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敢冒險善于抓住機會的男人最能賺錢(3)
- 最能賺錢的9種男人
- 呂叔春
- 5165字
- 2014-08-13 15:46:10
美國百貨業巨子約翰·甘布士認為機遇無處不在,有時也許只存在百分之一的可能,但是畢竟它存在著。只要有鍥而不舍的毅力去爭取,就一定能有所收獲。
他的座右銘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可能的機會。”
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車去紐約,但事先沒有訂妥車票。這時恰值圣誕節前夕,到紐約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車票很難購到。
甘布士夫人打電話去火車站詢問:是否還可以買到這一次車的車票?
車站的答復是:全部車票都已售光。不過,假如不怕麻煩的話,可以帶好行李到車站碰碰運氣,看是否有人臨時退票。
車站反復強調了一句,這種機會或許只有百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趕到車站,就如同已經買到了車票一樣。
夫人問道:“約翰,要是你到了車站買不到車票怎么辦呢?”他不以為然地答道:“那沒有關系,我就好比拿著行李去散了一趟步。”
甘布士到了車站,等了許久,退票的人仍然沒有出現,乘客們都川流不息地向月臺涌去了。
但甘布士沒有像別人那樣急于往回走,而是耐心地等待著。
大約距開車時間還有5分鐘的時候,一個女人匆忙地趕來退票,因為她的女兒病得很嚴重,她被迫改坐以后的車次。
甘布士買下那張車票,搭上了去紐約的火車。
到了紐約,他在酒店里洗過澡,躺在床上給他太太打了一個長途電話。
在電話里,他輕輕地說:
“親愛的,我抓住那只有百分之一的機會了,因為我相信一個不怕吃虧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有一次,維爾地區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紛紛倒閉,被迫降價拋售自己堆積如山的存貨,價錢低到1美元可以買到100雙襪子。
那時,約翰·甘布士還是一家織造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用于收購低價貨物,人們見到他這股傻勁,都公然嘲笑他是個蠢才!
約翰·甘布士對別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舊收購各工廠和商店拋售的貨物,并租了很大的貨場來貯貨。
他妻子勸他說,不要把這些別人廉價拋售的東西購入,因為他們歷年積蓄下來的錢數有限,而且是準備用作子女教養費的。如果此舉血本無歸,那么后果便不堪設想。
對于妻子憂心忡忡的勸告,甘布士笑過后又對她道:“3個月后,我們就可以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
甘布士的話似乎實現不了。
過了10天后,那些工廠降價拋售也找不到買主了,便把所有存貨用車運走燒掉,以此穩定市場。
太太看到別人已經在焚燒貨物,不由得焦急萬分,抱怨起甘布士。對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發。
終于,美國政府采取了緊急行動,穩定了維爾地區的物價,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廠商復業。
這時,維爾地區因焚燒的貨物過多,存貨欠缺,物價一天天飛漲。
約翰·甘布士馬上把自己庫存的大量貨物拋售出去,一來賺了一大筆錢,二來使市場物價得以穩定,不致暴漲不斷。
在他決定拋售貨物時,他妻子又另告他暫時不忙把貨物出售,因為物價還在一天一天飛漲。
他平靜地說:“是拋售的時候了,再拖延一段時間,就會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貨剛剛售完,物價便跌了下來,他的妻子對他的遠見欽佩不已。
后來,甘布士用這筆賺來的錢,開設了5家百貨商店,業務也十分發達。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舉足輕重的商業巨子了,他在一封給經商者的公開信中誠懇地說道:
“親愛的朋友,我認為你們應該重視那百分之一的機會,因為它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和財富。有人說,這種做法是傻子行徑,比買獎券的希望還渺茫。這種觀點是失之偏頗的,因為開獎券是由別人主持,絲毫不由你主觀努力。但這種百分之一的機會,卻完全是靠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但是,你們也必須注意,要想抓住這百分之一的機會,就必須注意兩點:
一是要目光長遠,沒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是無法抓住任何一個機會的;
二是要鍥而不舍,沒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信心,即使你抓住了機會也是無濟于事的。
只要注意了這兩點,你們就一定能成為日后商界的新星!”
