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動物疫病實驗室檢測匯編
- 姬普雨 張川 張博主編
- 2119字
- 2022-01-14 22:02:13
七、豬流行性腹瀉
豬流行性腹瀉(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腸道傳染病,其特征為嘔吐、腹瀉、脫水。臨床變化和癥狀與豬傳染性胃腸炎極為相似。1971年首發于英國,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陸續發生本病。
(一)病毒特征
豬流行腹瀉病毒 (PEDV)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本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本病毒對乙醚、氯仿敏感。病毒粒子呈現多形性,傾向圓形,外有囊膜。從患病仔豬的腸灌液中濃縮和純化的病毒不能凝集家兔、小鼠、豬、豚鼠、綿羊、牛、馬、雛雞和人的紅細胞。
PEDV 感染豬只后,主要在小腸黏膜上皮細胞中進行復制,受到侵染的小腸上皮細胞正常的結構被破壞,腸壁細胞發生死亡,腸絨毛脫落,從而腸壁變薄,腸道的表面積減少,使小腸消化吸收的功能降低;另外,腸黏膜上皮細胞內的雙糖酶、氨基肽酶等活力降低或者缺乏,因而導致腸腔小分子物質不能進一步分解、吸收,使腸腔內的膠體滲透壓升高,又因ATP 酶活力降低或者缺乏,腸上皮細胞內鈉泵失活,晶體滲透壓也升高,從而引發仔豬滲透性腹瀉,嚴重時脫水甚至死亡。
該病毒對乙酸和氯仿敏感,適應細胞培養的PEDV經60℃處理30min失去感染力,但在50℃條件下相對穩定,病毒耐酸能力較強,在4℃ pH4.0~9.0以及37℃ pH6.5~7.5條件下穩定。
(二)臨床癥狀
潛伏期一般為5~8d,人工感染潛伏期為8~24h。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水樣腹瀉,或者在腹瀉之間有嘔吐。嘔吐多發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癥狀的輕重隨年齡的大小而有差異,年齡越小,癥狀越重。1周齡內新生仔豬發生腹瀉后3~4d,呈現嚴重脫水而死亡,死亡率可達50%,最高達100%。病豬體溫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斷奶豬、母豬常精神委頓、厭食和持續性腹瀉大約1周,并逐漸恢復正常。少數豬恢復后生長發育不良。肥育豬在同圈飼養感染后都發生腹瀉,1周后康復,死亡率1%~3%。成年豬癥狀較輕,有的僅表現嘔吐,重者水樣腹瀉3~4d可自愈。
(三)病理變化
眼觀變化僅限于小腸,小腸擴張,內充滿黃色液體,腸系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小腸絨毛縮短。組織學變化見空腸段上皮細胞形成空泡和表皮脫落,腸絨毛顯著萎縮。絨毛長度與腸腺隱窩深度的比值由正常的7∶1降到3∶1。上皮細胞脫落最早發生于腹瀉后2h。
(四)流行病學特征
本病只發生于豬,各種年齡的豬都能感染發病。哺乳豬、架子豬或肥育豬的發病率很高,尤以哺乳豬受害最為嚴重,母豬發病率變動很大,約為15%~90%。病豬是主要傳染源。病毒存在于腸絨毛上皮細胞和腸系膜淋巴結,隨糞便排出后,污染環境、飼料、飲水、交通工具及用具等而傳染。主要感染途徑是消化道。如果一個豬場陸續有不少窩仔豬出生或斷奶,病毒會不斷感染失去母源抗體的斷奶仔豬,使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在這種繁殖場內,豬流行性腹瀉可造成5~8周齡仔豬的斷奶期頑固性腹瀉。本病多發生于寒冷季節。
(五)預防及治療
1.預防
加強營養,控制霉菌毒素中毒,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脫霉劑,同時加入高檔維生素。
提高溫度,特別是配懷舍、產房、保育舍。配懷舍大環境不低于15℃,產房產前第一周為23℃,分娩第一周為25℃,以后每周降2℃,保育舍第一周28℃,以后每周降2℃,至22℃止;產房小環境用紅外燈和電熱板加溫,第一周為32℃,以后每周降2℃。豬的飲水溫度不低于20℃。將產前2周以上的母豬趕入產房,產房提前加溫。
定期做豬場保健,全場豬群每月1周同步保健,控制細菌性疾病的發生。
母豬分娩后的3d保健和對仔豬的3針保健,可選用高熱金針注射液,母豬產仔當天注射10~20ml/頭,若有感染者,產后3d再注射10~20ml/頭,仔豬3針保健即出生后的3d、7d、21d,分別肌注0.5ml、0.5ml、1ml。
種豬群緊急接種胃流二聯苗或胃流輪三聯苗。
發生嘔吐腹瀉后立即封鎖發病區和產房,盡量做到全部封鎖。撲殺10日齡之內嘔吐且水樣腹瀉的仔豬,這是切斷傳染源、保護易感豬群的做法。
2.治療
對8~13日齡的嘔吐腹瀉豬用口服補液鹽拌土霉素堿或諾氟沙星,溫熱39℃左右進行灌服,每天4~5次,確保不脫水為原則。
病豬必須嚴格隔離,不得擴散,同時采用藥物進行輔助治療,推薦方案:高熱金針+刀豆素,5d后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本病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可參考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防治辦法。在本病流行地區可對懷孕母豬在分娩前2周,以病豬糞便或小腸內容物進行人工感染,以刺激其產生乳源抗體,以縮短本病在豬場中的流行。
我國已研制出PEDV甲醛氫氧化鋁滅活疫苗,保護率達85%,可用于預防本病。還研制出PEDV和TGE二聯滅活苗,用這兩種疫苗免疫妊娠母豬,乳豬通過初乳獲得保護。在發病豬場斷奶時免疫接種仔豬可降低這兩種病的發生。
(1)接種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價菌。妊娠母豬產前1個月接種疫苗,可通過母乳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也可用豬流行性腹瀉弱毒疫苗或滅活疫苗進行免疫。
(2)白細胞干擾素2000~3000IU,每天1~2次,皮下注射。
(3)口服補液鹽溶液100~200ml,一次口服。
(4)鹽酸山莨菪堿,仔豬5ml,大豬20ml,每天1次,后海穴注射。
(5)應用抗生素(四環素、慶大霉素)防止繼發細菌性感染。
(6)中藥處方 黨參、白術、茯苓各50g,煨木香、藿香、炮姜、炙甘草各30g。取汁加入白糖200g拌少量飼料喂服。
(六)實驗室檢測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豬輪狀病毒多重RT-PCR檢測方法(GB/T 36871—2018)、操作方法見豬輪狀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