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為孩子的成長打好底色
- 高閏青
- 2204字
- 2021-12-10 19:54:36
養成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工程
養成教育,指的是一個人習慣養成的教育,是一個人自動化的生活方式,是潛意識的,無須大腦思考,無須意志控制,但它卻以巨大的力量支配著人的行為方式,并形成一種生活的能力。
教育是培養人具有良好的習慣
什么是習慣?習慣就是由于重復或多次練習而固定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動方式。“習慣是刺激與反應的穩固鏈接。”(1)反復的行為強化和對某些行為的模仿都可能形成一定的行為習慣。無數人強調知識改變命運,卻常常忽視比知識和技能更為根本、更為隱形、更能決定命運的一種關鍵力量——習慣。做人做事需要多種能力:基于生命發展的愛的能力、認識生命多元價值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困難的能力,尤其是面對挫折的能力;在生活中形成的交往能力、協調能力等。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就像人類心靈深處的方向盤,一旦開始工作,就會悄悄地影響一個人的發展走向,乃至操控他的人生命運。
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2)“壞習慣在同樣的程度上就是一筆道德上未償清的債務了,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3)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養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習慣養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種種的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的習慣。”(4)可以說,人的命運的發展、性格的塑造、行為方式的形成都與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是一個人行為習慣的積累。
教育就是培養人良好的習慣,為人的成長奠定基礎的活動。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要形成某種習慣,即形成穩定的行為方式,必須經過反復訓練,不斷強化,需要一個系統的培養過程。在家庭中,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過程,實際上是父母對子女進行長期觀察、全面了解和系統教育的過程。每一個人身上所體現的各種習慣、觀點、生活方式、品質、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等,都和我們所接受的長久的家庭教育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5)基于此,在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是孩子成長中最基礎的底色工程。
習慣的培養關鍵在兒童期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人的習慣的培養始于父母,養成始于家庭,關鍵在于兒童期。孩子的一切都是從習慣培養開始的,并把它變成一種力量,支配人一生的成長。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高度重視習慣養成的問題。《三字經》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同時強調早期習慣養成的重要性有:“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即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創造的奇跡,都是源于小時候道德習慣的養成。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熹的《白鹿洞書院學規》以及《童蒙須知》、王守仁的《教約》等,對從“愛親敬長”到“禮儀舉止”等行為習慣,及其養成路徑與方法,有著明確的規定與要求,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從小養成“圣賢坯模”所應具有的良好習慣。
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在他的《家庭教育》中寫道:“我們知道幼稚期(自出生至7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么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一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么健全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6)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發現:我們身上的所有線索,包括我們的性格特征、人格特質乃至生活習慣的養成,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童年對我們的影響更深遠,也更深刻。
習慣養成是孩子身心發展的最佳途徑
習慣決定孩子命運。兒童期的養成教育,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行為方式,乃至命運的發展。朱永新教授在2016年《新教育年度主報告》中指出:“從個體成長看,良好習慣是創造幸福完整生活的必備保障;從教育歷史看,注重習慣養成是中外教育的共同優良傳統;從教育改革看,注重習慣養成是夯實核心素養的必然方式;從世界趨勢看,注重習慣養成是全球教育改革的主要朝向;從社會環境看,良好習慣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環節;從文明進程看,良好的習慣漸變是人類不斷進步的重要階梯。”(7)教育的本質就是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習慣養成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最有效途徑。
美國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初步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需要90天。也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動作或行為能夠持續一段時間。養成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打底色工程,是一輩子的教育,因此不僅要“慎之于始”,而且要“慎之于終”,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才能“則無敗事”。家庭是培養孩子習慣的學校,家長是培養孩子習慣的老師。正如英國著名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所言:“幫助孩子養成終身受益的習慣吧,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孩子。相比于金錢、財富或者地位,習慣才是父母留給孩子的最好遺產。”(8)
作為家長,要注重孩子的養成教育,不僅在生活中要持之以恒地培養他的良好習慣,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堅持訓練孩子,使之形成穩定的習慣,從而締造健康的人格。同時,父母更要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影響孩子,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成就孩子幸福美麗的人生。多一種好習慣,孩子就會多一份自信;多一種好習慣,孩子就多一個成功的機會;多一種好習慣,孩子就多了一種享受美好人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