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羊肚菌栽培場所、季節及品種

一、栽培場所

應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背風,水電供應便利,接近水源,易排水,無旱澇威脅的地方。周圍環境清潔衛生,附近無養殖場、化工廠,土壤無農藥殘留、中性。栽培場所主要有日光溫室、平棚、冷棚三種,人工林也可種植。有投資能力生產者,可建設標準化生產車間,實現一年四季規模化栽培羊肚菌。三種主要栽培模式的比較見表1-1。

表1-1 三種主要栽培模式的比較

1.日光溫室

日光溫室多采用 “三面墻一面坡”的設施類型,由棚室、棚架、保溫被、電動卷簾、供水系統組成。日光溫室要求東西走向,坐北朝南,一般長60~80m,寬7~9m,北墻高3.0~3.5m,后坡長1.5m,仰角為30°,墻厚0.6m。前坡采用鋼結構拱架,拱架間距10m。北墻距離地面1尺設置1尺見方的通風孔,孔距4m。溫室東側建有緩沖房,以便進出溫室。框架建好后,在栽培前一個月覆蓋標準厚度無滴膜,棚內置6針遮陽網,安裝保溫被和卷簾機,棚前地面以上20cm,需裝有防蟲網和卷膜器。日光溫室內溫度易調控,冬季可保持溫度5~30℃,春季可提早出菇,冬季可持續出菇,適于規范化、集約化大面積栽培,若管理到位,可實現畝產千斤鮮菇。日光溫室通風差,對密度較大的二氧化碳不易排除,在管理中應注意通風管理(圖1-37、圖1-38)。

圖1-37 日光溫室外部

圖1-38 日光溫室內部

2.平棚

平棚的使用以云貴川地區為主,優點是成本低,空氣流動性好,便于田間操作;缺點是只適應面積大,而且平坦的地塊,遮光效果不夠。平棚建造時把竹竿切成2.2~2.5m長,用電鉆取一頭對穿打孔(十字孔),用于橫豎拉線。搭棚時把竹竿未打孔一端埋入土中25~35cm夯實,插好竹竿要求整齊,盡量橫縱都在一條直線上。竹竿間距可采用4m×4m或3m×3m,方便后期操作,有風雪的地方可適當加密。用繩子在竹竿頂部十字孔處分橫豎兩個方向串聯,并于線的兩頭用木樁固定。蓋上4~6針遮陽網,并將遮陽網固定于架子上,四周壓實。單棚面積不宜超過3畝,搭棚時間在播種前一周完成(圖1-39)。

圖1-39 搭棚(羅金洲 提供)

3.冷棚

一般建議棚高2.5m,寬6~8m,拱形,最好是鋼結構,在大棚上面扣上塑料膜和遮陽網,遮陽網選擇6~8針規格,遮光率應達到85%以上,塑料膜厚度要求1mm。如在北方栽培建議提前置辦毛氈或棉被,預防北方地區出菇期極低寒潮對幼菇形成破壞。通風口離大棚地面80cm以上,通風口防蟲網寬度30~40cm,棚頂部也可同時設置通風口,使棚內形成循環風,降低棚內空間溫度,提供羊肚菌所需的氧氣。冷棚造價低、管理簡便、保濕效果好,是新入行的羊肚菌種植者理想的種植場地。實踐證明,羊肚菌冷棚種植是成功的種植模式,管理好可產鮮菇300~400kg(圖1-40)。

圖1-40 冷棚 (周晴晴 提供)

4.葡萄棚、人工林種植

葡萄棚和人工林種植示例分別見圖1-41、圖1-42。

圖1-41 葡萄棚

圖1-42 人工林種植

二、栽培場所中常見栽培設施

1.補水設備

羊肚菌是喜濕性菌類,主要有微噴、滴灌與噴水帶三種補水設備,種植者應根據自己的棚舍條件進行選擇(圖1-43~圖1-46)。

圖1-43 吊掛式微噴

圖1-44 地面插桿微噴

圖1-45 滴灌

圖1-46 噴水帶

三種補水設備的特點見表1-2。

表1-2 三種補水設備的特點

2.地膜的作用、規格與使用

(1)作用 羊肚菌播種之后在畦面覆蓋地膜,起到控溫、保濕、防澇、抑制雜草(黑色地膜)、促進出菇等作用,該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勞動力投入,減少不利環境變化對生產的影響,增產效果顯著。主要優勢有以下幾點。

