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堅持體育鍛煉是最好的成長方式

人的健康是“1”,事業、愛情、家庭、金錢等都是“0”,只有“1”勇敢地站立在前面,后邊的“0”越多價值才會越大。如果前面的“1”倒下了,那么后邊的“0”再多也只能是“0”,沒有任何意義。我一直把它作為生活的至理名言,不止一次在課堂教學中和與他人的交流中闡釋其意義,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并以此為準則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我是堅持鍛煉的受益者

我曾在自己大學畢業紀念冊的首頁上寫著這么一句話:“生命在于運動。”這是18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名言,也是我的座右銘,并且這句話掛在了我的辦公室墻上。

每天堅持運動是我的生活習慣,也是我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我之所以喜歡運動,是我一直認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經常面對陽光,不僅身體是健康的,心理也是很健康的。

由于我常年堅持體育鍛煉,又把“生命在于運動”作為座右銘,有不少人讓我講述從中得到的收獲。我總是不厭其煩把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與感悟分享給大家。曾經有人問過我:“你每天堅持鍛煉身體是不是為了減肥?”我說:“不是。”“那你是為了長壽。”“也不是。”“那是為了什么?”“為了健康地生活。”由于在運動這條路上的長期堅持,我練就了健康的體魄、堅強的性格和頑強的意志;在賽場上贏過、輸過,培養了我寵辱不驚的心態;站在領獎臺上的經歷鑄就了我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可以說,堅持體育鍛煉,讓我受益匪淺,不僅收獲了一個健康的體魄,也收獲了一個良好的心態。

培養女兒鍛煉身體的習慣

我也把運動作為培養女兒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方式,培養她從小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我試圖培養女兒做過許多運動,比如跳繩、跳皮筋、踢毽子。為了能夠讓女兒每天堅持運動,有時候我也陪著女兒一塊跳繩,和女兒比賽踢毽子,有時候讓她和幾個姐姐比賽。但是,隨著女兒慢慢長大,踢毽子和跳繩就不再受歡迎了。

現在女兒最喜歡的運動是騎自行車,她不僅把它當成一種出行方式,而且還把它當成一種鍛煉方式。

我不記得給女兒買過幾輛自行車,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三輛。她3歲的時候,喜歡上了一款非常漂亮的兒童自行車,愛人二話沒說,花了300元給她買回來了。但是,女兒夠不著,實在不能騎,只好先放在家里。因為車一直放在那里,女兒經常帶著好奇心去看看,有時候還像模像樣地扶著車把擺個推車的姿勢給我們看。爸爸看見女兒這么喜歡,就在后面扶著讓女兒推著玩,有時候還把她抱上車,讓她坐在自行車上,兩手扶著前把,爸爸在后面推。盡管女兒夠不著腳踏板,但是女兒依然很高興。后來,爸爸教女兒兩只腳輪流去夠腳踏板,他在后面扶著。女兒4歲多時,在爸爸的幫助下,慢慢地學會了騎兒童自行車。女兒5歲時,騎車的水平大有長進,騎著自行車到處跑,爸爸就幫她取掉了車后邊的兩個輔助車輪,讓她騎著小自行車跟著我們去野外。6歲的時候,女兒騎著自行車和哥哥姐姐們回老家,一口氣騎了10多公里。女兒8歲時,我給她買了一輛二四的黃色自行車,讓她自己騎車去上學。從此,女兒開始了自己騎車上學的歷程。

我讀博士的那幾年,女兒除了體育課外,基本上就沒有別的體育鍛煉。尤其是上了高中以后,體育課形同虛設。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0點20左右才回到家,做完作業都是12點多了,用女兒的話說,實在沒有鍛煉身體的時間。

女兒上了高中后住在爺爺家,在學校對面,平時連自行車也不用騎了,只有周日休息時才騎一次,唯一的運動項目也沒能堅持下來。所以,女兒在中學階段,體重增加得非常明顯。為此,我苦惱了很長時間。但值得慶幸的是,由于女兒小時候堅持鍛煉,她擁有了一個健康的體魄,因此,女兒在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巨大的精神壓力下,身體沒有被壓垮。

研究生畢業后,女兒申請去日本攻讀博士學位。從她碩士畢業回來到博士開學,在家待了大半年的時間,這期間她在中國銀行焦作支行的人事部實習。上班前,女兒不要求坐公交車,也不要求買電動車,提出要騎自行車去上班,我就給她買了一輛自行車,女兒每天堅持騎車上下班。

