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廣州市固廢治理的主要問題與基本任務

城市運轉過程產生大量固廢,從產品的生命周期看,產品的設計、制造、流通和消費等過程都會產生固廢,從城市功能布局看,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農業區、市政設施、戶外空地等也都會產生固廢,廣州市固廢主要有十類: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動物尸骸、糞污、醫療垃圾、電子垃圾、工業廢棄物、廢棄車輛、特殊廢棄物。這些固廢流不走,飄不走,需要及時、妥善處理,但廣州市固廢治理嚴重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面臨垃圾圍城困局。固廢治理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議題。

一、廣州市固廢治理的八大主要問題

廣州市固廢治理形勢嚴峻,具體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固廢源頭減量任務迫切

2011年,廣州市萬元GDP固廢產量約為0.30噸/萬元,尚有較大的削減空間,固廢源頭減量應受到更多重視。

(二)收運體系不健全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泥、醫療垃圾、電子垃圾、特殊廢棄物的收運環節存在收運模式單一、隊伍混亂、申報制度不健全、服務水平低,甚至存在盜竊、偷倒偷排現象、監管制度不全、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目前,電子垃圾及大件家具還沒有規范的專業收運隊伍,醫療垃圾收運過程中流失現象嚴重,鄉鎮農村垃圾收運率低,城鄉垃圾處理服務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回收站點、分選中心、集散市場“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尚未建成,亟須完善收運體系。

(三)各類廢棄物分流不徹底

部分家庭裝修的建筑垃圾、小微企業的工業廢棄物、大排檔的餐飲垃圾、園林綠化的樹枝樹葉、動物尸骸、糞污,甚至一些特殊廢棄物混入生活垃圾,亟須做好分流處理。

(四)處理能力不足

廣州市生活垃圾日產量已達1.8萬噸,但目前在運行的處理處置設施的設計能力僅有3200噸/日,興豐填埋場長期超負荷運行,其庫容于2014年底用完,新設施建設處處遇阻,廣州市面臨垃圾圍城困局,一些專家警告廣州市沒有垃圾圍城資格,實際上,廣州市面臨垃圾圍城困局,形勢異常嚴峻。建筑垃圾、電子垃圾、廢棄車輛沒有規模化的處理設施。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日產量已高達2000噸(含水率80%),目前僅由越堡水泥廠協同處置約500噸/日,僅滿足25%污泥處理需要。動物尸骸(日產量約100噸)、糞污(日產量約3000噸)處理能力缺口高達60%以上。醫療垃圾(日產量約50噸)處理能力缺口達到50%,醫療垃圾焚燒設施建成于20世紀90年代初,亟須升級改造。全市沒有危險廢物安全處置設施,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產生的飛灰固化塊目前暫存在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內。廣州市固廢處理能力亟須提高。

(五)各種處理方式的比例不協調

廣州市91%生活垃圾填埋,僅9%的生活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理,各種處理方式均未達到生態產業鏈所要求的比例,垃圾處理的各個環節發展不協調,亟須增大焚燒和生化處理比例,協調推進垃圾處理各個環節;醫療垃圾僅有焚燒處理一種方式,處理方式單一,亟須開發資源化利用途徑;污泥、糞污、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途徑也亟待開發;大件垃圾、廢棄車輛零部件再制造技術有待推廣應用。

(六)經濟杠桿調節作用有待加強

廣州市固廢處理服務市場有待開發和開放,一方面行政主導有待加強和優化,同時,行政引導也有待加強和優化,尤其是應盡快完善經濟手段,發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當前,亟須出臺企業服務成本回收機制,建立綜合單價核算辦法,建立垃圾及其衍生品的資源交易機制和平臺,出臺垃圾處理階梯式計量和經費包干管理辦法,調動垃圾產地參與垃圾治理的積極性;出臺減量與分類排放控制機制,激勵源頭減量和分類排放。

(七)政府與社會的責任有待厘清和細化

從我們習慣講“垃圾處理”可以看出,我們一貫重視垃圾處理作業,輕視了固廢管理,以后應統一提法,如重點談處理作業,便稱之為“垃圾分類處理”,不僅要處理,還得分類處理,如側重在政府作用時,稱之為“垃圾管理”或“固廢管理”,如側重于強調社會作用時,宜稱之為“垃圾治理”或“固廢治理”。當今趨勢要求我們從“處理”思路轉變成政府與社會共同“治理”的思路。亟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提高社會自治能力,前提就是需要厘清和細化政府與社會的責任。

