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花藥彩色圖譜
- 鄧家剛 王柳萍 黃克南主編
- 1124字
- 2021-12-30 14:29:20
石榴花

別名 榴花、酸石榴花。
基原 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花。
產地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以江蘇、河南等地種植面積較大。
采收加工 5~7月開花時采收,鮮用或烘干備用。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通常3~5m,稀達10m。枝頂常成尖銳尖長刺,幼枝有棱角,無毛,老枝近圓柱形。葉對生或簇生;葉柄短;葉片長圓狀披針形,紙質,長2~9cm,寬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漸狹,全緣,上面光亮;側脈稍細密。花1~5朵生枝頂;花梗長2~3mm;花徑約3cm;萼筒鐘狀,長2~3cm,通常紅色或淡黃色,6裂,裂片略外展,卵狀三角形,外面近頂端有一黃綠色腺體,邊緣有小乳突;花瓣6,紅色、黃色或白色,與萼片互生,倒卵形,長1.5~3cm,寬1~2cm,先端圓鈍;雄蕊多數,著生于萼管中部,花藥球形,花絲細短;雌蕊1,子房下位或半下位,柱頭頭狀。漿果近球形,直徑5~12cm,通常淡黃褐色、淡黃綠色或帶紅色,果皮肥厚,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種子多數,鈍角形,紅色至乳白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花藥性狀 花萼筒紅色或淡黃色,裂片略外展,卵狀三角形,外面近頂端有1黃綠色腺體,邊緣具小乳突;花瓣較大,紅色、黃色或者白色,頂端圓形。氣微,味酸。
質量要求 以朵大,色鮮艷者為佳。
化學成分 主要含酚類,三萜類,黃酮類,胡蘿卜甾醇,微量元素。
藥理作用 抗氧化,抗炎,降糖,降血壓,降血脂,保護心血管系統,護肝,止血。
性味歸經 味酸、澀,性平。歸肺,大腸,脾經。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用于衄血,吐血,外傷出血,月經不調,紅崩白帶,中耳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克;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應用舉例
(一)驗方
(1)治中耳炎:石榴花,瓦上焙干,加冰片少許,研細,吹耳內。
(2)鼻出血:取鮮石榴花適量,將其揉成小團,壓迫填塞。
(3)崩漏:取鮮石榴花5克,水煎,加黃酒少許服。
(4)耳內流膿:取鮮石榴花適量,將其曬干,加入冰片少許,共研細末,吹入耳內。
(5)燒燙傷:取鮮石榴花適量,將其曬干、研末,用麻油調成糊狀,用棉簽蘸取藥糊擦患處。
(6)牙痛:取鮮石榴花20克,水煎代茶飲。
(7)治肺癰:石榴花、牛膝各10克,銀花藤25克,百部15克,白及、冰糖各5克,煨水服。
(二)保健方
1.石榴花茶
原料:石榴花1克,蒲公英3克,綠茶3克。
制法及用法:上述材料用沸水沖泡后飲用。
茶療功用:清熱,涼血止血。
2.石榴草茶
原料:石榴花7朵,夏枯草8克。
制法及用法:上述材料用沸水沖泡10分鐘,即可飲用。
茶療功用:治療肺熱咯血。
本草記載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的為本品。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5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64.
[2]王柳萍,辛華,黃克南.常用花類中草藥圖典[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