其實,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女兒能夠掌握一種球類運動技能。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我個人的運動情結所致。我曾經接受過專業的體育訓練,所以在體育項目上應該說是技術比較全面的。我尤其喜歡球類運動,籃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足球等都會玩。相比而言,我的足球技術一般,籃球經過專業訓練,曾經是校隊的隊員,喜歡的程度和技術水平自不必言。乒乓球和羽毛球雖然是大學畢業以后學的,但是這兩項運動我曾經在焦作市處級干部運動會上獲得過女子冠軍;乒乓球曾在沁陽師范學校多次獲得教職工比賽女子單打冠軍。2011年在省委黨校學習時曾經獲得過主體班女子單打比賽和團體比賽兩項冠軍。盡管這些榮譽的級別不高,但是它帶給我的那種享受運動的快樂與幸福至今難忘。為此,我特別希望女兒能夠掌握一種球類項目的運動技能,并把它作為鍛煉身體的一種方式。

我曾經動員女兒打羽毛球、網球,并給她買好服裝、球拍,還專門給她報了網球訓練班,親自陪著她練了一段時間。但是她好像天生平衡感不好,總是摔倒,學著學著自己就沒有信心了,最終還是沒有堅持下來。沒有培養女兒在球類運動中獲得一技之長,成為我的一大遺憾,直到現在想起來,我仍不能釋然。

健康體魄是一切發展的根本

人本身是生物性的存在,沒有肉體存在就沒有人的存在。在人生長河中,人的身體的存在與健康程度直接關乎人的生命的延續和生活質量。“身體之實存,既是人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的邏輯前提,又是人在與自然和社會的‘對話’中實現物質能量和精神能量交換的支點。”(14)現實世界也總是從身體的角度獲得它的各種各樣的解釋性意義。

人的身體是一切教育影響的物質承受者,身體的存在狀態與人的心理狀態有著必然的聯系。孩子身體的健康是進行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條件,沒有這個前提和條件,就談不上任何教育。“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鍛煉身體,保衛祖國”,這曾經是我們有志于祖國建設的熱血青年所擁有的壯志凌云的“標志性”口號。強國先強種,強種先強身,強身先要重視兒童的身體健康。著名教育家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明確提出做現代中國人必須具備五個條件,其中第一條就是“要有健全的身體”。他說:“一個健康的人,他有理想,他樂觀、積極、有毅力,他能擔當起大事”“惟其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擔負起現代中國與世界給予我們的任務。”(15)

蔡元培先生曾說:“凡道德以修己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體育為本。”“忠孝,人倫之大道也,非康健之身,無以行之。”“茍欲實踐道德,宣力國家,以盡人生之天職,其必自體育。”(16)他告訴人們,體育才是人的修身之本。如果一個人身體不健康,他即使有遠大的抱負與理想,也很難有條件去實現;如果一個人身體不健康,他的心情就不愉快,心情不愉快,又會影響他的身體健康,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樣的話,還談何人生的快樂與幸福?還談什么報效祖國,回報社會?談什么孝敬父母,悌兄友弟?缺乏一個健康的體魄,一切都是枉談。

從兒童的發展來看,身體健康的兒童,性格活潑,反應敏捷,做事容易。為了兒童的現在和將來,家庭教育應該重視兒童的健康,讓孩子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馬克思在讀大學的時候曾接到父親這樣的一封信:“……祝你健康,在用豐富而有益的食物來滋養你的智慧時,別忘記,在這個世界上,身體是智慧的永恒伴侶,整個機器的狀況好壞都取決于它。一個體弱多病的學者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望你用功不要超出你的健康所能容許的限度。此外,每天還要運動運動,生活要有節制。我希望,每次擁抱你的時候,都會看到你是一個身心越來越健康的人。”可以看出來,堅持鍛煉身體,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好方式,也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期待。

大多數西方國家的領導人都在體育上有一技之長。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從高中到大學一直參加各種籃球比賽;俄羅斯總統普京擁有柔道黑帶級別;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斯是一名出色的帆船運動員,他在1969年駕駛著自己的帆船贏得了著名的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賽冠軍。事實上,國際上很多領導人,都是職業或業余體育運動員出身。

清華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李稻葵曾經分析過,運動員不僅具備異于常人的身體條件,更關鍵的是,他們還具有成功者普遍具備的特殊心理素質。他們懂得如何去競爭、如何去合作。培養孩子公平競爭和團隊合作的意識,塑造他們強大的信心與號召力,才是讓他們受用一生的財富。因此,讓孩子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這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使他們終身受益。(17)

