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南宋沙場
  • 陳勝利
  • 2386字
  • 2021-12-10 18:58:54

二、誰是正統

偏安與否,不是個小事。

偏則不正,偏安與否,涉及中國古代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個重大原則問題——誰是正統?

正統是古代中國具有非常久遠歷史的一種政治觀念。最早明確提出正統思想的是《春秋公羊傳》。《春秋公羊傳》相傳是子夏的學生公羊高對孔子編撰的《春秋》進行的解讀。

《春秋》開篇的第一句話是:“(魯隱公)元年,春,王正月。”

《春秋公羊傳》的解讀是: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意思是:“元年”是什么意思?是指國君即位的頭一年。“春”是什么意思?是一年的開始。“王”指的是誰?指周文王。為什么先說王而后說正月,這是為了說明是周王朝的正月。為什么說周王朝的正月?是為了“大一統”。

“大一統”中的“大”,意為推崇、尊重;“一統”意為“正統”,所謂“大一統”,意即尊崇周天子的正統地位。

尊崇周天子的正統地位,帶有整一、看齊的含義,“大一統”逐漸形成今天我們所理解的“統一”內涵,包括統一思想文化,統一國家制度規范,統一國家疆域,等等。

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正統觀亦有所不同,相關學者的解釋也存在諸多分歧,但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還是一個:政權的合法性問題。

一般認為,北宋一朝是中國正統論思想發展的關鍵時期,此前,實際的正統之爭大于理論上的討論,進入北宋后,由于與北方、西北少數民族陷入曠日持久的紛爭,并且處于下風,國家統一遙遙無期,以石介的《中國論》、歐陽修的《正統論》等為代表,士大夫們才對正統觀做正式討論。討論的結果,自然是肯定北宋是正統。

趙構自認繼承了趙宋血胤,南宋建立后不斷有北方漢人南歸,宋廷給這些人取了個統稱,名為“歸正人”,意為投歸正統之人。

但南宋失掉了天下一統地位,同時面臨社稷淪亡的威脅,這給宋儒以很大震動。大儒朱熹以尊君父、崇正統、貴中國、賤夷狄為目的撰寫《資治通鑒綱目》,認為“凡正統,謂周、秦、漢、晉、隋、唐”,其余均稱不上正統。朱熹沒有說北宋、南宋是不是正統,但批評了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某年某月諸葛亮入寇”的說法,尊蜀而黜魏,不贊成將占據中原的曹魏說成是正統。這顯然是為南宋爭正統。

中國自古有華夷之辨,而華夷之辨很大程度就是正統之辨。在一般漢儒、漢人士大夫眼中,漢人統治中國是正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不是正統。當然,少數民族政權并不買這個賬。

遼朝起初看不起漢人王朝,以“蕃”自居,實行蕃漢兩制,到第七任皇帝遼興宗耶律宗真時自稱北朝,稱北宋為南朝。第八任皇帝遼道宗耶律洪基作《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歌頌君臣團結及遼漢和好,還在朝堂上公開宣稱“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表達出強烈的爭正統意愿。

金朝與南宋一度為君臣之國,認為自己理所應當是正統。第三任皇帝金熙宗完顏亶即位前曾受學于漢人韓昉,“宛然一漢戶少年子也”,有強烈的正統觀念,曾說“四海之內,皆朕臣子,若分別待之,豈能致一?”并啟動漢化。繼任的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傳統漢地燕京,繼續推行漢化,曾說:“天下一家,然后可以為正統。”他興兵侵宋,有一統天下的目的。其后的世宗、章宗在位的近五十年中,漢化運動基本完成,這時的金朝實際與中國傳統王朝沒有多大區別。

歷史上,“胡”“漢”是兩個對應的稱謂。漢人稱北方少數民族為“胡”。金章宗承安間進士、詩人史肅曾寫過一首《哀王旦》的詩,緬懷在貞祐二年(1214)抗蒙戰爭中戰死的金朝順州守臣王旦,其中的第一句是“八月風高胡馬壯,胡馬彎弓向南望”,將蒙古人稱作“胡”。蒙古人是“胡”,那金人是什么呢?若仔細想,這個問題還挺糾結。

金宣宗有個漢臣、翰林直學士趙秉文,《金史·趙秉文傳》載,他曾上書朝廷,以唐代抗擊安史亂軍的顏真卿、張巡、許遠為例,說書生知兵,要求去守殘破之州,抗擊蒙古軍。金宣宗肯定趙秉文志向可嘉,但沒有批準,說“然方今翰苑尤難其人,卿宿儒,當在左右”。從君臣的這段對話看,他們哪里認為金朝不是正統?

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就大用漢臣,其中著名的謀臣郝經打破華夷界限,提出“能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也”的正統觀,較好地解決了蒙古人統治中國的合法化問題,受到忽必烈稱許。

但元朝纂修前朝歷史時,遇到了問題。史臣無法就遼、金、宋哪個是正統達成共識,吵了六十年,直到最后一個皇帝元順帝時才詔定各修一部,承認三朝都是正統,《遼史》《金史》《宋史》很快就修成了。

到清朝時,問題又出來了。清朝自認代明復仇,滅了李自成,是正統。而明朝以元、宋為正統,清人若上溯也以宋朝為正統的話,就否定了自己的祖宗之國金朝。朱元璋祭祀歷代帝王,把元世祖忽必烈加了進去,但不列遼、金之主。順治、康熙祭祀歷代帝王時,加入了明太祖朱元璋,同時增加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世宗完顏雍以及元太祖成吉思汗,以宣示少數民族統治的正當性。

乾隆皇帝時,國家大局已定,為超越華夷之分,消除漢人對清政府的對立情緒,他多次與四庫館臣談及宋遼金的正統問題,不斷下諭旨辨析什么是正統,認為順治、康熙時增加祭祀夷狄之君屬不當之舉,南宋雖對金稱侄,仍是正統,明確說:“夫遼、金雖稱帝,究屬偏安。”

乾隆說南宋是正統,說遼朝尤其是占據中原的金朝為偏安,這聽上去頗有腦筋大轉彎的感覺。他的這個說法固然未被后世普遍認可,但也提示我們,一說到南宋就斥之“偏安”一隅,其實有問題。

而一旦人們形成所謂南宋“偏安”的成見,便免不了會生出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比如,許多人認為,辛棄疾寫《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借古非今,批評南宋偏安。而從辛棄疾寫這首詞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看,情況卻并非如此。他那時剛剛當上軍事重鎮鎮江的知府,執政的韓侂胄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北伐。

再如,“南宋四大家”之一的馬遠通常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他的畫因此被稱為“殘山剩水”。過去流行的說法是,這是諷刺南宋的半壁河山和懦弱無能。現在,更多人認為,這只是馬遠個人追求的一種藝術風格,與政治關系不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元县| 永清县| 通河县| 黄骅市| 江门市| 米泉市| 获嘉县| 赫章县| 阿勒泰市| 富宁县| 内丘县| 镇赉县| 红河县| 仁布县| 淳安县| 兖州市| 定边县| 若尔盖县| 什邡市| 陆良县| 雷波县| 镇雄县| 田东县| 田林县| 瑞安市| 柞水县| 昭平县| 安阳市| 宜兰市| 兴海县| 五华县| 来凤县| 武夷山市| 吉林省| 壤塘县| 桦南县| SHOW| 德令哈市| 云和县| 东方市|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