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找準抓手、推手巧推垃圾分類

一、對垃圾分類的爭議及其危害

當前,社會各界對垃圾分類存在一些爭議,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一是垃圾分類目的,究竟是為了廚余垃圾分類處理,還是為了強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又或是為了提高焚燒處理效率,或減少填埋處置量,對此長期爭論不休;二是政府、企業與社會公眾在垃圾分類中的作用,政府主導或引導、排放者有無義務、如何收取排放費、是否應該企業化運作等問題一直沒有定論。此外,在是否定時定點等一些具體措施上也廣受爭議。

正因為在垃圾分類的一些基本要素方面都存在爭議和不正確認識,導致垃圾分類缺失抓手、推手、巧手和先手。結果就如同報端形容,如北京《垃圾分類走不動,投入不夠還是管理多頭》、東莞《東莞垃圾分類試點三年,5000萬投入換來舉步維艱》、廣州《垃圾分類幾時到我家?》和上海《上海再推“大象屁股”》等,給人印象是垃圾分類真如大象屁股——推不動。

二、垃圾分類的國際經驗

垃圾分類涉及一些基本要素,可概括為分類目的、主要事項、主體、時間、地點和措施。明確這些基本要素,就是要明抓手、找推手、施巧手和搶先手,只有如此,垃圾分類才能有效執行、規范和控制。縱觀國際垃圾分類的成功范例,無論是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源頭細分模式,還是以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源頭粗分模式,無一例外地都是建立在清晰界定垃圾分類基本要素的基礎之上。

首先,要清楚分類的目的,日本與中國的臺灣地區早期曾以可燃與不可燃為分類標準,目的是提高焚燒處理的效率,但隨著垃圾分級處理與逐級減量變得日益重要,垃圾分類的首要目的是逐步回歸到強化物質回收利用,并借此減少焚燒填埋處理的垃圾量。目前,強化物質回收利用已經成為垃圾分類的主要目的、抓手與先手。

其次,要整合政府、排放者、回收公司、資源利用廠家、社會組織及商品產銷企業等相關主體,使其成為一個強力的推手,并通過整合業務鏈、交易鏈和利益鏈,促進垃圾分類企業化運作。在明確分類目的、業務、交易關系和利益關系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明確分類措施等要素。

目前,國際上形成了兩類回收模式,一類是以美國再生銀行回收模式為代表的營利性企業運作模式,一類是以巴西塞普利、德國雙元和中國臺灣四合一回收模式為代表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的企業化運作模式。美國再生銀行是通過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獲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基本思路是利用物聯網技術,重整排放者、商家、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再生資源交易鏈與利益鏈,通過市場化經營和政府適度補貼,在排放者得到實惠、商家綁定更多的消費者、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獲得穩定的原材料來源和政府減少財政補貼的前提下,提高資源回收率,促進廢棄物分流分類,實現再生銀行(企業)的預期收益與商業運作。巴西賽普利是制度創新的成功案例,賽普利通過建立拾荒者合作社,分揀市政環衛部門無償送來的干垃圾,從中回收再生資源,并將再生資源賣給登記合作的回收利用企業,達到強化資源回收和促進垃圾干濕分類的目的。這兩類模式只在利益關系與分配方面存在一定差別,在分類目的、主體分工、運作方式等方面并無實質性差別,兩者殊途同歸,通過整合業務鏈、交易鏈與利益鏈,借助利益驅動,發揮政府、排放者、回收公司、資源利用廠家、商品產銷企業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強化再生資源回收,促進垃圾分流分類,實現企業化運作的目的。

三、建議明抓手、找推手、施巧手、搶先手推動垃圾分類

由此可見,垃圾分類的抓手和先手就是強化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的推手是政府、排放者、回收公司、資源利用廠家等相關利益者組成的利益共同體,垃圾分類的巧手就是整合業務鏈、交易鏈和利益鏈。當前,面臨垃圾分類裹足不前的困難局面,需要明抓手、找推手、施巧手和搶先手,進而就得鼓動政府、排放者、回收公司等相關利益者圍繞回收公司形成強有力的推手,牢牢抓住強化資源回收利用這個抓手與先手,整合業務鏈、交易鏈和利益鏈,實行企業化運作,巧推垃圾分類這個大象屁股。

(刊于《信息時報》,2014年1月25日,作者:熊孟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高雄县| 海口市| 贞丰县| 二连浩特市| 河东区| 乐安县| 陇南市| 南涧| 奉新县| 巢湖市| 彝良县| 五大连池市| 墨脱县| 福海县| 九台市| 宜昌市| 三门峡市| 扎囊县| 奇台县| 峨山| 西青区| 林芝县| 罗定市| 汉源县| 巩留县| 信宜市| 普兰店市| 洛扎县| 黄浦区| 安塞县| 和林格尔县| 瓦房店市| 南川市| 和平区| 信宜市| 天全县| 特克斯县| 夏津县| 达孜县|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