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穿奇裝異服是為了彰顯個性
- 家教必讀書:12—18歲叛逆期,媽媽要懂的心理學(1)
- 岳賢倫
- 2856字
- 2021-12-08 10:46:26
叛逆期案例
小偉自從升入初中后,漸漸喜歡上打扮了。不過,他與一般的孩子愛打扮不同,他常常喜歡穿一些奇裝異服,或在校服上搞一些另類的裝飾,畫一些稀奇古怪的圖案。
小偉喜歡穿奇裝異服,但是學校規定在學校學習期間要統一穿校服,為此小偉只好在自己的校服上搞一些另類的圖案。比如校服上衣后背上有一塊是白色的地方,小偉就在上面畫上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這種似乎有些另類的行為,竟然受到了同學們的極力追捧和效仿,在校園里流行了起來。老師發現后命令各班同學把衣服上的圖案清洗掉,并將此事通知學生家長。小偉的媽媽對小偉的這種行為感到很氣憤,禁不住嘮叨起小偉來。小偉不耐煩地說了一句“真麻煩”,然后不情愿地去洗衣服上的圖案了。
媽媽以為此事終于解決了,心里放松了下來。
可是不到一周,小偉又想到了一種奇怪的裝飾方法——在衣服上打上特制的釘子,拼成圖案或各種各樣的字母形狀。小偉穿著這種校服在校園中穿梭而過,衣服上的釘子閃閃發亮,甚是搶眼,而他也為此出盡了風頭。這次媽媽沒轍了,釘子不像圖案那樣可以洗掉,但如果把釘子拆下來,校服上就會留下一個個小洞,媽媽索性隨著小偉了,背后只能搖頭嘆氣。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孩子穿奇裝異服是為了彰顯個性,媽媽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孩子喜歡穿奇裝異服、在衣服上搞另類裝飾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見;甚至有的孩子還會變著法子搞各種各樣的發型,染發、燙發等。他們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通過標新立異來彰顯自己的個性。這類孩子與愛好打扮的孩子有一些不同,那就是他們更強調打扮另類、個性張揚。他們往往思想前衛,喜歡追求潮流,愛好攀比,喜歡模仿明星等。
對于這類孩子,父母更不能單純地依靠說教和批評來迫使孩子作出改變,而要找到孩子產生這種行為的心理原因,然后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當然,對于這類問題父母也不能“一刀切”,個性的張揚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孩子的創造力,彰顯了他不拘泥傳統束縛的個性,這有利于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父母在尊重的基礎上適度引導既可。比如例子中的小偉,他之所以喜歡那樣打扮無非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吸引同學們的注意。他在衣服上畫圖案以及在衣服上穿釘子的行為的確有一定的創意,只不過用的地方和環境不太適合。媽媽可以在肯定他的行為的基礎上,引導他將這種創意用在別的地方,比如繪畫、黑板報、創意比賽等方面。這樣,自然就不會導致孩子的叛逆行為了。
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是他的內心缺少溫暖和父母的關懷,需求在家里得不到滿足,只好通過穿著個性化來獲得他人的認同和對自我的肯定。比如,有的父母平時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或生意,從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孩子,孩子在家里備受冷落,因為成績不好老師也瞧不上,所以只好通過奇裝異服和標新立異來獲得別人的認可。對于這類孩子,父母要抽出時間多關心關心他們,和孩子說說心里話,問問他的學習、生活情況等,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能恢復常態。
叛逆期方法指導
方法一: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一個人的衣著打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心理需要和審美取向,所以孩子喜歡穿奇裝異服也許是他的審美觀、價值觀出現了問題。一般而言,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其穿著打扮還是應以樸素、自然、大方、舒適為原則。穿著另類,的確能賺足他人的眼球,但未必真正能贏得他人的尊重。所以父母應當向孩子傳授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把孩子的思想拉入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王健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他自升入初中以來就喜歡穿一些奇裝異服,以此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爸爸媽媽為此批評他很多次,他總是以父母的眼光“老土”為借口,拒絕改變。爸爸媽媽也只好對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后來一次家長會上,老師告訴王健的媽媽,王健可能和社會上的小混混有來往,媽媽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原來,王健平常打扮另類,出入校門時很顯眼,自然也受到了社會上幾個小混混的關注。最近一段時間,小混混們以教王健跳街舞為名,不斷向他索取錢財。后來,這事被老師發現了,于是通知了王健的媽媽。
媽媽過后找王健談心,告訴他:“人有個性是好事,但個性過了頭就不好了,你看你現在不只受到同學的關注,連社會上的小混混也開始關注你了,他們都是些什么人啊,你難道不知道嗎?”王健聽到這話有些慚愧地低下了頭。媽媽接著說道:“要想贏得別人的關注和認可,那得學習好才行,得有智慧才行。你如果真考了全班第一名,難道不受關注嗎?”王健信服地點了點頭,從那以后他與小混混斷絕了往來,打扮也不再那么另類了。
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只不過有些孩子喜歡通過另類的方式表現出來罷了。無論孩子喜歡表現還是不喜歡表現,父母都應當及時和孩子談心,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方法二:不要輕易答應孩子的要求,為他買奇裝異服
有些孩子喜歡穿著另類,而家長認為孩子的時代畢竟與自己當年的時代大不一樣了,所以便默許了孩子的行為。甚至在孩子要求買一些新潮的衣服時,父母在潛意識中也表示支持,這更加助長了孩子追求新奇服裝的心理。有的孩子甚至要求買一些不符合學生身份的服裝,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害的。
曾經有一個12歲的小女孩,在一家大商場里竟然要求媽媽給她買下一件漂亮的“紅裙子”。正當媽媽準備讓女兒試一試價格不菲的“紅裙子”時,營業員卻告訴女孩的媽媽說,那是一件成人旗袍,不適合孩子穿。媽媽仔細一看,的確是一件旗袍,只好拉著孩子走開了。
有些孩子就是因為想要什么衣服,家長就給買什么衣服,才養成了不合時宜的穿著習慣。這極大地影響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導致孩子的早熟現象,前面這個例子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對此,各位媽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方法三:合理引導,讓孩子充分發揮創造性
孩子愛穿奇裝異服,有時候還自己搞些頗有創意的裝飾來,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確反映了孩子的創造力,但是這種創造力可能用錯了地方。如果家長能將這一創造力加以引導,讓孩子通過有意義的事情表現出來,那么將會有效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
曉輝是一個愛漂亮、愛時尚的女孩子,平常她穿衣戴帽都能搞出花樣來,有時候還會在衣服上搞一些奇形怪狀的裝飾品。為這事兒,媽媽勸說她多次了,她根本不聽,還說那樣才能顯示自己的個性。媽媽說她那樣做未免太張揚了,哪像個中學生的樣子?曉輝根本不理這一套,媽媽為此很犯愁。
媽媽認為曉輝平時那么喜歡在服飾上下工夫,應該在這方面很有創造力。正好有一次媽媽看到雜志上有個欄目要舉辦中學生服裝設計大賽,就偷偷地為曉輝報了名。曉輝聽到媽媽告訴她這個消息時,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經過兩周的準備,曉輝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比賽了。評選結果出來后,她竟然獲得了二等獎,這令她異常興奮和自信。
此后,曉輝依然愛在衣服上搞些花樣裝飾,但不像以前那樣穿在身上張揚了,而是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她還表示,以后要努力學習,將來準備做服裝設計師。
顯然,曉輝媽媽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孩子喜歡穿奇裝異服,有時候未必能有效壓制得下去,因為這是來自孩子內心的一種創造力的爆發,只有為它找到合適的突破口,才能有效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