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戀愛中的蘇格拉底:哲學入門十講
- 張小星
- 509字
- 2022-03-16 12:00:37
2.7 小結
戀人常常要求對方證明喜歡自己,很多人也被“為什么”這個問題反復折磨。這兩個場景背后都指向同一組困境:理由的結構是什么?存在堅實的理由嗎?我們究竟能否完美地證明一件事情?
阿格里帕試圖告訴我們:無論結構怎樣,都不存在絕對堅實的理由,我們也永遠無法證明任何一件事情。由于JTB要求知識包含理由,知識同樣也會陷入三難困境。
知識的結構自古希臘時期就讓哲學家感到困擾。
盡管塞拉斯在20世紀中期的攻擊使基礎主義沉寂多年,基礎主義卻是歷史上最主流的知識結構理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休謨、羅素(Bertrand Russell)等著名哲學家都是基礎主義者。絕大多數哲學家都接受了亞里士多德“心靈有限”的觀點,認為無限延伸不可接受。而既然循環論證也有明顯的問題,基礎主義就成了我們唯一的選項。
在基礎主義者眼中,“三重情形”的說法并不嚴格。他們認為“鏈條終止”應該細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不講道理而強行終止對話,另一種是面對完整自明的理由不再問“為什么”。前一種情形是對理性的踐踏,后一種卻有可能為理性提供堅實的基礎。前文提到,“我在思考”等意識反思內容和“二加二等于四”似乎都可以被完整自明的理由所支撐。近年來,哲學家們依然在不斷探索理性的結構,尋找理性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