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電影產業相關政策
電影產業的騰飛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扶持。政策的出臺,標志著國家已將電影產業發展納入戰略層面,將著力提高中國電影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推進中國由電影大國向強國跨越。
1.2.1 電影產業國際環境
在新興電影產業、特別是中國等亞洲電影產業的帶動下,全球電影產業近年來保持著穩定增長的基本態勢。雖然美國電影在全球的優勢地位依然明顯,但是許多國家本土電影產業的發展顯示出強大活力。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本土電影的市場份額甚至保持著對好萊塢電影的競爭優勢[19]。
近年來,在全球市場大約4%增長速度的大背景下,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的北美地區基本穩定飽和,而中國則以30%左右的平均增速領跑全球市場。因而,好萊塢等成熟電影工業更加重視中國等新興電影市場所爆發出的巨大市場潛力,而中國、印度、韓國等新興電影工業也因國內市場的蓬勃而變得更有底氣,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
這種雙向流動的趨勢正在影響著全球電影產業格局。與此同時,在以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沖擊下,電影產業不僅進入了全面數字化時代,而且電影的制作、發行、放映、營銷和版權交易等各個環節都在數字化和互聯網的影響下孕育著新模式。
美國電影繼續在全球市場處于強勢地位。2018年全球電影業總產值約為900億美元,其中美國電影產值約為380億美元,美國電影每年的產量約為全球產量的十分之一,但是不少影片可發行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年攫取全球電影票房的65%。2013年,以美國為主體的北美電影市場票房達到109億美元,僅比2012年同期增長了1%,而海外總票房達到了250億美金,相較于2012的同期增長率6.7%。美國電影的強勢離不開其產業扶持政策[20]。
1)美國電影產業政策環境寬松
美國更加強調電影的市場屬性和產業特點,對這個行業的干預較少,行業管理大于政府管控,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為其提供保護,但是電影行業沒有依賴于這種保護,而是通過市場化和商業化路線來贏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美國盡管未設置文化部和電影局等類似的電影主管部門,但政府對電影業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是通過立法、稅收和外交談判等方式,培養、壯大電影企業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更多地致力于在世界范圍內打擊盜版,為美國電影產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美國各州政府也承擔了扶持電影產業的責任。進入21世紀以來,受加拿大等國家電影產業扶持政策的影響,一些州政府按照加拿大模式實施電影產業扶持政策。以前,各州政府對電影產業的激勵項目只有4個,資助金額一共只有200萬美元。但是,進入21世紀之后,美國電影產業的激勵項目數量不斷增加,僅2010年各州政府的激勵項目數量就多達40個,項目總額達到13.96億美元。
美國各州還在稅收政策、制作服務等方面為電影產業提供諸多支持。如在紐約州,凡是直接用于影視制作的商品和服務,最高可獲得制作費用15%的稅收優惠。而在加利福尼亞州,符合有關條件的電影項目所獲稅收優惠的額度更可高達制作費用的25%。這些稅收優惠可以轉讓、出售甚至累積到下一個財年。例如,馬薩諸塞州規定電影出品人和制片人如果有一半的電影制作或一半的預算花費在本州內,就可以獲得25美分貸款一美元的信用,還可以將此信用折合票面值的90%直接退稅,也可以按照市場利率出售。美國各州的優惠政策適用范圍廣,不僅包括電影、電視劇,還有互聯網視頻、音樂制品、網絡游戲等等;不僅包括前期制作,也包括中后期制作及付給雇員的工資[21]。
美國各州地方政府大多建有電影機構,為在當地拍攝電影提供便利。如加利福尼亞州政府成立專門公司為電影制作提供完善的公有設施服務,只收取少量費用或免費,甚至凡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公共土地上拍攝電影,需要出動的警察、消防員和其他公共服務,都由政府來支付相關開支。這些措施對于降低電影的制作成本,提升其制作品質,從而增強美國電影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無疑大有裨益。
2)美國產業扶持的要求與條件
美國各州的扶持激勵政策都帶有附加條件,主要集中在以下3點:
(1)本州內花費的預算超過一定數值或電影主要鏡頭在本州拍攝才可以獲得稅收優惠,且優惠額度有最高上限。例如,夏威夷對于在本地支出超過20萬美元的影視投資項目將給予15%~20%的退稅,不過800萬美元封頂。馬里蘭州要求在州內投資最少達到50萬美元,且50%的主要鏡頭應該在州內完成[22]。
(2)雇用一定的本州居民才可以獲得優惠,且雇用本州居民產生的稅收信貸額度大于非本州雇員。例如,科羅拉多州規定,如果25%的演員及劇組成員是州內居民,在州內的制作費用可以獲得10%的稅收優惠。緬因州對雇用本地和非本地居民分別給予12%和10%的工資稅退稅。
(3)每財年州內的稅收信貸優惠設置上限或每個項目的優惠額度設置上限。例如,密西西比州規定每個財年可減免的稅費上限為2000萬美元。
從美國各州設置的門檻可以看出,各州政府刺激電影產業的初衷不是定位于宣揚美國文化,而是為了拉動本地的經濟發展,增加本地居民的收入,但是這些優惠政策為美國電影業帶來了資金與活力,使其成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成為世界電影市場上最強大的力量。
通過行業組織來規范行業秩序。美國電影之所以能風靡全球并成為美國的支柱性產業,除了美國政府與電影市場主體之間良好的互動之外,還得益于各種電影行業組織發揮的橋梁作用。重要的行業組織主要有美國電影協會(MPAA)、美國影院業主協會(NATO,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等[23]。
