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板印象:我們為何歧視與被歧視
- (美)克勞德·M.斯蒂爾
- 1031字
- 2021-12-03 15:41:12
自身缺陷論:負面標簽壓力影響了誰
1978賽季后期,西雅圖的體育記者們終于打破常規開始如實報道超音速隊了。這倒不是因為他們的觀察力變強了,而是超音速隊依靠原班人馬取得了連續勝利。這樣一來,道理就明擺著了,那就是再也不能把球隊失利的原因完全甩鍋給球員們的各種缺陷了。當然,體育記者們也并不是完全在胡說八道,那幫球員的確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足,它們與球隊此前的屢戰屢敗也擺脫不了干系,只不過后來球隊的一路高歌猛進說明此前的各種失利并不是純粹由球員的缺陷導致的。一定還有其他的問題是體育記者們沒搞清楚的,而顯然這些問題被威爾肯斯搞清楚了。
正如西雅圖的體育記者們在超音速隊大獲全勝后畫風突變一樣,我以“旁觀者視角”對少數族裔和女性學生的學業問題所做的解讀也正不斷地被各種客觀事實所顛覆。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學生們都是無可挑剔的。其實反觀一下我們的現實社會,無論是教育機會還是教育質量都沒法做到一視同仁。社會經濟的薄弱環節、社會活動的隔離秩序、文化取向的嚴格限定等都迫使教育資源只能對不同的族群厚此薄彼。過去如此,現在依舊如此。而這些差異進而可能令某些族群在能力方面與其他族群產生差距。這種差距大到足以影響一整個族群的大學學業表現,也大到足以被各種“觀察家”們的眼睛輕易捕捉到。即便如此,我在研究工作中所經歷的各種事實都不約而同地表明,某些族群的某些缺陷并不是他們表現欠佳的唯一原因。
在我一路走來經歷的所有事實當中,我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參與我們實驗的學生的類型。他們并不是從不良的教育環境中走出來的那種學習能力不高、積極性不強的學生。不管從任何標準來看,他們都沒有明顯的心理或是能力方面的缺陷。他們是在全國都排得上號的尖子生,現就讀于國內的高等學府。與此同時,我在密歇根大學的各個班級中也發現,無論是在比他們能力更強的學生,還是能力不如他們的學生中,同樣會出現學習表現欠佳的情況,而且正如許多大型研究文獻所提到的,這種情況在絕大多數的大學中都普遍存在。堆積如山的案例足以證明,所謂的“自身缺陷”論并不足以解釋我的所見所聞以及我們的實驗發現。
在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之前,我需要先解釋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需要弄清楚我和史蒂文在女生數學能力實驗中觀察到的負面標簽效應是否能夠推及其他群體。這種負面標簽的壓力會對在某些能力方面遭受社會偏見的其他群體產生破壞作用嗎?比如說它是否會影響到非洲裔美國人在高難度的標準化測試中的表現呢?沒錯,正是這一群體所面臨的學業問題,直接開啟了我們的整個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