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導型父母的16個原則
- 陳百加
- 925字
- 2021-12-10 18:59:35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溝通說起來簡單,真正使溝通產生良好效果是有難度的,不然世界上也就沒有那么多誤會和隔閡了。很多人認為兩個人溝通就是兩個人在說話,實則不然,實際上是六個人在溝通,哪六個人呢?
這六個人分別是:真正的我、我以為的我、我以為的你、真正的你、你以為的你、你以為的我。所以,實際上兩個人的溝通是在這六個層面上進行的。
因此,現實的情況常常是:我以為我說得很清楚了(但真正的我是不是講清楚了?不一定);我以為你聽得很清楚了(但真正的你聽得怎樣?我判斷的未必準確);真正的你認為我根本沒有講清楚(但你有沒有跟我重復確認我說的意思呢?);你以為的你聽清楚了(但真正的你到底又聽到了什么?)。
看起來像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下面舉個例子說明吧。
有個公主,她病了好久。后來她跟國王說:“要是有了月亮,我的病就好了!”
國王很心疼公主,于是就把大臣們找過來商量。
總理大臣說:“月亮在35 305 000公里之外,比公主的房間還要大,而且是一面大鏡子。”
魔法師說:“月亮在15萬里之外,是用牛奶做的,它比皇宮還要大兩倍。”
另一位大臣又說:“月亮很遠,距離我們大約30萬公里,它又圓又平,不僅比皇宮大,甚至比我們的國家還要大。我們怎么能夠把月亮給公主呢?”
國王聽了既傷心又憂郁,就找了一個宮廷小丑來給自己彈琴、唱歌解悶。小丑知道國王難過的原因之后就說:“其實這些大臣、法師們也沒錯,因為他們心中的月亮就是那樣子的。可是您知道公主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嗎?”
國王一聽,心想:“對呀,我為什么不直接去問問公主呢?”于是他就和小丑一起去找公主問個清楚。公主說:“我心中的月亮跟我的大拇指一樣大!它不大、不遠也不重,可以掛在樹梢,像金子做的一樣,會發光。”
國王明白了,就用金子給公主做了一條項鏈,項鏈上有一個別致的月亮形狀的吊墜。公主帶上這個項鏈之后非常高興,沒多久,她的病就好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每個人理解的月亮其實都是不一樣的:總理大臣心中的月亮是一個樣子,魔法師心中的月亮是另一個樣子,真正的月亮當然又是另外一個樣子,而公主想要的月亮只不過是她所描述的那個樣子而已。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直接去問公主心中月亮的樣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不也是這個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