美國電影協會由美國六大制片巨頭的負責人組成,為保證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最大收益,該協會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制定了一系列面向海外市場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版權政策。該政策規定,任何國家上映好萊塢電影,都必須先獲得好萊塢的同意,并交納一定的版權費,才可以購得放映權。如果一家公司反對某個國家的購買,那么好萊塢其他幾家大公司也會對這個國家關上大門。這樣的政策讓好萊塢各大公司在對外策略上保持一致。
美國電影協會每年向貿易署提交美國電影在世界各國遭遇的貿易壁壘報告,以便政府有針對性地采取保護性、支持性措施。該協會還在世界各地招募人員,協助其發現各國和各行業對美國影視的盜版行為。由此可見,美國電影協會是好萊塢電影業的有力保護者。
美國影院業主協會成立于1965年,最初由美國的幾家大型商業影院合并而成,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放映業組織,總部位于華盛頓。該協會的成員包括大型電影院線及眾多的獨立影院業主,迄今已擁有美國全部50個州的超過29000塊電影銀幕,以及遍布在世界上50個國家的其他影院。該協會不僅是美國影院業主的聯合體,也是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影院業主組織,其發布的觀點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對全球影院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24]。
1.2.2 電影產業國內政策
1.電影發展促進意見
1)《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力推動我國電影產業跨越式發展,實現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歷史性轉變。
指導意見明確了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主要措施,其突出亮點就是對進一步深化電影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一是明確了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走中國特色電影產業發展道路,以豐富產品和加快產業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以現代化基礎設施為依托,以科學管理為保障,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動我國電影產業跨越式發展,實現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歷史性轉變的總體要求。
二是強調了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要始終堅持的4個基本原則,即:堅持正確方向、科學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大眾;堅持市場運作、政府推動;堅持重點突破、整體推進。
三是確立了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七個總體目標,具體為:①形成若干個主業突出、品牌名優、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骨干電影企業;②電影數字化技術裝備水平和電影制作加工質量大幅提高,電影數字化轉換、修護、存儲、傳輸、放映,動畫軟件開發等取得重大進展;③電影數字化發行放映網絡日益完善,基本實現全國地級市、縣級市和有條件縣城的數字影院覆蓋;④電影質量大幅提高、產量穩步增長,形成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的創作生產格局;⑤電影經濟總量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衍生產業鏈條明顯加長,綜合效益顯著增長;⑥農村和學校數字電影院線建設加強,農村電影放映條件根本改善,每個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每個學期為中小學生放映兩場愛國主義教育影片;⑦培育出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電影國際傳播企業,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國產影片不斷涌現。
四是針對繁榮發展中國電影產業的突出問題,提出了10項重點措施,包括大力繁榮創作生產、積極培育新型企業、繼續擴大院線經營規模、大力支持城鎮數字影院建設、鼓勵加大投融資政策支持、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全面加強公共服務、努力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完善監管體系和大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25]。
2)《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
2014年6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開啟了國家多部委聯合扶持電影產業的先河。
通知明確了8項政策:
(1)加強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的管理;
(2)加大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的支持力度;
(3)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電影產業發展;