① 保濕。可阻止發菌畦面水分蒸發,同時還有很好的保水保濕作用。

② 提高土溫,抑制土溫劇烈變化。白色地膜是透光的,黑色地膜不透光,因此土壤增溫也比黑色地膜快。

③ 控霜(黑色地膜)。畦面菌霜越多,消耗的營養越多,越不利于高產。覆蓋黑膜,有較好的控霜作用。

④ 除草(黑色地膜)。因為陽光照射不進來,所以還能很好地抑制雜草的生長,減少雜草對羊肚菌生長空間的擠占。白色地膜是透光的,很容易滋生雜草。

⑤ 增產。可增加地溫,促進羊肚菌菌絲提早成熟,提前出菇,有較顯著的增產作用。

(2)規格 羊肚菌覆膜主要以普通農用地膜為主,有白色、黑色或半透明薄膜,厚度通常在0.004~0.008mm,寬與畦面寬度一致或比畦面略寬。發菌出菇一膜多用時,可選擇比畦面寬30cm,為覆蓋出菇小拱棚做預留準備,如1.2m寬的畦面,選1.5m寬的膜。

(3)使用 覆蓋時間根據棚的具體保濕情況靈活運用,可播種后就蓋,或扣營養袋后再蓋。白膜透光,不能控制田間雜草,若是田間雜草較多的,建議使用黑膜。不管用白膜還是黑膜,都要在膜上打透氣孔,大小1~2cm,間距30~40cm。具體方法是用電鉆將整卷膜,從側面中間部位,打6個直徑1.5cm的孔,覆蓋時,即有許多透光透氣孔,利于發菌和出菇(圖1-47)。

圖1-47 覆蓋地膜

3.出菇時搭建小拱棚

在容易產生霜凍、風大、保濕性差的地方,出菇時可搭建小拱棚。在1.0~1.2m寬的畦面上,插入竹片、鋼筋(直徑6~8mm)或玻璃纖維搭建50~60cm高的弓形骨架,蓋上有孔地膜,膜用夾子固定在竹竿上,膜兩邊用磚頭間距2m壓好。小拱棚能提高膜內地溫2~3℃,同時可規避出菇季節的連陰雨天氣對幼菇造成的傷害(圖1-48)。

圖1-48 棚內搭建小拱棚

三、栽培季節

我國地理復雜,各地所處海拔、緯度不同,南北地區氣候差異甚大。按照羊肚菌的生理特性,種植季節一般在秋冬季節進行。羊肚菌整個生活周期70~120天,平均溫度越高,生活周期越短,例如四川地區最快可以播種35天左右現菇蕾,60天左右采菇。按照羊肚菌的生理特性,選擇地溫穩定在15~18℃播種,播種過早,菌絲老化快,感雜率高;播種過晚,菌絲活力不夠,營養吸收慢,都會影響最終的產量。西南地區在11月初至12月初播種,2月中旬至3月中下旬采菇。高海拔地區和北方地區播種時間適當提前。設施栽培有一定的控溫能力,則依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播種時間。

四、品種選擇

羊肚菌人工栽培品種應選用優質、高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狀好的品種。栽培者在購買羊肚菌菌種時,必須到正規科研機構和法定菌種廠購種,查明所購買的菌種型號,了解菌種特性及適用范圍,簽訂合同,購種時索取購種發票,注意菌種包裝袋運輸過程的安全性。

目前曾被馴化報道的羊肚菌品種有尖頂羊肚菌(M.conica)、黑脈羊肚菌(M.angusticeps)、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七妹羊肚菌(M.septimelata)、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羊肚菌(M.esculenta)、小羊肚(M.deliciosa)、變紅羊肚菌(M.rufobrunnea)。種植面積最多的是六妹羊肚菌(圖1-49)、七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圖1-50),下面是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適用菌株性狀(表1-3),供大家參考。相對于梯棱羊肚菌而言,六妹羊肚菌比較適合北方相對不利的氣候條件。

圖1-49 六妹

圖1-50 梯棱

表1-3 六妹、梯棱羊肚菌性狀對比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革吉县| 焦作市| 海盐县| 思茅市| 五台县| 准格尔旗| 额尔古纳市| 安塞县| 温州市| 湾仔区| 巴中市| 白水县| 林芝县| 射洪县| 白玉县| 田阳县| 昭平县| 江陵县| 绥德县| 普安县| 尉犁县| 迭部县| 台中县| 布尔津县| 神池县| 白山市| 玉龙| 宁安市| 伊宁市| 金堂县| 通榆县| 闻喜县| 察雅县| 横峰县| 大姚县| 铜陵市| 山东省| 南木林县| 两当县| 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