(八)鄉鎮農村垃圾處理服務水平亟待提高

廣州市共有35個鎮,1120個村,農業人口218.9萬人,分布在白云、蘿崗、南沙、番禺、花都5個區和從化、增城2個縣級市,每日產生垃圾約2200噸。蘿崗、花都2區所屬的8個鎮農村垃圾全部納入區環衛部門統一收運,南沙、番禺2區的垃圾由鎮、村或第三方收運隊伍負責收運,白云區、從化市、增城市部分鎮納入統一收運,增城市正果鎮垃圾基本未納入垃圾收運體系。垃圾轉運站大多為簡易型,甚至垃圾只是露天臨時堆放而無任何建筑物。垃圾轉運多采用人力車或農用拖拉機,運輸效率低下,且垃圾運輸途中拋灑滴漏現象普遍,二次污染嚴重。垃圾隨意堆放或就地簡易處置觸目驚心,從化市呂田鎮和鰲頭鎮、增城市正果鎮等垃圾均在本鎮建議處置,污染極其嚴重。含鄉鎮農村垃圾的7個區(縣級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僅50.8%,鎮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甚至低至24.1%,鄉鎮農村垃圾處理服務水平亟待提高。

固廢治理還存在其他很多問題,需要結合各自行業找問題,我們要把問題找準找全,然后系統細分,找出主要問題,找出主要問題的主要特征。

二、廣州市固廢治理務必完成的八項基本任務

鑒于上述問題,廣州市必須盡快完成八項基本任務,政府主導,發揮行政調節作用,扭轉固廢治理的被動滯后局面,優化固廢治理體系。

(一)務必做到分流處理

務必做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垃圾、園林綠化垃圾、工業垃圾、特殊廢棄物及大件垃圾與餐廚垃圾分流處理;下列五類有害固廢必須分開處理:

第一類,毒性廢棄物:石棉、農藥、有機溶劑、重金屬、砷、氰化物、二英、其他;

第二類,感染性廢棄物:來自醫療機構、醫事檢驗所、醫學研究單位、生物科技研究單位等;

第三類,腐蝕性廢棄物:pH≤2.0或pH≥12.5;

第四類,含PCB廢棄物:含多氯聯苯的電容器、變壓器、印刷電路板及其他PCB污染物(PCB≥0.003);

第五類,放射性廢棄物。

(二)務必做到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堅持從減量、分類、回收,到無害化焚燒、生化處理、填埋處置的技術路線,協調推進減量與分類排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利用(餐廚垃圾生化處理、經物質回收后的其他有機質焚燒處理)和填埋處置;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推行生活垃圾二級分類和“定時定點,直收直運”分類收運模式;用3年時間建設足夠處理能力的餐廚垃圾生化處理設施,滿足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處理的需要;建設足夠處理能力的焚燒發電廠,建設足夠庫容的滿足爐渣處置和應急所需的填埋場。

(三)完善收運體系

組建和規范大件家具家電、餐飲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垃圾、動物尸骸、糞污收運隊伍,建設滿足特殊收運需要的特殊廢棄物收運能力,推行聯單轉運制度。

(四)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建立城鄉回收站點、分選中心、集散市場“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主要廢舊商品二手交易網絡平臺,推動廢舊商品再利用,實現再生資源回收與固廢及生活垃圾分類對接。

(五)增大處理能力

增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動物尸骸和糞污資源化處理能力。

(六)建設經濟調節平臺

出臺生活垃圾處理階梯計量和經費包干管理辦法,出臺垃圾處理服務成本核算辦法,出臺再生資源價格穩定機制,出臺減量與分類排放控制機制,建設垃圾及其衍生品(再生資源、能源、排放權、處理能力等)資源調節與交易平臺,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七)構建政府與社會共治模式

厘清與細化政府與社會的固廢治理責任,制定完善的各級政府之間及政府與社會之間協同參與的推行機制,科學開發和開放固廢治理綜合服務市場,尤其是生活垃圾收運服務市場和餐廚垃圾處理服務市場,創新固廢處理項目投融資模式,吸收社會力量參與,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和政府的宏觀調節作用,提升社會自治能力,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促進固廢治理法治化、社會化、產業化,實現固廢政府和社會共治。

(八)落實惠民措施

做足做好公眾工作,提高公眾認識,讓設施周邊居民享受一些免費服務和經濟補償;同時,提高固廢處理設施的建設營運標準,把設施建設成社區開放中心,發展循環經濟,真正做到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三統一。

(刊于《廣州城市管理》,2012(3):36-37,作者:熊孟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万全县| 北碚区| 梓潼县| 乌拉特前旗| 马山县| 兴隆县| 阿克陶县| 定襄县| 淅川县| 武威市| 凤翔县| 喀什市| 综艺| 盐津县| 来宾市| 鹤山市| 青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桦甸市| 邯郸市| 蒲城县| 辉县市| 唐山市| 蒙山县| 清镇市| 阜南县| 红原县| 武邑县| 大姚县| 蚌埠市| 通渭县| 怀远县| 诸城市| 黔西县| 中超| 周宁县| 石屏县| 阿克苏市| 富锦市| 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