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彩陶、三彩與彩繪瓷

彩陶,是繪有黑、紅色裝飾花紋的紅褐色或棕紅色陶器,是新石器時代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品種。彩陶紋飾反映了當(dāng)時漁獵、舞蹈、農(nóng)耕等生活情況,也采用各種抽象紋樣,不僅具有濃郁的裝飾效果,也帶有原始圖騰和巫術(shù)的意味(見圖2.2-1、圖2.2-2)。隨著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和技術(shù)的不斷進(jìn)步,商周青銅器的興盛和戰(zhàn)國漆器的廣泛使用逐漸替代了彩陶的地位。

圖2.2-1 彩陶網(wǎng)紋船形壺 仰韶文化 長24.8厘米 高15.6厘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2.2-2 彩陶弧線紋缽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高20厘米 口徑33.3厘米 陜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館藏

“唐三彩”是低溫鉛釉陶器,河南、河北、陜西、四川等地均有生產(chǎn),其豐富的形式反映了唐代社會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唐三彩許多是殉葬專用明器,也有相當(dāng)一部分是生活中的實(shí)用器。其大致可以分為動物(見圖2.2-3、圖2.2-4)、器皿(見圖2.2-5、圖2.2-6、圖2.2-7)和人物(見圖2.2-8、圖2.2-9、圖2.2-10)三類。它從初唐開始生產(chǎn),到晚唐逐漸衰落。其造型豐富多樣,色彩和諧統(tǒng)一,顏色有黃、綠、白、褐、藍(lán)、黑等。

圖2.2-3 披鬃馬 唐 三彩 長86厘米 高72厘米 1971年陜西省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圖2.2-4 三彩駱駝載樂俑 唐 高66.5厘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2.2-5 三彩鳳首壺 唐 鞏縣窯 高33.5厘米 口徑5.5厘米 足徑10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2.2-6 三彩釉陶雙龍柄尊 唐 高47.4厘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圖2.2-7 三彩山形水池 唐 寬16厘米 高18厘米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圖2.2-8 烏蠻髻女立俑 唐 唐三彩 高42.1厘米 1959年陜西省西安市中堡村出土

圖2.2-9 回鶻髻女立俑 唐 唐三彩 高49厘米 陜西省西安市郊區(qū)出土

圖2.2-10 仕女立俑 唐 唐三彩 陜西省西安市文物園林局藏

金和西夏時期的釉陶均受到唐三彩的影響,其中遼三彩基本取法唐三彩,但在其基礎(chǔ)上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的風(fēng)格,具有強(qiáng)烈的北方民族特征。

現(xiàn)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的兩尊羅漢坐像和藏于法國巴黎集美博物館的一尊羅漢坐像,均為遼代三彩人物造像,三尊像的大小尺寸、坐姿形態(tài)十分接近,應(yīng)出自同一個地方。三尊羅漢像造型寫實(shí),容貌逼真,塑像手法精湛,是中國古代陶瓷人物雕塑中的精品之作(見圖2.2-11、圖2.2-12、圖2.2-13)。

圖2.2-11 羅漢像 遼 遼三彩 高104.7厘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圖2.2-12 羅漢像 遼 遼三彩 高104.7厘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圖2.2-13 羅漢像 遼 遼三彩 法國巴黎集美博物館藏

三彩藝術(shù)和彩塑一樣采用了塑繪結(jié)合的表現(xiàn)形式。所不同的是,三彩塑型后運(yùn)用的是釉的裝飾。除采用釉色外,陶瓷雕塑表面也常用彩繪的方式獲得色彩裝飾效果。

“彩繪瓷”是用各種彩料以點(diǎn)彩或繪畫的形式裝飾的瓷器,有釉下彩、釉上彩,或者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結(jié)合等。

