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幼兒也有性意識的萌動嗎
- 家教必讀書:2—3歲叛逆期,媽媽要懂的心理學(2)
- 岳賢倫
- 3286字
- 2021-12-08 10:46:20
叛逆期案例
瑋瑋在上幼兒園小班,他是個既聰明又調皮的孩子,然而,他有一些壞習慣,讓媽媽一直苦惱不已。
媽媽發現,瑋瑋總是趁其他人不注意或者他睡覺的時候撫摸自己的生殖器,或者做一些夾腿的動作。思想傳統的媽媽認為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必須讓瑋瑋改掉這個壞習慣才行。于是,媽媽要求瑋瑋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都必須把兩腿分開,在睡覺時,媽媽讓瑋瑋把雙手放在枕邊仰著睡。
一天下午,媽媽去幼兒園接瑋瑋放學回家時,老師向媽媽反映瑋瑋和另外幾個小男孩總是掀其他女生的裙子,讓媽媽幫忙教育一下。回到家里,媽媽就拿出一個小木板打瑋瑋的手,一邊打一邊問瑋瑋以后還欺不欺負女同學了。直到瑋瑋說再也不敢了,媽媽才停止了打罵。這時瑋瑋的手已經被媽媽打腫了,他跑到臥室哭了好半天。
瑋瑋發現自己排尿的地方和小女孩不一樣,自己可以站著尿,而小女孩卻只能蹲著。于是,瑋瑋經常會有意地在大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獨特”之處。媽媽看到了,狠狠地訓斥了瑋瑋一頓,并告誡他不可以當眾把自己隱秘的地方露出來。
媽媽又嚇又說,或者對瑋瑋進行物質誘惑,只要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可是事與愿違,瑋瑋一點改正的跡象都沒有。為此媽媽既擔心又煩躁,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性意識是孩子正常的性心理表現,父母不要談“性”色變
上述案例中瑋瑋的情況就是大多數2~3歲孩子都可能會發生的現象,這時,孩子正處于一個性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在心理學上,這個階段被稱為“性蕾期”。在這個時期,父母的教育一定要得當,這樣才能引導孩子的性心理往好的方面發展,否則的話可能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然而,受中國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許多父母總是視“性”如洪水猛獸,不能坦然面對孩子的性問題,如此一來,孩子就不能夠接受正確的性教育。當孩子在性的方面提出問題時,父母多感到驚訝,無所適從。當孩子長大一些后,很多跟孩子有關的性信息就會接踵而來,這時許多父母會感到特別困惑,不知道應該怎樣回答,或者編謊言搪塞,有的父母甚至還會斥責、打罵孩子,這些做法都是不合適的性教育,會在孩子成人后引發一系列的性心理障礙,或人格扭曲等問題。
研究發現,孩子從兩三歲起便能夠認識到男女之間的差別,并產生好奇感,出現與性有關的探究行為。因此,父母千萬不要談“性”色變,完全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啟蒙教育,傳授給孩子最基本的性知識,以解開他在性方面的疑惑,培養其自我保護意識。
有些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不知道給孩子講到什么程度合適,既怕講淺了孩子沒懂,會激起他更強烈的好奇心,更怕講深了對孩子產生副作用。其實,對于這個問題父母不必過分擔憂,對于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他的智力發展是分層次的,他所提出的問題也往往是符合他的年齡特點的,過于深奧的東西,孩子基本上不能想到。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會追根究底地去“打破沙鍋問到底”,所以,父母的講解只要符合他理解的程度就可以了。
叛逆期方法指導:
方法一:大大方方回答孩子的性問題,教給孩子正確的性知識
2~3歲的孩子往往會提出一些和性有關的問題,這時,父母應輕描淡寫,不要欺騙,不要不好意思,一定要大大方方地回答。父母應當了解一點,孩子所提出的問題都是漫不經心的,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更沒有什么惡意的想法,作為家長應該自然坦誠地回答。父母用不著窘迫或難為情,否則的話,只能加重問題的神秘感,增加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對所提的問題更加耿耿于懷。
琳琳今年3歲了,她開始對自己是從哪里來的產生了疑問,于是和媽媽有了以下一段對話。
“媽媽,媽媽,我是怎么來的?”琳琳跑到媽媽身旁,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媽媽,一臉期待。
“你呀,在媽媽的肚子里有一個小房子,你就是在里面長大的。”
琳琳看看媽媽的肚子,又看看自己的肚子,嗯,媽媽的肚子是比較大,好像能裝得下自己。“哦,我是怎么進到你的肚子里的?”