(4)對電影產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
(5)實施中西部地區縣級城市影院建設資金補貼政策;
(6)加強和完善電影發行放映的公共服務和監管體系建設;
(7)對電影產業實行金融支持政策;
(8)實行支持影院建設的差別化用地政策。
政策覆蓋了電影產業從制片、發行到影院投資的各個層面,指出了電影產業與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的未來路徑。政策發布后,中國電影不斷刷新票房紀錄,在全球電影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以令世人矚目的速度高速增長。2014年以來,相關政策落在實處,各地還加快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使電影活力進一步釋放[26]。
一是專項資金使用取得實效。2014年中央財政共計安排電影精品專項資金支出2.9億元,資助故事影片、兒童題材影片、農村題材影片、科教影片、紀錄影片及動畫影片等共計217部,使得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公益服務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此外,“推動電影產業發展”被納入了2014年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大項目管理,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在電影制作中的應用、電影企業“走出去”、重要電影工業園區和高科技核心基地建設、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重點影片、重點專業性電影網站建設等方面。該項目當年安排資金1.94億元,支持項目25個,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5年上半年,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對中西部地區新建(改擴建)的縣城數字影院采取“先建后補”的優惠政策,對全國24個省700多家縣城數字影院資助4.44億元;對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貧困縣”采取“先補后建”的政策,資助3.34億元。
二是電影公共服務和監管體系建設加強。2014年中影農村放映服務平臺完成了符合國標標準的軟件升級,并通過電影質檢所檢測,實現了多層次、全方位的管理。該平臺覆蓋了約20個省區市、近90條院線的1萬余臺設備。同時,數字電影流動放映數據回傳系統,從遠程放映監察升級為系統主動監控。
三是影視傳媒企業構成資本市場重要板塊。2014年以來,海潤影視、完美影視、萬達院線、印紀傳媒、唐德影視等企業分別采取借殼或IPO等形式完成上市;中影股份、上影股份、金逸院線也紛紛加快上市步伐;加上之前早已上市的華誼兄弟、華策影視、光線傳媒等,影視傳媒類企業已構成資本市場的重要板塊。中影國際基金、上影復星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長影影視創作“搖籃基金”等一批電影專業機構投資者成立,電影完片擔保業務正式起步[27]。
2.電影專項資金管理
2015年9月,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辦理工商注冊登記的經營性電影放映單位,應當按其電影票房收入的5%繳納電影專項資金。2015年繳納的電影專項資金將達20億元,通過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電影產業發展,并對電影產業實行稅收、金融等扶持措施,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
辦法旨在規范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征收使用管理,支持電影事業發展。電影專項資金按照4:6比例分別繳入中央和省級國庫。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擅自減免或緩征電影專項資金,不得自行改變電影專項資金的征收對象、范圍和標準。
電影專項資金使用范圍包括,資助影院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資助重點制片基地建設發展,獎勵優秀國產影片制作、發行和放映,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和維護,經財政部或省級財政部門批準用于電影事業發展的其他支出。
近年來多項電影產業政策中都明確將專項資金安排重點加大對電影產業的支持,對相關影業股發展形成中長期利好[28]。
3.電影產業促進法
2016年1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峨娪爱a業促進法》從電影創作、攝制,電影發行、放映,電影產業支持、保障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作了詳細規定,為電影產業的規范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和保障。
《電影產業促進法》通過制定《電影產業促進法》,把很多已經推行的改革舉措寫進法律。第一是減少審批項目、降低準入門檻,《電影產業促進法》未新設行政審批項目,同時還取消了電影制片單位審批、《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審批等行政審批項目、下放了電影片審查等多項行政審批項目;第二是簡化審批程序、規范審查標準,并進一步規范了電影審查標準的制定和公開程序;第三是堅持放管結合,加強后續監管。在簡政放權的同時,《電影產業促進法》也注重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力度,進而規范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電影市場環境[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