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師者(110校慶)
- 覃川主編 程曦 周襄楠 曲田副主編
- 2968字
- 2021-12-09 11:42:45
講臺上的光榮與夢想——記“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航天航空學院教授張雄

張雄,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
“我家是農村的,在陜甘寧邊區,很偏僻。上大學前沒到過縣城,相對比較閉塞,對我影響最大的人就是學校里的老師。”張雄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輕柔的聲音里透著西北人特有的質樸與淳厚。
此時,他坐在位于蒙民偉科技大樓的辦公室內,初冬的陽光透過窗戶傾灑進來,打在他略微灰白的發絲上,似乎在訴說著這些年走過的點滴歷程。
懷著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敬仰,讀中學時,張雄開始把自己的人生坐標定位在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三尺講臺成為他心目中的麥加。而今,張雄已從教20余年,在清華的講臺上,他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立足科研 儲好“一缸水”
作為村子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張雄從小到大都是班上學習努力的學生。在順利完成本科階段學習后,懷著想要“往外蹦”的一股沖勁,他潛心鉆研,在知識的高峰上不懈攀爬。
1989年,張雄在大連理工大學跟隨著名力學家錢令希院士攻讀博士學位,在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時,結識了清華工程力學系陸明萬教授。在當時的張雄看來:“清華是國內工科最好的學校,希望能有機會去那里發揮更大的作用。”于是,他向陸明萬表達了自己的意愿,沒想到,“陸老師很不拘一格,完全不在意我不是清華‘原裝’的。”在陸明萬的引薦下,張雄1994年博士后出站后來到清華工程力學系,開啟了他向往的教師生涯。
學術性是高等教育區別于基礎教育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大學教師不僅要是好的“教書匠”,更要是名出色的研究員。在張雄看來,大學教師需要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如此一來才能引領學生關注學科發展前沿,感受專業最新發展方向和趨勢。“想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缸水’。”正是源于為學生解知識之渴的責任感,多年來張雄在高水平科研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主持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課題、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子專題和橫向項目,出版專著兩部,發表期刊論文100余篇,曾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一等獎等獎項。張雄總會將自己在科研工作中關注的問題、取得的成果或放到教材中,或與課堂講授的基礎理論結合起來,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科研的樂趣和意義。
而他的良苦用心在學生中也得到了廣泛好評。近10年來,張雄主講的“理論力學”課程評估結果有7次位于全校同類課程的前5%,其中2次第1名、1次第2名,負責的錢學森力學班“有限元法基礎”一課入選校挑戰性示范課,“計算動力學”則被評為校研究生精品課程。張雄也先后獲得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等諸多榮譽。
心系講臺 講好課才是好老師
談及多年教學心得,張雄表示:“清華的學生都很聰明,但是學生間學習效果的好壞還是存在差異的,這里面興趣是最大原因。有興趣的話學生就會投入,學得更好;沒興趣就不愿意學,當然學不好。”那么,如何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始終保持興奮?在張雄的課堂上,多媒體教學便是觸動學生神經的那根“魔力探針”。
上過“有限元法基礎”課程的同學,都對下面這一幕印象深刻:昏暗的燈光下,閃閃發亮的大屏幕上,鵝毛般的雪花從天空中飄落,如輕盈的玉蝴蝶般翩翩起舞。這一景象讓人恍惚間來到了夢幻的冰雪世界。其實,這是張雄正在為學生播放視頻課件,栩栩如生的下雪場景是用物質點法模擬制作而出的動畫效果。
正是源于眼前這個視頻,2012級力2班“屈指可數”的女生之一楊連昕開始對有限元方法產生興趣。楊連昕說,這個視頻讓她聯想到電影《銀河系搭車客指南》中的一段狂想——地球是由老鼠建造的超級計算機,用于運算關于生命、宇宙及一切終極問題。“我突然覺得科幻世界中炫酷的事情跟我所學的東西息息相關,有一種腦洞大開、可以讓想象天馬行空的暢快感。”在學期末的課程評價中,楊連昕反復提及這次“震撼”:“謝謝張老師,您的課讓我認識到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原來不只有理論和實驗,用模擬的方法重現世界運行的過程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除了引用成熟影像外,很多時候張雄又像個“導演”,喜歡自拍自制。走在路上,看到工人修路,張雄就會掏出手機開始攝像,將蛤蟆夯壓路的畫面錄制下來,回去再跟學生一起用多體動力學軟件對這個過程進行模擬,做成視頻,然后在課堂上一邊講述基礎知識一邊穿插自制影像,因勢利導,往往取得超乎預料的教學效果。“基礎課里加入多媒體元素,學生不僅有興趣,還會覺得學這個東西很有用,而且知道在哪些地方有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有利于開闊視野,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張雄說。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深入淺出、幽默風趣地把教學知識講解清楚,并最大限度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精力進行課前設計與準備,而這也正是張雄一直以來所做的。因為在張雄心中,講好課才是好老師,為此他樂此不疲。
以身立教 教書更要育人
自2004年起,張雄開始負責“理論力學”課程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組織教學團隊定期研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交流教學經驗,同時邀請國內其他院校名師與團隊進行交流。在青年教師首次承擔“理論力學”課程教學前,張雄無私提供自己的教學錄像,組織青年教師觀摩、討論教學內容,幫助大家盡快上崗。近十年來,先后有三名“理論力學”青年教師獲得了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
除了教師、管理者,張雄還有一個身份,便是2011級錢學森力學班班主任。通常清華的班主任會選擇相對年輕的教師,但在2011級錢班班主任推選時,同事們紛紛推舉張雄。面對同事的一致信任,西北人骨子里的豪氣再次彰顯,張雄果斷地說了句“上就上”,于是開始了一段新征程。
與和同學們打成一片的年輕教師不同,張雄這位班主任給予學生更多的是父親般深沉的愛。“我是在背后關注著他們,了解學生狀況,不會干預太多。我覺得這些孩子不是高中生了,管太多反而會有逆反,對他們成長不利。但有什么問題我會及時提醒,單獨約他們吃飯聊一聊,給出建議。”
張雄培養學生自有一套方法。大一剛開學時,作為班主任他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任務:請在這四年一直思考,你的長遠規劃是什么,短期目標又是什么?四年來,每當同學們開始有松動的跡象,張雄便及時將問題再次拋出,為的是讓學生“有短期目標、有長遠規劃,這樣才有動力往下走。”而讓張雄欣慰的是,他的學生畢業后大多去了科研院所,從事學術和研究工作,選擇出國讀書的學生則涵蓋了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眾多世界級名校。
航院博士一年級學生宋言當時是張雄班上的班長,他至今仍對張雄每周和大家在食堂里談天說地的景象記憶猶新。“張老師日常工作很忙,但仍然每周都抽出時間參加班級聚會,是一位非常體貼的班主任。當我們向他尋求指導時,他會隨時放下手中的活兒和我們進行探討。”談及張雄在同學們心中的形象,宋言脫口而出:“特別超能,非常無敵”。“張老師總能一下找出我們的問題所在,明白大家想問什么,然后一語中的,給出非常中肯的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宋言說。
“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里的貢獻是廣義的,因為學生各有特點、各有想法,只要他們能發揮特長,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具備積極達觀的態度,實現人生價值便是作貢獻。”張雄說。
親其身,信其道,張雄為學生傾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生們也發自真心地喜愛他。
記者 曲田
學生記者 王也文 徐玥
2015年11月13日《新清華》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