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鄉村獸醫手冊(第二版)
- 左之才 王成 李春主編
- 5147字
- 2021-12-23 11:34:15
第四章
動物疫病的監測與診斷
第一節 動物疫病的監測
動物疫病監測是在診斷的基礎上,對動物疫病進行長期的統計、分析和對比,研究影響疫病發生、傳播、流行的因素,明確流行規律,指導疫病風險分析。動物疫病監測對預防動物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危害性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監測動物感染情況極為重要,因為動物發病數量不斷增多是病原微生物正在活動的信號,預示著疫病將有可能在動物或人間傳播。
一、監測系統
動物疫病監測系統是動物防疫體系的基礎。農業農村部通過建立和完善國家參考實驗室、區域性專業實驗室和省級診斷試驗室三級檢測體系,并在全國設立地縣級動物疫情測報站、邊境動物疫情監測站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嚴格執行監測方案,為防控動物疫病提供科學的預測預警。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各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各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提供的監測信息,按照動物疫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對重大動物疫情進行風險分析,根據監測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后實施疫情預警,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和各地通報。
二、監測目的
為及時掌握動物疫病流行規律和疫情動態,消除疫情隱患,增強重大動物疫情預警預報能力,全面掌握和分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主要動物疫病疫源分布和疫病流行規律,及時發現疫情隱患,指導各地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風險評估,發布預警預報,有針對性地開展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工作。
三、監測方法
各種動物疫病的監測必須按國家標準或行業監測規程規定的操作技術進行。動物疫病監測主要用血清學方法和病原學方法。常用的血清學監測方法有瓊脂凝膠免疫擴散試驗(AGID)、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試驗、變態反應試驗、補體結合反應、ELISA等;病原學監測方法主要有病毒(細菌)分離鑒定、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等。
四、監測結果處置
各級疫情監測部門應按農業農村部要求上報監測結果。根據疫情監測情況,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組織風險評估、預警預報,并采取相關措施。監測中發現病原學陽性的,應按規定處理。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病原學陽性畜禽及同群畜禽進行撲殺的,應按重大動物疫情處置的有關規定給予補償。監測中發現免疫抗體不合格的,應向獸醫主管部門及時報告,研究落實強化免疫措施。
第二節 動物疫病的診斷
動物疫病的及時而正確的診斷是預防和撲滅動物疫病的重要環節,它直接決定能否有效地組織落實防治措施。動物疫病的診斷應在臨床診斷、流行病學診斷和病理學診斷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室診斷,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一、臨床診斷
這是最基本的診斷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最簡單的器械如體溫計、聽診器等直接對動物進行檢查,有時也包括血、糞、尿的常規檢測。對于某些具有特征臨診病狀的典型病例不難作出診斷,如破傷風、豬丹毒等。但臨床診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應注意對整個發病動物群體所表現的綜合病狀加以分析判斷,切勿輕易下結論,以免誤診。
二、流行病學診斷
流行病學診斷是在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流行病學診斷往往與臨診診斷聯系在一起,某些傳染病的臨診病狀相似,但其流行特點和規律卻不一致。如口蹄疫、水皰性口炎、水皰病和水皰性疹等病,臨診病狀幾乎完全一樣,但在流行病學方面卻不難區分。