“釉下彩”是指在坯體上用高溫顏料繪制紋飾,施釉后,入窯一次高溫?zé)伞目脊刨Y料來看,早在三國時期,即已出現(xiàn)釉下彩繪瓷。青花和釉里紅是釉下彩中最為著名的代表。元青花瓷的創(chuàng)燒選用進(jìn)口的“蘇麻離青”鈷料。青花單用藍(lán)白二色,素雅清幽,工藝的發(fā)展成熟,使其逐漸具備了豐富的層次感,具有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的藝術(shù)效果(見圖2.2-14)?!坝岳锛t”也是元代景德鎮(zhèn)窯的重要發(fā)明之一,與青花工序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釉里紅采用的是銅料,且燒成難度大,所以傳世和出土數(shù)量較少(見圖2.2-15)。

圖2.2-14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元末明初 景德鎮(zhèn)窯 高44.1厘米 口徑5.5厘米 腹徑28.4厘米 底徑1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圖2.2-15 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 明洪武 通高41.6厘米 口徑6.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釉上彩”是在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用低溫顏料繪彩后,在850℃左右低溫二次燒制而成。金代釉上彩以紅綠彩為主(見圖2.2-16),紅綠彩工藝推動了五彩瓷的出現(xiàn)。明代五彩主要為“青花五彩”和“白地五彩”。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代替藍(lán)色與釉上五彩的結(jié)合形成裝飾;而白地五彩則沒有釉下青花部分(見圖2.2-17)?!岸凡省背鮿?chuàng)于明宣德年間,至成化發(fā)展到新的高度。與青花五彩不同,斗彩是用青花勾勒出圖案輪廓或繪制出部分花紋,然后上釉高溫?zé)珊笤谟陨锨嗷ㄝ喞獌?nèi)填入其他彩料,再次入窯低溫?zé)贫桑ㄒ妶D2.2-18)。至清代,陶瓷技術(shù)突破了五彩瓷器局限的幾種顏色,康熙晚期出現(xiàn)了粉彩和琺瑯彩。“粉彩”,先在白瓷上使用“玻璃白”打底,然后使用彩料渲染各種彩色,由于“玻璃白”的作用,使得粉彩瓷相較五彩瓷層次更為豐富,體現(xiàn)出一種淡雅、清幽的美感(見圖2.2-19)。“琺瑯彩”是移植銅胎畫琺瑯的工藝,由于琺瑯彩料顏色品種較五彩大大增多,使其能表現(xiàn)出更為復(fù)雜的色彩,且質(zhì)地厚重有立體感,因而具有宮廷審美的華貴氣息(見圖2.2-20)。

圖2.2-16 白釉紅綠彩如來佛像 金 通高61.5厘米 須彌座高19厘米 蓮臺高13.5厘米 邯鄲市峰峰礦區(qū)文物保管所藏

圖2.2-17 五彩魚藻紋蓋罐 明嘉靖 通高46厘米 口徑19.8厘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2.2-18 斗彩花卉紋如意耳蒜頭瓶 清雍正 高26厘米 口徑5.2厘米 足徑11.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2.2-19 粉彩八桃圖天球瓶 清雍正 高50.6厘米 口徑11.9厘米 足徑17.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2.2-20 琺瑯彩黃地牡丹紋碗 清康熙 高5.4厘米 口徑10.8厘米 足徑4.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傳統(tǒng)陶瓷中,有很多色彩裝飾和塑造相結(jié)合的精彩陶瓷雕塑,只是由于陶瓷與彩塑的工藝特點(diǎn)不同,使得兩種藝術(shù)形式后期在整理面貌上各自有了自己不同的發(fā)展道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水城县| 茶陵县| 宁陵县| 神木县| 镇宁| 朝阳市| 丰城市| 怀集县| 织金县| 南充市| 贡嘎县| 西峡县| 曲沃县| 武山县| 甘孜县| 云浮市| 嘉禾县| 泗洪县| 青田县| 天津市| 日土县| 定远县| 旌德县| 湾仔区| 泉州市| 湟源县| 陆丰市| 肃南| 化州市| 灌南县| 琼中| 云梦县| 永靖县| 万荣县| 磴口县| 大石桥市| 开封市| 仁布县| 贡觉县|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