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晶體的溶解與再生

一、晶體的溶解

將晶體置于不飽和溶液中晶體就開始溶解。由于晶體的角頂和棱與溶劑接觸的機會多,所以這些地方溶解得快些,因而晶體可溶成近似球狀。如明礬的八面體溶解后成近于球形的八面體(圖2-29)。晶面溶解時,將首先在一些薄弱地方溶解出小凹坑,稱為蝕像。經在鏡下觀察,這些蝕像由各種次生小晶面組成。圖2-30表示方解石(a)與白云石(b)晶體上的蝕象。不同網面密度的晶面溶解時,網面密度大的晶面先溶解。因為網面密度大的晶面網面間距大,所以容易被破壞。

圖2-29 明礬的溶解晶體

圖2-30 方解石(a)和白云石(b)的蝕像

同樣,將晶體置于高于其熔點的熔體中,晶體也要開始熔蝕,由于角頂和棱熔蝕得快,所以晶體也可熔成近球狀,如金剛石的渾圓狀八面體外形。晶體在熔蝕過程中,其晶面也常常出現多種蝕像,如金剛石八面體晶面上的三角形蝕像和疊瓦狀蝕像等。

二、晶體的再生

破壞了的和溶解了的晶體處于合適的環境下又可恢復多面體形態,稱為晶體的再生,如斑巖中石英顆粒的再生。

溶解和再生不是簡單的相反現象。晶體溶解時,溶解速度是隨方向逐漸變化的,因而晶體溶解可形成近于球形的形狀;晶體再生時,生長速度隨方向的改變而突變,因而晶體又可以恢復成幾何多面體形態,如圖2-31。

圖2-31 晶體的再生

晶體在自然界中的生長往往不是直線型進行的。溶解和再生在自然界常交替出現,使晶體表面呈復雜的形態。如在晶體上生成一些窄小的晶面,或者在晶面上生成一些特殊的突起和花紋等,見圖2-32。

圖2-32 石英顆粒的再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余姚市| 依安县| 东台市| 梓潼县| 澎湖县| 兴隆县| 阳原县| 抚远县| 三亚市| 乃东县| 安多县| 淮北市| 桂阳县| 卫辉市| 张家界市| 额尔古纳市| 竹溪县| 恩平市| 常德市| 山阴县| 建水县| 嘉义市| 宁国市| 通州市| 石景山区| 新晃| 永昌县| 永仁县| 磐安县| 玛多县| 阿坝| 长岛县| 乐清市| 梁平县| 平山县| 漳平市| 泾阳县| 出国| 闽侯县| 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