三、病理學診斷
由于傳染病而死亡的動物,一般都會有一定的病理變化,可作為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如豬瘟、雞新城疫、牛肺疫等,都有特征性的病理變化,常常有很大的診斷價值。最急性死亡和早期屠宰的病例,有時特征性病變尚未出現,所以在病理剖檢時盡可能增加一些剖檢數量,并選擇病狀較典型的病例。有些疫病除眼觀病理變化外,還要進一步作病理組織學檢查。
四、實驗室診斷
實驗室診斷可為動物疫病的最后確診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包括病原學檢測、血清學檢測和分子生物學檢測等診斷方法。
1.病原學檢測
幾乎所有的動物疫病都有明確的病原體,病原體的證實和分離是確診的可靠手段。應根據病原體入侵的途徑和發展規律適時正確地采集標本,便于診斷確定。寄生蟲病可采取剖檢、蟲卵鏡檢、涂片檢查等技術;細菌病可采取染色鏡檢、分離純化、分型判定、實驗動物檢測等技術;病毒病可采取病毒分離、抗體中和、PCR等技術。
2.血清學檢測
就是利用抗原和特異性抗體的反應進行診斷,主要有三大類:
(1)免疫反應 就是利用完全抗原和抗體的可見反應進行診斷,如凝集反應、沉淀反應、瓊脂擴散、中和實驗等。
(2)免疫標記 對于抗原和抗體沒有肉眼可見反應,用紅細胞、酶、熒光等進行顯示,如免疫熒光技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等。
(3)變態反應 主要是利用動物體T淋巴細胞被抗原致敏,使用抗原物質進行過敏檢測,例如結核菌素點眼、皮內變態反應等。
3.分子生物學檢測
包括PCR、RT-PCR、核酸探針、單克隆抗體技術、免疫印跡和生物芯片等。
第三節 病料的采集
病料采集是進行動物疫病監測、診斷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熟練掌握樣品采集操作方法對于快速、及時診斷和處理動物疫病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采集畜禽的血樣、分泌物和組織樣品。
一、采集畜禽血樣
(一)耳靜脈采血
1.適用對象
豬、羊、兔等采集比較少的血量。
2.操作步驟
將豬、兔站立或橫臥保定,或用保定器具保定;耳靜脈局部按常規消毒處理;用手指捏壓耳根部靜脈血管處,使靜脈充盈、怒張(或用酒精棉反復局部涂擦以引起其充血);術者用左手把持耳朵,將其托平并使采血部位稍高;右手持連接針頭的采血器,沿靜脈管使針頭與皮膚呈30°~45°角,刺入皮膚及血管內,輕輕回抽針芯,如有回血即證明已刺入血管,再將針管放平并沿血管稍向前伸入,抽取血液。
(二)頸靜脈采血
1.適用對象
馬、牛、羊等采集比較多的血量。
2.操作步驟
保定好動物,使其頭部稍前伸并稍偏向對側,對頸靜脈局部進行剪毛、消毒;看清頸靜脈后,采血者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與中指)在采血部位稍下方(近心端)壓迫靜脈血管,使之充盈、怒張;右手持采血針頭,沿頸靜脈溝與皮膚呈45°角,迅速刺入皮膚及血管內,如見回血,即證明已刺入;使針頭后端靠近皮膚,以減小其間的角度,近似平行地將針頭再伸入血管內1~2厘米;放開壓迫脈管的左手,收集血液。采完后,以干棉球壓迫局部并拔出針頭,再以5%碘酊進行局部消毒。
3.注意事項
(1)采血完畢,做好止血工作,即用酒精棉球壓迫采血部位止血,防止血流過多。酒精棉球壓迫前要擠凈酒精,防止酒精刺激引起流血過多。
(2)牛、水牛的皮膚較厚,頸靜脈采血刺入時應用力并瞬時刺入,見有血液流出后,將針頭送入采血管中,即可流出血液。
(三)前腔靜脈采血
1.適用對象
多用于豬,適用于大量采血。
2.操作步驟
將豬仰臥保定,把前肢向后方拉直。選取胸骨端與耳基部的連線上胸骨端旁開2cm的凹陷處,消毒。用裝有20號針頭的注射器刺入消毒部位,針刺方向為向后內方與地面呈60°角刺入2~3cm,當進入約2cm時可一邊刺入一邊回抽針管內芯;刺入血管時即可見血進入管內,采血完畢,局部消毒。
(四)心臟采血
1.適用對象
家兔、禽類等個體比較小的動物。
2.兔心臟采血操作步驟
先確定心臟的生理部位,家兔的心臟部位約在胸前由下向上數第三與第四肋骨間,選擇用手觸摸心臟搏動最強的部位,去毛消毒。將稍微后拉栓塞的注射器針頭由劍狀軟骨左側呈30°~45°刺入心臟,當家兔略有顫動時,表明針頭已穿入心臟,然后輕輕地抽取,如有回血,表明已插入心腔內,即可抽血;如無回血,可將針頭退回一些,重新插入心腔內,若有回血,則順心臟壓力緩慢抽取所需血量。
3.禽類心臟采血操作步驟
(1)雛雞心臟采血 左手抓雞,右手手持采血針,平行頸椎從胸腔前口插入,回抽見有回血時,即把針芯向外拉使血液流入采血針。
(2)成年禽類心臟采血 成年禽類采血可取側臥或仰臥保定。
①側臥保定采血:助手抓住禽兩翅及兩腿,右側臥保定,在觸及心搏動明顯處,或胸骨脊前端至背部下凹處連線的1/2處消毒,垂直或稍向前方刺入2~3厘米,回抽見有回血時,即把針芯向外拉使血液流入采血針。
