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膜技術手冊(上、下冊)(第二版)
- 鄧麥村 金萬勤主編
- 469字
- 2021-12-23 09:44:31
第2章 有機高分子膜
主 稿 人: 徐志康 浙江大學教授
編寫人員: 安全福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朱利平 浙江大學副教授
張奇峰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小軍 浙江大學副教授
審 稿 人: 張所波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第一版編寫人員:鄭領英 徐紀平 曹義鳴
自古以來就將天然存在的聚合物如纖維素作為粗過濾材料,第一張實現分離功能(透析)的天然高分子膜是動物的膀胱。合成聚合物膜的歷史是從1844年Schoenbein發明硝化纖維素膜算起的,在其誕生后的一個世紀內,聚合物分離膜材料主要是纖維素衍生物。20世紀60年代Loeb和Sourirajan發明了第一張具有高透量和高脫鹽率的醋酸纖維素非對稱反滲透膜[1],引起了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巨大興趣,大大促進了液相膜分離技術——反滲透、納濾、微濾、超濾、滲析等的發展和應用。70年代聚砜不對稱膜的出現更促進了新膜材料的發展。80年代,具有表面致密層的非對稱膜開始應用到氣體分離,其后,數百種合成聚合物作為分離膜材料的研究相繼發展,膜的制備及其結構與分離性能之間的關系研究受到重視,膜分離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迅速發展[2]。迄今為止,合成聚合物已成為最主要的分離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