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性腦干出血外科治療
- 陳剛 楊進華 張洪鈿
- 2033字
- 2021-12-24 11:45:50
第六節(jié) 腦干內各功能通路及其相關神經核
一、主要上行通路和下行通路概述
(一)主要上行通路
1.來自脊髓主要有淺感覺和深感覺兩條通路
(1)后柱系統(tǒng)(薄束和楔束→內側丘系)——深感覺。
(2)前外側系統(tǒng)(脊髓丘腦束→脊髓丘系)——淺感覺。
2.來自腦神經(頭面部感覺器)的感覺通路
(1)三叉神經→三叉丘系——頭面部軀體感覺。
(2)蝸神經→外側丘系——聽覺。
(3)視神經→視覺通路——視覺(不經過腦干,但有視覺纖維通過上丘來調節(jié)眼球運動)。
(4)前庭神經→位置平衡覺通路——平衡覺。
(5)面神經與舌咽神經→味覺通路——味覺。
(6)嗅覺(不經過腦干)。
(二)主要下行通路
1.下行至脊髓的外側系統(tǒng)軀體運動通路
(1)皮質脊髓側束。
(2)紅核脊髓束。
2.下行至脊髓的內側系統(tǒng)軀體運動通路
(1)皮質脊髓前束。
(2)頂蓋脊髓束、網狀脊髓束、前庭脊髓(內側、外側)束。
其中皮質脊髓束屬錐體系;紅核脊髓束、頂蓋脊髓束、網狀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屬錐體外系,主要參與運動協調與控制,與小腦會發(fā)生緊密聯系。
(三)出入小腦經過腦干的通路
小腦通過小腦上、中、下腳與腦干、脊髓和大腦溝通,完成其特有功能。
(四)腦神經的內臟運動功能
背側縱束是下丘腦對交感副交感功能調節(jié)的關鍵通路。下丘腦前區(qū)內側興奮副交感,下丘腦后區(qū)外側興奮交感。
二、在腦干和脊髓中軸線上的主要交叉(圖3-6-1)
1.脊髓白質前連合
攜帶淺感覺信息的纖維交叉后形成脊髓丘腦束上行,在整個脊髓。
2.錐體交叉
皮質脊髓束在延髓的交叉,在延髓頸髓交界層面。
3.內側丘系(感覺)交叉
薄束核和楔束核發(fā)出弓狀纖維交叉后形成內側丘系,在延髓水平。
4.斜方體
蝸神經核軸突大部分交叉到對側與對側少部分纖維一起組成外側丘系上行至下丘核,在腦橋延髓交界層面。
5.三叉丘系交叉
三叉神經(脊束、主、中腦)核的軸突交叉到對側形成三叉丘系上行,在腦橋層面。
6.小腦上腳交叉
小腦齒狀核-紅核-丘腦束在出小腦上腳相互交叉后上行→紅核小細胞部→丘腦腹外側核,再中腦水平。
7.被蓋腹側交叉(ventral tegmental decussation)
紅核大細胞部的傳出纖維在上丘下部平面,被蓋腹側部交叉至對側形成被蓋腹側交叉,然后下行組成紅核脊髓束,在中腦上丘下部層面。
8.被蓋背側交叉(dorsal tegmental decussation)
上丘的傳送纖維在中腦導水管腹側越過中線交叉,然后下行構成頂蓋脊髓束,在上部中腦層面。

圖3-6-1 腦干內主要傳導通路及其交叉示意圖
A.腦干腹側的傳導通路主要為運動功能的錐體系(皮質脊髓束和皮質核束);B.腦干背側主要為上行感覺傳導束(內側丘系和外側丘系)。皮質核束大部分雙側支配,皮質脊髓束大部分交叉到對側;薄束核與楔束核在延髓內交叉形成內側丘系上行。小腦通過腦干分別與大腦、前庭核、脊髓發(fā)生纖維聯系,均在腦干內發(fā)生交叉。
9.兩個特殊的皮質核束的交叉
舌下神經核,面神經核上半部為對側支配,其余為雙側支配,位于整個腦干。
10.滑車神經交叉
腦干內唯一的腦神經交叉,在中腦內。
三、腦干內的18對腦神經核
(一)18對腦神經核
1.組成
4對一般軀體運動核(動眼、滑車、外展、舌下核);4對特殊內臟運動核(三叉運動、面、疑、副神經核);4對一般內臟運動核(E-W、上泌涎、下泌涎、迷走神經背核);1對內臟感覺核(孤束核);3對一般軀體感覺核(三叉神經中腦、腦橋、脊束核);2對特殊軀體感覺核(前庭、蝸神經核)。
2.位置
18對腦神經核均位于腦干的被蓋內,且緊靠背側的中腦導水管或第四腦室。
3.與腦神經的聯系
與18對腦神經核聯系的腦神經纖維在腦干內,只有滑車神經纖維在腦干內交叉從腦干背側出腦干,其余均走向腦干腹側、外側,在腦干內不交叉。
(二)腦神經核和腦神經的定位
1.中腦
(1)動眼神經核和動眼神經副核(→動眼神經)。
(2)下丘層面:滑車神經核(→滑車神經)。
2.腦橋
(1)腦橋上部層面:
三叉神經運動核(→三叉神經運動根伴隨三叉神經下頜支出腦)。三叉神經腦橋核(接收頭面部皮膚觸壓覺)。
(2)腦橋中部層面:
展神經核(→展神經)位于面神經丘深面。面神經核(→面神經)位于展神經核腹外側。
(3)腦橋的最下端層面:
上泌涎核(→面神經)。前庭神經核(接受前庭神經傳入)位于前庭區(qū)的深面,由前庭上核、前庭下核、前庭內側核及前庭外側核組成。蝸腹側核和蝸背側核(二者接受蝸神經傳入)分別位于小腦下腳的腹外側核背外側。
3.延髓
(1)延髓上部層面:
疑核(發(fā)出纖維加入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位于延髓上部的網狀結構中。下泌涎核(發(fā)出纖維加入舌咽神經)位于延髓橄欖上部。孤束核位于延髓上部,孤束核的上部分(接受來自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的味覺傳入);孤束核的下部分(接受來自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的一般內臟感覺傳入)。舌下神經核(發(fā)出纖維構成舌下神經)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經三角的深面。
(2)延髓下部層面:
副神經核(發(fā)出纖維構成副神經)位于特殊內臟運動柱的最尾端,實際上已伸入頸髓上部,即上5或6頸髓的前角背外側。
4.貫穿整個腦干的三叉神經感覺核
三叉神經中腦核(接受三叉神經傳入的本體感覺)、腦橋核(接受三叉神經傳入的觸壓覺)、脊束核(接受三叉神經傳入的痛溫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