②仰臥保定采血 胸骨朝上,用手指壓離嗉囊,露出胸前口,用裝有長針頭的注射器,將針頭沿其鎖骨俯角刺入,順著體中線方向水平穿行,直到刺入心臟。
(五)翅靜脈采血
1.適用對象
禽類在采血量少時采用此法。
2.操作步驟
將禽側臥保定,展開翅膀,露出腋窩部,拔掉羽毛,在翅下靜脈處消毒。拇指壓迫近心端,待血管怒張后,用裝有細針頭的注射器,平行刺入靜脈,放松對近心端的按壓,緩慢抽取血液。
(六)趾靜脈采血
1.適用對象
鴨、鵝在采血量少時采用此法。
2.操作步驟
將鴨、鵝仰臥保定,兩手將鴨子的兩只腳固定,胳膊夾住,盡量使趾部位不要動。采血者先酒精對趾部皮膚進行消毒,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血管,同時按壓血管上部,利于血管充盈暴露,然后用2ml的一次性注射器從血管一側插針,慢慢采血。
二、采集畜禽分泌物
(一)采集家禽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
取無菌棉簽,插入雞喉頭內或泄殖腔轉動幾圈,取出,插入離心管內,剪去露出部分,蓋緊瓶蓋,作好標記。
(二)采集豬鼻腔拭子、咽拭子
用滅菌的棉拭子在鼻腔或咽喉轉動至少幾圈,采集鼻腔、咽喉的分泌物。蘸取分泌物后,立即將拭子浸入保存液中,剪去露出部分,蓋緊離心管蓋,作好標記,密封低溫保存。
(三)采集肛拭子
采集方法同鼻腔拭子、咽拭子采集方法。
(四)采集糞便樣品
1.用于病毒檢測的糞便采集
①少量采集時,以滅菌的棉拭子從直腸深處或泄殖腔黏膜上蘸取糞便,并立即投入滅菌的試管內密封,或在試管內加入少量磷酸緩沖液后密封。
②采集較多量的糞便時,可將動物肛門周圍消毒后,用器械或用帶上膠手套的手伸入直腸內取糞便,也可用壓舌板插入直腸,輕輕用力下壓,刺激排糞,收集糞便。所收集的糞便裝入滅菌的容器內,經密封并貼上標簽。
③樣品采集后立即冷藏或冷凍保存。
2.用于細菌檢測的糞便采集
采樣方法與供病毒檢測的方法相同。但采集的樣品最好是在動物使用抗菌藥物之前的,從直腸或泄殖腔內采集新鮮糞便。糞便樣品較少時,可投入生理鹽水中;較多量的糞便則可裝入滅菌容器內,貼上標簽后冷藏保存。
3.用于寄生蟲檢測的糞便采集
采樣方法與供病毒檢測的方法相同。應選新鮮的糞便或直接從直腸內采得,以保持蟲體或蟲體節片及蟲卵的固有形態。一般寄生蟲檢測所用糞便量較多,需采取適量新鮮糞便,并應從糞便的內外各層采取,以冷藏不凍結狀態保存。
(五)采集膿汁
做病原菌檢測的膿汁,應在未用藥物治療前采取。采集已破口膿灶膿汁,宜用滅菌棉拭子蘸取,置入滅菌離心管中,剪去露出部分,蓋緊離心管蓋,作好標記,密封低溫保存。未破口膿灶,用滅菌注射器抽取膿汁,密封低溫保存。
(六)采集乳汁
乳房先用消毒藥水洗凈(取乳者的手亦應事先消毒),并把乳房附近的毛刷濕,最初所擠的前3~4把乳汁棄去,然后再采集10ml左右乳汁于滅菌試管中。
(七)注意事項
①用作細菌檢查的樣品內不要混入消毒液,以免產生殺菌作用而影響結果。
②做細菌檢查的不能冷凍,最好冷藏,立刻送實驗室分離細菌。
③咽、鼻、泄殖腔拭子采集樣品時,要注意人員的安全,動物保定要牢靠。
三、采集畜禽組織樣品
1.實質臟器的采集
應在剖開胸腹腔后立即采取,如果剖開后暴露時間太長有被污染的可能時,則應在采集部位用酒精棉或燒紅的鐵箅燒烙后于燒烙部中間采取6~10cm2的臟器塊,分別置于滅菌容器或塑料袋內。
2.腦與脊髓的采集
按病理解剖開顱術要求大開頭蓋骨。采集腦、脊髓放滅菌容器或保存液中保存。
3.病理組織學檢測的采樣
當懷疑是某種傳染病時,應注意選擇典型病變部位連同鄰近的正常組織一并采集。取材用的刀剪要鋒利,切面要求整齊,盛放的容器要大些,以免因擠壓而造成臟器變形。
第四節 病料的保存與運輸
一、樣品的包裝
采集的樣品應仔細分別包裝,在樣品袋、塑料離心管、西林瓶或平皿外面貼上標簽,標簽注明樣品名、樣品編號、采樣日期等。再將各個樣品放到塑料包裝袋、塑料盒或鋁盒等密封的容器內,容器的表面必須用消毒劑擦拭,貼上標簽,注明樣品來源、種類、保存方法、采集時間等,并標注放置方向,切勿倒置。
二、樣品的保存和運輸
(1)樣品應置于保溫容器中運輸,保溫容器應密封,防止滲漏。一般使用保溫箱或保溫瓶,保溫容器外貼封條,封條有貼封人(單位)簽字(蓋章),并注明貼封日期。
(2)樣品應在特定的溫度下運輸,拭子樣品和組織樣品應作暫時的冷藏或冷凍處理,然后立即運送實驗室。做病理檢查的病料應立即將采取的臟器浸入10%福爾馬林中固定。
①若能在4h內送到實驗室,可用冰袋冷藏運輸。
②如果超過4h,應作冷凍處理,先將樣品置于-20℃凍結,然后再在保溫箱內加冰袋運輸,經凍結的樣品必須在24h內送到。
③若24h不能送到實驗室,則運輸過程中環境溫度應保持在-20℃以下。
(3)血清樣品要單獨存放。若24h內運達實驗室,在保溫箱內加冰袋冷藏運輸;若超過24h,要先冷凍后,在保溫箱內加大量冰袋運輸,途中不能超過48h。
(4)各種樣品到達實驗室后,若暫時不進行處理,則應冷凍(以-70℃或以下為宜)保存,不應反復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