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導型父母的16個原則
- 陳百加
- 1103字
- 2021-12-10 18:59:34
聆聽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明白聆聽的重要性,但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幾乎沒有一門課是教我們如何聆聽的。著名管理學者Lyman Steil說:“在人們所使用的聽、說、讀、寫這些溝通技能里,使用最頻繁的是‘聽’,然而我們對‘聽’的訓練卻最少。”
很多人認為,只要耳朵能聽見,就自然而然地具備聆聽的技能。其實不然,聽見與聽懂,完全是兩回事。
一位女主人將在晚上宴客,有一道主菜是稀有的石斑魚。為了讓客人完美地品嘗到魚的鮮美滋味,女主人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叮囑廚師清蒸的方法、火候的大小及時間的長短。末了,女主人還特別交待了擺放魚的方式:“記住,要用銀盤來盛這條魚,銀盤四周要有精美的裝飾。別忘了,嘴巴里含一片檸檬。”廚師點了點頭,女主人就去忙別的事情了。
晚宴時,賓主盡歡,最后一道主菜——清蒸石斑魚上桌時,原本愉悅的氣氛霎時靜了下來。石斑魚放在銀盤當中,色香味俱全,銀盤四周也如女主人吩咐的有精美的裝飾,但是上菜的廚師嘴巴里含著一片檸檬的樣子,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不要把“說服”當作溝通,讓對方開口的最好方法是聆聽,因為溝通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接納對方的感覺。接納不等于同意,但至少我們聽到了,且全部聽到了,這樣才是以誠相待,對方也才會真誠地表達自我并積極溝通,而不是噤若寒蟬、一味地沉默。
一位小學員的父親跟我聊到他的困惑,他說:“我的兒子上完您的青少年班之后,回家就對我說‘百加老師特別關心我’。可是我辛辛苦苦養了他13年,他從來都沒說過我關心他,以前還總是跟我對著干!”
我笑了,輕輕地問了這個父親一句話:“你平時會專注地聽你的孩子說話嗎?”
他很詫異,思索了一下說:“我好像壓根就沒有想過要認真聽他說話……”
我繼續笑著說:“我不過就是在教室里面,很認真地聽過孩子說話,聽到了他的心聲,我和孩子目前成了好朋友。我僅僅做了這么一點點,就抵過了你13年的養育。所以,聆聽才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了解一個人的最快途徑就是聆聽。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往往就是認為對方不理解自己、不懂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尤其是對方是自己認為的最親近、最重要、最該了解自己的人的時候。其實對孩子來說,就算父母給了再多的物質,都不如理解他、了解他更能體現出對他的愛,更能走進他的內心。無論是與孩子、愛人、朋友還是與任何一個人溝通,如果你愿意聆聽,愿意放下一切認真地聆聽對方,你就有可能獲得對方的信任,就有可能與對方在溝通的層面建立關系。如果沒有心靈上的溝通,人與人之間就是疏遠的。聆聽恰恰可以讓我們達成這樣的心靈溝通,讓我們成為對方的知己。所以,聆聽是與人建立親密關系最重要的能力和手段,沒有之一。
聆聽無比重要,那么該如何聆聽呢?掌握聆聽的技巧之前,首先應認識聆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