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傳染性腸炎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腸道疾病。臨診上以病豬嘔吐、嚴重腹瀉和脫水為特征,不同品種、年齡的豬只都可感染發病,尤以2周齡以內仔豬、斷乳仔豬易感性最強,病死率高,通常為100%;架子豬、成年豬病死率低,一般呈良性經過。近年來發現,某些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基因缺失毒株還可導致豬出現程度不等的呼吸道感染。OIE將本病列為B類動物疫病和發病必報的疫病,我國把其列為三類動物疫病。

該病于1945年在美國首次被發現,以后日本、英國等也相繼報道該病的流行情況。目前本病分布于世界許多養豬國家,其豬群的血清抗體陽性率為19%~100%不等。我國也有該病的流行。

(一)病毒特征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of pigs,TGEV)屬于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狀病毒屬(Coronavirus)。該病毒基因組為單分子線狀正單股RNA,是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組最大的。其5’端加帽,3’端為聚A尾,具有傳染性。不分節段,平均分子量為6.8×106。病毒粒子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70~100nm,有囊膜,其表面附有纖突,纖突大而稀疏,長度約為18nm。該病毒對乙醚、氯仿和去氧膽酸鈉敏感。病毒結構蛋白有S、M、N蛋白,其中S糖蛋白突出于病毒粒子外而呈棒狀結構,可介導細胞吸附、膜融合并能誘導產生不依賴補體的中和抗體,決定病毒的毒力及組織嗜性。該病毒能凝集動物的紅細胞。

該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但近年來許多國家都發現了該病毒的變異株,即豬呼吸道冠狀病毒。免疫電鏡和免疫熒光試驗證明,TGEV與豬呼吸道冠狀病毒、犬冠狀病毒、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和貓腸道冠狀病毒之間有一定的抗原相關性。

TGEV較敏感的細胞有豬甲狀腺細胞、唾液腺細胞、豬睪丸細胞和胎豬或仔豬腎細胞,并可在這些細胞培養物中形成細胞病變。

病毒不耐熱,加熱56℃ 45min或65℃ 10min即全部滅活;37℃4d失去毒力。病毒在膽汁中相當穩定,對胰酶有抵抗力,能耐0.5%胰蛋白酶1h,但強毒株和弱毒株對胰酶和蛋白分解酶的敏感性不同,毒力越弱,對胰酶的敏感性越高。病毒在pH4~9時穩定,而低溫條件下,pH 3.0時也較為穩定。病毒對乙醚、去氧膽酸鈉、次氯酸鹽、氫氧化鈉、甲醛、碘、碳酸以及季銨化合物等敏感;對光敏感,糞便中的病毒在陽光下6h即可滅活,病毒細胞培養物在紫外線照射下30min即可滅活。在凍結保存時極為穩定,凍干病毒在-20℃時保存2年,滴度不發生明顯改變,液氯保存3年毒力不變;凍干的小腸中病毒在-10℃保存875d后仍可使乳豬發病并表現典型癥狀。

(二)臨床癥狀

本病的潛伏期短,一般為18h至3d。傳播迅速,能在2~3d內蔓延全群。但不同日齡和不同疫區豬感染后的發病嚴重程度有明顯差異,臨診上分為流行性和地方流行性。

流行性:該型主要發生于易感豬數量較多的豬場或地區,不同年齡的豬都可迅速感染發病。仔豬感染后的典型癥狀是短暫嘔吐后,很快出現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綠色或白色(圖1-50),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塊,糞便惡臭;體重快速下降,嚴重脫水;2周齡以內仔豬發病率、病死率極高,多數7日齡以內仔豬在首次出現臨診癥狀后2~7d死亡,而超過3周齡哺乳仔豬多數可以存活,但生長發育不良。架子豬、育肥豬和母豬的臨診表現比較輕,可見食欲不佳,偶見嘔吐,腹瀉1至幾日;有應激因素參與或繼發感染時病死率可能增加;哺乳母豬癥狀則可表現為體溫升高、無乳、嘔吐、食欲不振、腹瀉,這可能是因其與感染仔豬接觸過于頻繁有關。