媽媽決定編一個精彩的故事給琳琳聽,以便于她聽得懂:“是爸爸放了一顆種子在媽媽的肚子里,于是這顆種子就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啊長,長到媽媽的肚子放不下了,就去醫院,請護士阿姨幫忙把你生了下來。”
“那你是怎么生的我?”琳琳接著問。
“有一個秘密產道,從那里就能把你生出來了。”
“哦。”琳琳好像還是有些似懂非懂,不過,她沒有繼續問,到此就結束了。
在灌輸給孩子正確的性知識前,媽媽首先要有純正的思想,然后再根據孩子的實際年齡,提供適當的性教育。在回答孩子提出的性問題時,媽媽一定要簡潔明了地回答,不要引申,也不宜鼓勵孩子引發聯想,要給孩子權威、科學的答案。
方法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決孩子在性別特征方面的疑惑
一般情況下,3歲左右的孩子就能夠分得清不同性別間的差異,這時,孩子的心里難免會有一些性別特征方面的疑惑。媽媽就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解疑答惑的責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回答。需要注意的是,媽媽應該就孩子提出的具體問題進行回答,沒有必要過深過細,千萬不要超出孩子的好奇范圍以及他的理解能力。
萌萌在上幼兒園小班,一天晚上,媽媽在給她洗澡的時候,她突然站著用手扒著屁股說:“浩浩是這樣尿尿的。”這時,萌萌還用手摸著自己的尿道口。媽媽先是一愣,而后制止了她:“男孩子才那樣尿,你是女孩,要蹲著尿。那是小便的地方,不能摸,不然的話是要生病的。”從那以后,萌萌就再也沒有那樣做過。
有一次,萌萌在換衣服的時候問媽媽:“我長大以后,會不會和爸爸一樣有小鳥呢?”面對萌萌的問題,媽媽直截了當地告訴她:“不會的,你是女孩子,你長大以后會像媽媽一樣有乳房。”“為什么爸爸會有呢?”“因為爸爸是男人,男人都有,像隔壁的浩浩也有啊。”“為什么我沒有小鳥呢?”媽媽對萌萌說:“你不是沒有,而是長在了肚子里面,從外面看不見。這樣才可以將男孩和女孩區別開。”
“我要做男孩,做男孩好。”萌萌撅起小嘴,說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媽媽趕緊對萌萌說:“女孩可以穿好多好多漂亮的衣服,可是男孩就沒有這么多漂亮的衣服可以穿。女孩長得特別好看,惹人喜愛,這不是很好嗎?”
媽媽已經幫萌萌換好了衣服,萌萌看著自己穿著漂亮的衣服,開心地說:“嗯,我不想做男孩了。”
對于性別差異,孩子還不能完全地理解,只要讓他模糊地意識到區別就行。父母不妨學習西方的教育方式,在孩子3歲前讓他和爸爸媽媽洗一次澡,讓孩子認識到男女的區別。這時候孩子對性器官的認識是很朦朧的,長大一些后基本就記不得具體的東西了。
方法三:性別意識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性別
心理學家認為,性別角色大約在孩子3歲前就已經形成,3歲前的成長環境、撫養方式以及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性別心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媽媽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成長教育工作,千萬不要忽略孩子的性別,而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性別意識教育,讓他認識到自己的性別。
媽媽覺得,漂亮乖巧的小女孩十分可愛,于是在生下揚揚之后,總會給揚揚穿一些比較女孩化的衣服,甚至把他的頭發留得長長的,和隔壁的麗麗一樣,扎起了小辮子。
可是,隨著揚揚漸漸長大,媽媽的煩惱也來了。揚揚總是喜歡和小女孩一起玩,對于小男孩喜歡玩的游戲或者愿意做的事情他都不樂意去做。媽媽還發現,揚揚的性格一點兒都不像男孩子,總是喜歡扭扭捏捏地撒嬌。為此,媽媽特意上網查了一些資料,資料上顯示,如果把男孩當成女孩來撫養,很容易導致男孩把自己當做女孩,成為女性化男孩。在成人之后,生理上的性別和心理方面的性別不一定能重合,甚至有可能是相反的。媽媽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由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正確,揚揚才出現這種狀況的。同時,媽媽也意識到自己這樣做的危害。
于是,媽媽再給揚揚買衣服時,買了適合男孩穿的,逐漸給他換掉了以前的衣服。媽媽還把揚揚的頭發也剪短了,不再給他扎辮子了。媽媽告訴揚揚,他是男孩子,在幼兒園上廁所時要和其他的男孩一起上男廁所。夸獎揚揚時,媽媽也總是說:“揚揚真是個勇敢的好孩子。”“揚揚是個男子漢,力氣可真大。”慢慢地,揚揚重新“變回”了小男孩。
從性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講,性別錯位對孩子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媽媽千萬不要出于個人的意愿而無視自然的事實,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人為地為孩子選擇性別,應該尊重孩子的性別,按照孩子的性別要求來培養孩子,否則容易貽誤孩子,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