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前言

《六祖壇經》是中國佛教和禪宗的珍貴典籍,又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是由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講述,弟子法海等人集錄的一部經典。《六祖壇經》是一本六祖惠能大師的傳記,記載了六祖一生遇法、得法、傳法的事跡和引導弟子的言教,原典有大約兩萬余字,雖然被稱為“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學作品”,但依然有著文言文的行文措辭風格。此書被視為佛學禪宗的無上寶典,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可貴依據,開啟了宋明兩代理學思想,是蘊含中華文化博大精神的重要典籍。

大約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期,達摩祖師來到中國,成了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達摩將衣缽傳給了二祖慧可,又經過代代傳承,傳給了唐朝的第六代禪宗祖師惠能大師。六祖惠能大師是中國佛教史上一位傳奇人物,作為一個年輕的白衣居士,他被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破例授予衣缽,成為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作為一個出身貧苦、不曾上學的文盲,他卻以豁然頓悟的能力創造出禪宗的輝煌,成為中國佛教史和思想史上最具創造力的大師。他打破了崇拜和追隨外來經書的慣例,樹立了中國人的學佛自信心,并將這部著作破例稱為“經”,成為中國佛教著作中的唯一。他在離開肉身之時,不受生死的約束,毅然示現涅槃相,令真身至今猶存,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六祖壇經》正是一部反應六祖慧能大師佛學思想,闡述人人皆有佛性,主張自悟自修、無念無住,了悟生命真諦的智慧寶典。

《六祖壇經》共分為十品:第一行由品是慧能大師自述身世,并講述從聽聞《金剛經》到求法、得法和弘法的經歷。第二般若品是慧能大師開演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的法義:“若識得自性般若,即是見性成佛”。第三決疑品是慧能大師解釋為何梁武帝建寺設齋卻了無功德,并揭示了在家修行的方法。第四定慧品集錄慧能大師開示“定”和“慧”的法義,并強調“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第五坐禪品記述慧能大師開示修習禪定的妙義,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因此人于念念中,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第六懺悔品收錄慧能大師為來山聽法的信眾傳授“自性五分法身香”和“無相懺悔”,說明四弘誓愿與無相三皈依戒等。第七機緣品講慧能大師得法后,在曹溪弘化,與八方人士結緣。第八頓漸品是慧能大師開示“南能北秀”所教戒定慧的差異,說明“法無頓漸,人有利鈍”。第九護法品記載太后和唐中宗尊崇六祖、護持佛法的情形。第十付囑品是慧能大師臨涅槃時,教導弟子們用三科三十六對來說法,并記錄大師遷化的經過。

六祖慧能大師為了免除后人為了衣缽而生出是非糾紛,涅槃前就不再以衣缽作為傳法的信征,這一做法反而令南派禪宗流傳更廣。

得到他傳法的人,竟有四十三人之多,對南宗禪的傳播和發揚光大,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我們由衷地佩服大師的睿智,使得法脈長流,普照三千。

縱觀《六祖壇經》的核心思想,是以性空、無所得為基礎,一切眾生心中皆有佛性,只因妄想、無明、執著而不得顯現。在認識到心中本具佛性的前提下,以無相、無住、無念的修證方法,明心見性,成就般若。《六祖壇經》中的禪學思想是宋明理學家借鑒的重要源頭之一,為儒家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宋明理學家們充分吸取《六祖壇經》中的思想,運用到氣學、理學和心學中,特別是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論,與六祖慧能大師的學說有直接聯系。道教的“知行觀”、“定慧雙修觀”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六祖壇經》中禪學思想的影響。錢穆先生甚至把此書與《論語》、《老子》放在三足鼎立的尊貴地位。

《六祖壇經》后來被翻譯成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等世界多國語言,傳播到全世界,并使禪文化,成為海內外和佛教內外的特殊紐帶。《六祖壇經》倡導的人間佛教,主張和諧相處的思想和傳統,為營造和諧社會提供了精神支柱。

今天,學禪已經在全世界成為潮流,因為回歸自己的內心和靜心,成為現代快節奏生活的一大釋放管道,坐禪、行禪、禪舞都成為重要的修行方法。禪似乎有著無限的內容和境界,它是常樂我凈的狀態,它是人生的一道智慧之光,它是我們的本心和佛性。

由于歷代輾轉抄經,《六祖壇經》的版本較多,體例互異,內容也有所不同。我們這次注釋的版本,釋譯以通行本為底本,為了幫助讀者理解《六祖壇經》,本書將原典逐文翻譯成白話,對一些佛學專有詞匯加了注釋,適合不同古文學和佛學基礎的讀者閱讀。其中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指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磐安县| 揭西县| 文成县| 房产| 安吉县| 获嘉县| 剑河县| 塘沽区| 长垣县| 资中县| 运城市| 彭泽县| 龙山县| 双流县| 贵南县| 青州市| 中方县| 遂宁市| 元阳县| 蓬安县| 陆良县| 周至县| 万州区| 广东省| 图们市| 秭归县| 阳江市| 绵阳市| 南丰县| 临汾市| 潞西市| 高要市| 新干县| 延边| 西充县| 盖州市| 巴南区| 酉阳| 巩义市| 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