1-50 病豬出現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綠色或白色

地方流行性:多見于該病的老疫區和血清學試驗陽性的豬場,傳播較為緩慢,并且母豬通常不發病。該型主要引起哺乳仔豬和斷奶后1~2周的仔豬發病,臨診表現相對較輕,病死率受管理因素的影響,常低于10%~20%;哺乳仔豬的癥狀與“白痢”相似,斷奶仔豬的癥狀則易與大腸桿菌、球蟲、輪狀病毒感染混淆。

TGEV無論從口腔或是從鼻腔途徑進入消化道,都可以抵抗腸道低pH和蛋白酶的作用,然后進入小腸絨毛的上皮細胞并在其中增殖,絨毛上皮細胞被感染后,其功能很快被破壞,酶活力也大大降低,因此消化功能以及對營養物質和電解質的轉運功能發生障礙,腸道內的乳糖和其他營養物質不能被有效消化、吸收,腸內滲透壓升高、液體滯留,從而出現腹瀉與脫水。

(三)病理變化

眼觀病變主要集中在胃腸道,胃內容物呈鮮黃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塊,胃底黏膜潮紅充血、小點狀或斑狀出血,并有黏液覆蓋。有時日齡較大的豬胃黏膜有潰瘍灶,且靠近幽門處有較大的壞死區。整個小腸氣性膨脹,部分病例腸道充血,腸管擴張,內容物稀薄,呈黃色,泡沫狀;腸壁菲薄呈透明狀,弛緩而缺乏彈性(圖1-51)。脾臟和淋巴結腫大,腎包膜下偶爾有出血變化。

1-51 小腸氣性膨脹,腸道充血,腸管擴張,內容物稀薄,呈黃色,泡沫狀,腸壁菲薄呈透明狀

特征性變化主要見于小腸,解剖時取一段,用生理鹽水輕輕洗去腸內容物,置平皿中加入少量生理鹽水,在解剖鏡下觀察,健康豬空腸絨毛呈棒狀,均勻,密集,可隨水的振動而擺動,而患本病的豬小腸絨毛變短,粗細不均,甚至大面積絨毛僅留有痕跡或消失。

組織學變化主要是小腸絨毛頂部腫脹,繼之絨毛萎縮變短,黏膜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脫落,黏膜固有層水腫、增厚,淋巴管擴張,黏膜及黏膜下層出血,多形核白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在胃潰瘍灶周圍可見有多形核白細胞構成的炎性反應帶。

(四)流行病學特征

易感動物:各種日齡豬均有易感性,10日齡以內仔豬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很高,而斷奶豬、育肥豬和成年豬的癥狀較輕,多數能自然康復,其他動物對本病無易感性。

傳染源: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主要的傳染源,通過糞便、乳汁、鼻分泌物、嘔吐物以及呼出的氣體排出病毒,污染飼料、飲水、空氣、土壤、用具等。豬群的傳染來源多數是引入的帶毒豬或處于潛伏期的感染豬。另外,其他動物如貓、犬、狐貍、燕子、八哥等也可攜帶病毒,能夠間接地造成本病的傳播和蔓延。

傳播途徑:該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播,也可以通過空氣經呼吸道傳播。

流行形式及因素: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從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發病最多,夏季很少發病。本病的流行形式有兩種。一是新疫區通常呈流行性發生,幾乎所有日齡的豬都發病,10日齡以內的豬病死率很高,但斷乳豬、育肥豬和成年豬發病后多呈良性經過,幾周后流行即可能終止;青年豬、成年豬能夠產生主動免疫,但康復豬中50%帶毒,排毒時間可達2~8周,最長可達104d之久。二是在老疫區,由于病毒和病豬持續存在,使得母豬大都具有抗體,所以哺乳仔豬10日齡以內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很低。濕度大,豬只集中的豬場,更易傳播。本病常與產毒大腸桿菌病、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病或輪狀病毒病發生混合感染。

