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花藥彩色圖譜
- 鄧家剛 王柳萍 黃克南主編
- 944字
- 2021-12-30 14:29:20
田旋花

別名 拉拉菀、野牽牛、車子蔓、扶田秧、面根藤、三齒藤、燕了草、田福花。
基原 為旋花科植物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i L.的全草及花。
產地 主產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河南、四川、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 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干?;ㄔ?~8月開花時摘取,鮮用或晾干。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莖平臥或纏繞,有縱紋及棱角,無毛或上部被疏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長2.8~7cm,寬1~3cm,先端鈍或具小尖頭,基部大多戟形,或為箭形及心形,全緣或3裂,側裂片展開,微尖,中裂片卵狀橢圓形、狹三角形或披針狀長圓形,微尖或近圓;基部葉脈常狀。花1至多朵生于葉腋;總花梗長3~8cm;苞片2,線形;花萼5,有毛,稍不等,內萼片邊緣膜質;花冠漏斗形,白色或粉紅色,或白色具粉紅或紅色的瓣中帶,或粉紅色具紅色或白色的瓣中帶,5淺裂;雄蕊5,稍不等長,花絲基部擴大,有小鱗毛;雌蕊較雄蕊稍長,子房有毛,2室,柱頭2,線形。蒴果卵狀球形,或圓錐形,無毛。種子4顆,卵圓形,暗褐色或黑色。花期6~8月。
花藥性狀 多皺縮卷曲成團狀,根莖細長,具須根。莖細圓柱形,具棱角及條紋,上部被疏毛。葉倒生,多卷曲脫落,完整者展平后呈三角狀卵形,卵狀長圓形或狹披針形,長2.8~7cm,寬0.4~3cm,先端鈍圓,具小尖頭,基部戟形、心形或箭形,全緣;葉柄長1~2mm。花序腋生,花1~3朵;花冠寬漏斗狀,白色或粉紅色,花梗細弱,長3~8cm。蒴果球形。種子4顆,黑褐色。氣微,味咸。
化學成分 全草主要含β-甲基馬栗樹皮革素;地上部分主要含黃酮苷,苷元為槲皮素,山柰酚,正烷烴,正烷醇,α-香樹脂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及β-谷甾醇;地下部分主要含咖啡酸,紅古豆堿。
藥理作用 降壓,擴張血管,使心率變慢,抗電驚厥。
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有毒。歸腎經。
功能主治 祛風止癢,止痛。用于風濕痹痛,牙痛,神經性皮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克。外用:適量,酒浸涂患處。
驗方
(1)治牙痛:鮮田旋花三份,胡椒一份,共研末。混勻,塞蛀孔或置病牙上咬緊,勿咽下。
(2)治神經性皮炎:鮮田旋花適量;70%乙醇浸泡一晝夜,每天涂擦兩次。
本草記載 《寧夏中草藥手冊》記載的為本品。
參考文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6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