然而,在我們的現實教育中,身體素質卻隨著教育中價值存在的缺失而不再具有生命應具有的唯一性意義。近年來,教育部明確規定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三令五申要求學校不準利用休息時間補課。對此,學校嚴格執行,也希望能夠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但是,學校一減負,家長卻著急了,生怕自己的孩子因為不補課而失去了升入重點中學和名牌大學的機會。正是家長的這種心情和心愿促成了早教機構的盛行,各種兒童興趣班應運而生,中小學生培訓輔導機構更是野蠻生長、遍地開花,使得現在的孩子從一上學就開始背上了校外教育的負擔,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被沉重的課業負擔所侵占,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在對考試成績的追求中和參加各種培訓班的奔波中被忽視。高強度的學習,使孩子的“革命的本錢”——身體素質被忽略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校層次的提高,學生們的身體反倒一天不如一天。高度近視成為中小學一道“風景線”,“肥胖”也成為中小學生的一個明顯特征,在體質健康測試過程中猝死或出現意外情況也越來越多,這些正在成為影響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18)這段話可以說是奠定中國幾千年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精神基礎,并深深地影響著我們。讀書就是要吃苦,不吃苦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因此“苦學”就成為我們這個民族求學之路上的一種光榮傳統,一直為人們所接受乃至崇尚,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耳熟能詳的俗語就是我國教育思想的反映,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等。“頭懸梁,錐刺骨”式的學習精神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諸如程門立雪、鑿壁偷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歷史典故婦孺皆知,在學習之“勤”與“苦”上人們已默默達成了普遍的共識。在這種文化心理的影響下,苦學也就成為理所當然之事。但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孩子的遠大理想也難以實現。即便是實現了,又有什么意義呢?

生命在于運動

運動是一個人社會化的最有效途徑,運動會令人產生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運動給了生命活力,給了生命激情。我們知道,體育運動首先是一種人的活動,是一種以人的身體為本體的活動,體育從最直接、最基本的層面上講,就是強健人的體魄,強身健體。“體育作為一種集體參加的活動,讓每個人從日常事務之中擺脫出來,純然沉浸于身體的運動之中,積極的展現、充實身體的力與美,在日常生活之外營構另一種個體生存的樣式,成為人類生活豐富多樣的表達形式。在此意義上,體育在個體以至人類生存的層面,給人類生活提供了另一種可能,一種超功利的、純然以身體為內容的游戲方式。”(19)

運動收獲人生。熱愛并堅持運動的人,收獲的不僅僅是身體的舒展與強健、精神的愉悅與樂觀、頭腦的清醒與高效,更有青春延年、灑脫自信的神奇功效。我們天天都在談理想、談追求,尋找自己的價值存在和走向幸福的人生道路。然而,人只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有精力、有心情、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日子,擁有自己想擁有的生活。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盲目地、沒有節制地、不尊重孩子意愿地給孩子報培訓班、輔導機構,要努力把孩子從學習的負擔中解救出來,讓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童年的快樂,以及良好家庭環境對他們進行智慧啟發和心靈陶冶所帶來的內心的充實和歡樂,讓他們擁有更多自由的時間與空間,去展示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想象、創造,展現他們作為兒童的天真、爛漫的可貴品質,讓他們擁有自己的世界。任何損害自己和他人身體的行為,都是對人的價值以及生命的貶低。

堅持鍛煉身體是學習自律的過程,更是鍛煉意志力的方法之一。實踐證明,良好的習慣必然是在有意識的訓練中固化,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形成。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巨大力量。因此,對孩子來說,必須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培養他對運動的愛好,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堅持運動鍛煉這個良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身受益。基于此,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把身體鍛煉作為教育的重要方面。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從事一項體育項目,發展一項體育特長,讓孩子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進而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為孩子實現幸福而美麗的人生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修县| 盐山县| 怀集县| 彭山县| 乐平市| 湘西| 安乡县| 温州市| 武冈市| 叶城县| 武宁县| 从江县| 武清区| 福州市| 开平市| 聂拉木县| 东阳市| 保靖县| 忻州市| 鄂托克旗| 青浦区| 安溪县| 交口县| 绍兴县| 郸城县| 原阳县| 宁津县| 岱山县| 科技| 清涧县| 象州县| 胶南市| 浦江县| 东城区| 天柱县| 肇州县| 阿图什市| 沁水县| 舞钢市| 宝坻区| 云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