(五)預防及治療

對本病的預防主要是采取加強管理、改善衛生條件和免疫預防措施。首先,應加強檢疫,防止將潛伏期病豬或病毒攜帶者引入健康豬群,需要時可以從無TEG或血清檢測陰性的豬場引入,并在混群以前隔離飼養觀察2~4周。其次,在豬群的飼養管理過程中,應注意防止貓、犬和狐貍等動物出入豬場;冬季避免成群麻雀在豬舍采食飼料,因為它們可以在豬群間傳播TGE。第三,鞋、工作服、運輸工具、飼料等容易被TGEV感染豬的糞便污染,從而成為傳染其他豬群的污染物,特別是在冬季轉運動物或飼料更是TGEV傳播的重要途徑,因此應加強消毒。第四,要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豬場。

若豬場發生該病時,應立即對尚未感染的懷孕母豬采取以下措施以盡量減少新生仔豬可能出現的發病。

(1)對于2周以后才能分娩的母豬,可以通過疫苗免疫接種使其在分娩前產生免疫力以保護出生的仔豬。

(2)對于2周以內將要分娩的母豬,應提供適當的設施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仔豬在3周內感染。

(3)為了減少死亡,應將新生仔豬置于溫暖、干燥的豬舍環境中,并保證供應充足的飲水、營養液或代乳品。

免疫接種:及時進行疫苗免疫接種是控制該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為了給哺乳仔豬提供長期的被動免疫保護,在地方性流行該病的豬場中,可以對血清學陽性的懷孕母豬肌內接種TGEV弱毒疫苗,或者對懷孕后期或分娩后母豬進行乳房內接種。但許多研究證明,抗TGE免疫需要局部性體液免疫和全身性細胞免疫的結合,只有通過黏膜免疫才能使機體產生具有抗感染意義的免疫力,通過其他途徑接種疫苗時通常產生以IgG為主的循環抗體。因此,需要建立主動免疫力時,疫苗的口服或鼻內接種是最佳的途徑。

目前,控制TGE常用的疫苗包括德國的1B-300疫苗株、匈牙利的CKP弱毒苗、美國的TGE-Vac株以及日本的羽田株、H-5株和T0163弱毒株等。我國也成功培育了TGE華毒株弱毒疫苗,與流行性腹瀉二聯的滅活疫苗其免疫效果達到或超過了國外同類疫苗。

TGE疫苗免疫的主要目的是保護仔豬,一般妊娠母豬在產前45d及15d通過肌內、鼻內各接種疫苗1ml,可使其新生仔豬在出生后通過乳汁獲得的被動保護率達95%以上。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唯一的對癥治療就是減輕失水、酸中毒和防止繼發感染。此外,為感染仔豬提供溫暖、干燥的環境,供給可自由飲用的飲水或營養性流食,能夠有效地降低仔豬的病死率。

發現病豬應及時淘汰,病死豬應進行無害化處理,污染的場地、用具要用堿性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

(六)實驗室檢測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豬輪狀病毒多重RT-PCR檢測方法(GB/T 368712018)、操作方法見豬輪狀病毒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维西| 长治县| 望奎县| 晋宁县| 泰兴市| 福泉市| 班玛县| 东明县| 精河县| 翼城县| 浏阳市| 乌兰县| 东光县| 四平市| 永定县| 宿松县| 正镶白旗| 七台河市| 安平县| 正蓝旗| 贡山| 施秉县| 喜德县| 巧家县| 湘潭市| 新昌县| 彭泽县| 和顺县| 丰原市| 雷山县| 界首市| 高州市| 黄石市| 故城县| 荔波县| 扬州市| 平凉市| 长沙县| 丰原市| 吴川市| 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