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九節 腦干的供血

【學習指南】

了解腦干供血動脈以及供血動脈的分支分布特點:腦干的血供來自椎-基底動脈系統。

此動脈系統在顱內分出4個大分支,并由這4大支再發出基底支和背外側支為腦干供血(圖3-9-1)。

圖3-9-1 椎基底動脈系統四大分支

兩側椎動脈匯合成基底動脈。PICA發自椎動脈供血延髓外側部及小腦半球枕面;AICA發自基底動脈,供血腦橋及小腦半球巖面;基底動脈分叉前發出SCA,供血小腦半球幕面;基底動脈末端分叉分為PCA, PCA為中腦及大腦半球枕葉底面供血。圖左側標注了出入腦干的重要腦神經。右側標注了椎基底動脈4大分支:PCA,大腦后動脈;SCA,小腦上動脈;AICA,小腦前下動脈;PICA,小腦后下動脈。

同時基底動脈發出小分支(旁正中支、短旋支、長旋支)為腦干各部供血。

一、椎基底動脈系統4個最大分支

1.小腦后下動脈

(1)小腦后下動脈(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起源于延髓水平的椎動脈,并包繞延髓以供血于其外側和小腦下部。

(2)與后組腦神經構成神經血管復合體,進入小腦延髓裂。

2.小腦前下動脈

(1)小腦前下動脈(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ICA),起源于尾側腦橋水平的近端基底動脈,通常在椎動脈匯合后,供血于尾側腦橋外側和一個小部分小腦區域。

(2)與面神經核前庭蝸神經組成神經血管復合體,進入腦橋小腦裂。

3.小腦上動脈

(1)小腦上動脈(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SCA),起源于頭側腦橋水平的基底動脈頂部,主要供血于上小部小腦。

(2)與三叉神經組成一組神經血管復合體,進入中腦小腦裂。

4.大腦后動脈

(1)大腦后動脈(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也起源于基底動脈的頂部,正好在SCA之后。動眼神經(CNⅢ)通常在SCA和PCA之間通過。PCA包繞著中腦為其供血,以及供血于大部分丘腦、枕葉內側和顳葉內側下方。

(2)PCA→至幕上。

另外,供應腦干的還有脊髓前動脈。

二、基底動脈分支

腦干主要以主干動脈分出旁正中、短旋和長旋支的形式供血(圖3-9-2)。

圖3-9-2 腦干的3類穿通動脈

從腹側向外、背側分別為:旁正中穿通動脈(為腦干腹側旁正中區供血)、短旋動脈(為腦干外側區供血)、長旋動脈(為腦干背側區供血)。

1.旁正中支(paramedian branches)傾向走向中線,單個分支提供右側或左側旁正中區血液供應。

2.還有一些動脈從腦干的腹表面向外延伸不同的長度,最長的分支一直延伸到腦室。短周動脈(short circumferential arteries)和長周動脈(long circumferential arteries)供應腦干靠外側的部分。

三、腦干供血分區

1.內側延髓

由偏尾側區的脊髓前動脈旁正中支和偏頭側區的椎動脈旁正中支供血。

2.外側延髓

由椎動脈和PICA的穿支供血。

3.內側腦橋

由基底動脈旁正中支供血。

4.外側腦橋

由基底動脈的旋支供應。靠尾側的外側腦橋由AICA供血。內耳由內聽(迷路)動脈供血,迷路動脈通常作為AICA的分支出現,但有時直接從基底動脈發出。偏頭側的腦橋主要由被稱為腦橋外側動脈的基底動脈的旋支供血。上背外側腦橋的一個小可變區域接受SCA的一些血液供應。但該動脈主要供應上部小腦,而不是腦干。

5.中腦

由來自基底動脈頂部和近端PCA的穿支供血。供應丘腦的動脈主要來自基底動脈頂部和近端PCA。來自基底頂部的旁正中支進入腳間窩,供應中腦和丘腦。有時這些動脈在起源后分叉,形成所謂的Percheron動脈,供應雙側中腦和丘腦。Percheron動脈分叉前的閉塞可導致雙側中腦內側或丘腦梗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武市| 玛曲县| 高青县| 清河县| 大冶市| 永寿县| 阜城县| 本溪| 杭锦旗| 文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西峡县| 万源市| 图木舒克市| 天台县| 五河县| 留坝县| 皋兰县| 修文县| 澄城县| 安远县| 吕梁市| 赤水市| 胶南市| 涞水县| 嘉义县| 安化县| 衡水市| 始兴县| 克山县| 平昌县| 峨边| 浦城县| 云龙县| 乌兰察布市| 靖州| 辰溪县| 宣化县| 马鞍山市| 玛曲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