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前言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這本書處處體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表面上是一本兵書,本質卻是反戰爭的,希望能夠“以戰止戰”,充分反映了“武”字的精髓——止戈為武,武是維護仁義、和平的力量。《孫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現存的《孫子兵法》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有十三篇,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但包括《史記》在內的其它的書籍都記錄是十三篇。《孫子兵法》闡述了戰爭中克敵制勝的規律,軍隊應該怎樣組織和建設,作戰時必須遵循的戰略原則,臨陣迎敵的戰術技巧,一些精妙的戰術方法,以及軍隊的后勤保障等。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繼承、發展前人的戰爭經驗和進行兼并戰爭的軍事理論,揭示了戰爭的若干客觀規律。全書邏輯縝密嚴謹,思想深邃豐富,內容博大精深,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重要的指導作用。

《孫子兵法》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書中探討了與戰爭有關的一系列矛盾的對立和變化,如敵我、主客、眾寡、強弱、攻守、勝敗、利害等。《孫子兵法》就是在研究種種矛盾和轉化前提的基礎上,提出了戰爭的戰略和戰術。

本書開宗明義地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要把戰爭放到關系軍民生死、國家存亡的戰略高度,加以認真研究。還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表明對戰爭,作為將領要持慎重的態度,“慎戰”是孫子指導戰爭實踐的基本主張。又說:“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主張對敵對國家可能的進攻,必須做好準備,對戰爭要持有備無患的思想。

孫子把“道”列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五事”“七計”的首位,作為制勝的第一個條件,指出:“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所謂治國治軍之道,是要讓民眾和國君同心同德,民眾才能在戰爭中出生入死。所以孫子后面還提到了,道高、君明、將智、士旺、謀善、盟優是必勝的法寶。這也為想在戰爭中取勝的國君們指出了重中之重,就是厚愛其民的治國之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在不停地印證孫子的這一觀點。而《孫子兵法》中關于作戰方針、作戰形式、作戰指導原則等戰術層面的論述,都是以“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一思想為基礎的。

作者孫武,字長卿,是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在現在的山東省,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尊稱為兵圣、孫子、孫武子,更是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孫武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能征善戰的將領,家里還有本宗族的私屬軍隊。孫武二十八歲時,因齊國內亂,孫武害怕被牽連,于是他離開了家鄉。他從齊國到吳國,被吳國重臣伍子胥推薦,向吳王闔閭進呈了兵法十三篇,后來被重用當了將軍,后來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一直攻下了楚國都城郢城,幾乎覆滅了楚國。孫武在晚年,看到伍子胥被吳王夫差殺死,就轉而隱居鄉間,不再為吳國的戰爭謀劃出力,潛心修訂兵法著作。

孫武的一些軍事觀點和思想,被后世的軍事家們傳誦和應用,成為我國軍事史上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唐朝最擅戰的皇帝唐太宗曾經說過:“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夫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焉。”意思是說,唐太宗覺得自己看過的兵書里面,沒有比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更好的了,而書中所寫的,都是關于虛實相生相克的道理。所以用兵能了解虛實,就沒有不勝利的了。

《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受到后人的廣泛推崇。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20多種語言文字,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范之書。

《孫子兵法》很早就傳入了日本,日本政治經濟界許多名人都對此書有過研讀和推崇。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美國西點軍校與哈佛商學院高級管理人才培訓都將《孫子兵法》列為必讀書,因為在他們看來,很多戰爭取勝的策略,對今日的商界同樣有借鑒意義。

我們這次注釋的《孫子兵法》,釋譯以《十一家注孫子》為底本,每一章都作了題解,對正文有詳細的注釋和翻譯,適合不同古文學水平的愛好者閱讀。同時,由于近年來,各種版本的《孫子兵法》常常也將《三十六計》共同收入刊行,本次出版也附上了《三十六計》的原文和釋義,供讀者學習和參考。由于注譯者水平所限,書中定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枣庄市| 云梦县| 南安市| 桐梓县| 嘉峪关市| 平潭县| 特克斯县| 通州区| 灌云县| 新安县| 台江县| 鄱阳县| 山阳县| 平利县| 罗田县| 安阳县| 烟台市| 清苑县| 芷江| 民县| 商洛市| 绥江县| 中阳县| 德惠市| 西乌珠穆沁旗| 仁化县| 留坝县| 威信县| 五河县| 内黄县| 济宁市| 唐山市| 岫岩| 龙山县| 德清县| 古丈县| 金堂县| 桓台县| 台山市| 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