阿奎那認識到很多學科的認識方法是不一樣的。例如關于“地球是圓的”這一命題,天文學家使用數學的方法來證明,而物理學家則用另一套辦法。不同的方法有時候會產生一致的結論,有時候也會導致矛盾。于是,阿奎那把知識分為兩種,一種來自上帝的啟示,另一種則來自自然。按照神學的劃分,一個是啟示神學,另一個就是自然神學。阿奎那在《神學大全》里就提出,基督教中的基本教義,例如三位一體、道成肉身、原罪等,就是天啟的信念而不是知識。自然神學僅僅依靠人的經驗和理性反思就能證明上帝的存在,而不需要從任何宗教的經典或者啟示中得出結論。這件事情對中世紀哲學來說是一件意義重大的轉折。這意味著有一部分知識可以逐漸擺脫信仰,獲得自己獨立的地位。這也為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Ⅲ 如何理性地論證上帝存在?

在基督宗教里,上帝具有三種至高無上的屬性,即全知、全能、至善。許多人認為,上帝是信仰的對象,上帝的存在是一個自明的真理,無需證明。但在阿奎那眼中,上帝不僅僅是信仰的對象,更是理性的對象。這種想法看起來有一些離經叛道,理性對論證上帝的存在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換個角度考慮,如果人類通過理性都能證明上帝的存在,那么“上帝存在”便是確實無誤的了。

阿奎那在《神學大全》第一部分中提出了對“上帝存在”的五種論證,后世稱之為“五路論證”:

第一個論證來自亞里士多德的“不動的推動者”,即任何一個運動的物體必然受到另一個運動物體的推動。但是這不可能無限推論下去,因此必定存在一個“第一推動者”,那就是上帝。

第二個論證也是從亞里士多德那兒來的。根據四因說,任何東西都不是自己的動力因,也就是說,所有東西的運動都是被其他東西推動的,運動的動力因必定是其他東西。然而這樣無法推到無窮,因此必然存在一個最初的動力因,也就是上帝。

第三個論證從偶然性出發。阿奎那說,很多事物都不是必然存在的,而是偶然存在的。但不可能所有事物都是偶然存在的,否則總有一個時刻,所有事物都不存在。因此,必然有一個事物是在任何情況和時刻下都存在的。這個必然的存在就是上帝。

第四個論證建立在萬物性質的級別上。阿奎那說,事物之間總有高下優劣之分,任何性質都可以分出等級。等級制中必然有最高的一級,而最高級必然是導致其他等級的原因。因此,“完美”和“存在”的最高級必然也是導致一切完美和存在的原因,也就是上帝。

第五個論證被稱為目的因論證,這個論證也是受到了亞里士多德的影響。在世界中萬事萬物總有一個目的,例如種子長成一朵花或一棵樹。阿奎那說,這個世界中的東西雖然目的不同,卻能和諧相處,具有秩序。這種和諧秩序一定是因為存在一個最高的目的,就是上帝。這個論證又可以被稱為“設計論論證”。因為上帝就好像是一個異常智慧的設計師,設計好了世界上每一樣東西、每一種生物存在的目的,并把它們和諧地組織起來。

不過,阿奎那的五種論證其實都是可以反駁的。例如第一個論證,牛頓力學的出現就否定了這一點。對其他論證的反駁,就交給讀者們自己思考了。

Ⅳ 人為何要行善避惡?

阿奎那在《神學大全》第二部分中主要探討的是倫理問題,這部分比其他部分都要長很多。阿奎那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認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是幸福,但這種幸福不是快樂、富裕、榮譽或任何肉體的感受。幸福存在于理智和道德相互一致的活動中。阿奎那進一步認為,滿足亞里士多德對幸福規定的是理智活動,而理智活動的最高形式是對上帝本質的沉思。從基督教信仰出發,阿奎那區分了自然德性(natural virtues)和神學德性(theological virtues),擁有自然德性的人追求的是此世中的善與幸福,即對真理的追求和對欲望的掌控;而神學美德,即基督宗教中的三圣德“信”“望”“愛”則是超驗的,也是超越人之本性的,因此只有這種美德才能帶來彼世的、屬靈的幸福。

阿奎那倫理學的核心是“自然律”,他認為自然律是人類道德準則的來源。中世紀經院哲學所說的自然律并不是現在人所理解的自然規律,也不完全指人的本性,例如自我保存、趨利避害等。阿奎那所說的自然律是憑借理性的架構拾級而上的。根據亞里士多德的目的論,人總會趨向于一個最終的目的,一個至高的善,但這一過程總需要一個起點和最基本的前提。例如,人的理智之所以可以把握世界,是因為人會運用最基本的邏輯定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阿奎那說的自然律就是實踐理性和道德判斷中的那些出發點和基本原則。其中,對于“善”的最基本定義就是讓人能夠成就自我的東西,而第一個最基本的實踐判斷就是“行善避惡”。自然律包含所有那些毋庸置疑的原則和判斷,并將之應用到特定的生活場景中,包括飲食、家庭、社會等。阿奎那認為人是普遍向善的,而自然律則引導人們去實踐倫理生活。

延伸閱讀

1.[意]圣多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劉俊余、陳家華等譯,臺南:碧岳學社/中華道明會,2008年。

2.[英]切斯特頓:《方濟各傳 阿奎那傳》,王雪迎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

3.[美]凱利·克拉克、吳天岳、徐向東主編:《托馬斯·阿奎那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州市| 泊头市| 江都市| 乌拉特后旗| 陆河县| 江阴市| 蒙山县| 祁东县| 安阳市| 宝丰县| 龙南县| 孟津县| 房产| 潜江市| 辛集市| 宿松县| 祥云县| 晴隆县| 浦江县| 六枝特区| 边坝县| 临颍县| 山西省| 光山县| 大埔县| 灯塔市| 黔江区| 开远市| 泸西县| 当阳市| 冕宁县| 仁寿县| 西充县| 凭祥市| 揭西县| 汤原县| 宁夏| 平利县| 尉氏县| 阳信县| 台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