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導型父母的16個原則
- 陳百加
- 582字
- 2021-12-10 18:59:34
什么是聆聽
在很多面對面溝通的課堂上,我告訴家長們:“親子關系里最重要的第一個原理就是聆聽。”很多家長都表示不理解,他們總跟我說:“我不是天天都在聽嗎?聽還需要學習嗎?我有耳朵就會聽人說話啊……”
可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聆聽嗎?
聆聽是指集中精力、虔誠而認真地聽。語出漢代思想家楊雄《法言·五百》:“聆聽前世,清視在下,鑒莫近于斯矣。”聆字從耳從令,令聲。“令”意為“吩咐”。“耳”與“令”聯合起來表示“傾聽吩咐”。聆聽是敬辭,主語只能是說話人自己,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日常生活中,你常常懷著對孩子的尊敬之心去聆聽孩子說出的話嗎?正常人都有一張嘴巴、兩只耳朵,意味著造物主讓我們多聽少講,只有聽清楚了,才能說明白。而聆聽不僅僅要用耳朵,更要用心。
在溝通過程中,聆聽是準確接收和理解信息發送者意圖的關鍵步驟。每個人的表達方式和溝通內容都受其年齡、性別、文化背景、知識結構、能力、經驗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聆聽對象接收到的信息和感受會千差萬別。只有清楚地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才能做出有效且積極的反應,否則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理解錯誤甚至誤解對方,尤其表達者還是一個自我表達能力可能還不很強的孩子。
你真的聽懂孩子說話的意思了嗎?如果不懂,就請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真正的聆聽需要遵循兩個重點原則: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理解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
記住:聽見了≠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