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性腦干出血外科治療
- 陳剛 楊進華 張洪鈿
- 1068字
- 2021-12-24 11:45:50
第七節 腦干網狀結構
一、腦干網狀結構概述
網狀結構是一個在系統發生上非常古老的神經網絡——它是爬行動物腦干的一個顯著特征。它起源于一個緩慢傳導的多突觸通路(polysynaptic pathway),與嗅覺(olfactory)和邊緣區(limbic regions)緊密相連。在人腦中,網狀結構在自主(automatic)和反射活動(reflex activities)中仍然很重要,并且與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保持著聯系。
網狀結構位于腦干被蓋,其定義其實是有不同的?!熬W狀”一詞在19世紀晚期首次應用于該區域,因為常規技術無法明確區分其中神經核;再者,腦干被蓋中的一些神經元具有非常廣泛的投射,增加了這時分散組織的印象。然而,隨著更精細技術的應用,許多特定的核及其神經遞質被識別,這些神經核具有非常精確的組織投射。此外,一些腦神經核(上下泌延核或疑核)不屬于網狀結構卻埋藏其中;同樣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periaqueductal gray matter)(與疼痛調節有關)和延髓內化學感受器觸發區(chemotactic trigger zone)(最后區area postrema)等引起惡心的區域與網狀結構密切相關但不屬于它。因此,在現代,“網狀結構”一詞已被用于越來越少的結構,相反,我們通常會說腦干被蓋內的特定核。“網狀結構”至今仍應用于腦干被蓋區,是因為其細胞核識別度較低。
二、腦干網狀結構的組織構成
1.在中線,內側網狀結構由一系列中縫核組成。中縫核是整個神經軸5-羥色胺投射的主要來源。
2.旁正中網狀結構是一個主要的傳出系統。對腦神經核內的一些突觸起著運動模式產生的作用。
3.最外層是外側細小細胞(小細胞)網狀結構。細小細胞樹突長而有規律地分支。主要是橫向分支,這些橫向分支之間有通向丘腦的長通路穿過。外側網狀結構主要接收傳入。它接收來自所有感覺通路的纖維。
三、網狀結構的功能解剖
(一)頭端網狀結構及其功能
網狀結構貫穿整個腦干。其頭端連于某些間腦核,尾端合并入脊髓中間帶。我們可以簡化一下,說這些頭側和尾側結構延伸出了網狀結構的兩個主要功能。因此,中腦和上腦橋的頭端網狀結構(rostral reticular formation)與間腦核共同作用,維持前腦的覺醒意識狀態(圖3-7-1)。
(二)尾端網狀結構及其功能
腦橋和延髓的尾端網狀結構(caudal reticular formation)與腦神經核和脊髓協同工作,以實現各種重要的運動、反射和自主動能。粗略總結其功能如下:頭側網狀結構主要與喚醒功能相關;尾側網狀結構主要與反射和運動相關。

圖3-7-1 腦干結構的位置示意圖
網狀結構貫穿整個腦干。網狀結構的頭端連于某些間腦核,稱為頭側網狀結構(主喚醒)維持前腦的覺醒意識狀態;網狀結構尾端合并入脊髓中間帶,稱為尾側網狀結構(主反射和運動)與顱神經核和脊髓協同實現各種重要的運動、反射和自主神經功能。
(三)腦干網狀結構功能總結
腦干網狀結構具體功能及定位總結見表3-7-1。
表3-7-1 腦干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