不放棄一切可能的機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它,這正是經商成功者必備的一種素質。
7.膽大還需心細,無謂的風險不要冒
生意場中打拼的男人應該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冒險都讓你掙到大錢,很多時候冒險會讓你輸得精光。冒險不是盲目,不是賭博式的孤注一擲,而是在通過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較為科學的判斷,這樣的冒險才是有意義的。
冒險是有代價的。要知道世界上絕沒有萬無一失的賺錢之道。那如何規避風險呢?這就需要在“膽大”的同時還要“心細”。
近年來,溫州購房團在全國各地頻頻出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們只知道他們“下單迅速,團體購買,出手很大,快進快出,富有視覺沖擊力”,卻很少關注他們“心細”的特點。
“溫州人對市場的分析太細致了”,一房產公司老板佩服地說,“他們先分析秦皇島的環境要素對房地產升值的影響力,再分析秦皇島市投入100億元資金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擴張了房地產升值空間,又將秦皇島目前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房價與對岸大連每平方米上萬元的房價做比較;為了了解當地的生活水平,他們會向餐館服務員細細詢問每月的工資收入等。最后才認定秦皇島的房價有上升的空間。”
賺錢需要膽大,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但也需要心細,心不細則極有可能會“翻船”。克勞塞維茨在其大作《戰爭論》中指出:一個優秀的將軍,勇氣與謀略應該平衡發展。勇大于謀,會因為輕舉妄動而導致失敗;謀大于勇,會因為保守而貽誤戰機。
商場如戰場,這個觀點同樣適合于廝殺在商業戰場上的人們。勇敢不是瞎撞亂闖,而是以自身知識和經驗為后盾,憑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果敢迅猛的冒險精神,當機立斷地做出決策并付諸實施。
有理智的勇敢是冒險,無理智的勇敢就是冒進。想賺錢一定要分清冒險與冒進的關系,要區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無知。無知的冒進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之初就發財的那些人,“膽大”之于“心細”要多得多。因為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商業意識,以“經商”為恥辱,各項法律法規也不完善。所以,市場機會多如牛毛,只要敢去撈,大多都能發一筆財。而現在呢?如果你不仔細分析市場,就沒頭沒腦地亂闖,那失敗是注定的。
在探討中國企業成長史時,一些數據頗能讓人震撼:中國企業平均壽命8年左右,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年。中國很多企業之所以稍微上規模就容易“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本質原因就是不能正確地認識什么是有膽識的冒險,什么是無理智的冒進。稍微取得點成績就發昏,極易做出快速擴張的決策,而且缺乏科學的戰略計劃,又不注意基礎管理,當然容易導致失敗。
膽大還需心細,另外無謂的風險也不能冒,這是成功人士經過多少風雨之后總結出來的“心得”。
在商界,有很多敢于冒險的生意人,但在關鍵時刻,對于一些利潤太高、風險太大的項目,他們總是慎之又慎,甚至中途放棄其投資,他們很少涉足那些風險又高利潤又高的行業。他們一般不會對高利潤動心,因為他們知道“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伴隨高利潤的,肯定是高風險。
日本的“生意之神”松下幸之助就是這種投資理念的信徒。
1964年,日本松下通信工業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大型電子計算機。對這項決定的發表,大家都感到震驚。松下已花5年時間去研究開發,投入10億元巨額研究費用,眼看著就要進入最后階段,卻突然全盤放棄。松下通信工業公司的生意一直很順利,不可能會發生財政上的困難,所以令人費解。
松下幸之助之所以會這樣斷然地做決定,是有其考慮的。他認為雖然大型電腦的利潤高,但是風險太大,加上當時公司用的大型電腦的市場競爭相當激烈,萬一不慎而有差錯,將對松下通信工業公司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到那時再退,就為時已晚了,不如趁現在一切都尚可撤退,趕緊一“走”為好。
事實上,像西門子、RCA這種世界性的公司,都陸續放棄大型電腦的生產。廣大的美國市場,幾乎全被IBM獨占。像這樣大的市場,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公司獨占市場就綽綽有余了,更何況在日本這樣一個小市場?
富士通、日立、日立電器等7個公司都急著搶灘,他們也都投入了相當多的資金,等于賭下整個公司的命運。在這場競爭中,松下也許會勝,也許就此消退下去。松下衡量得失后,終于決定撤退。
投資以后,撤退是最難的。但如果無法勇敢地喊撤退,只一味無原則的冒險,或許就會受到致命的一擊。松下勇敢地實行一般人都無法理解的撤退,足見其眼光高人一籌,不愧為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所以說,冒險賺大錢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幾個問題:
(1)冒險投資除了關注回報率外,還要認識投資的風險大小,如果風險太大,或有一種不可預測性,投資就要小心。
(2)對自己進行風險預測,想到盡可能出現的風險,看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住風險打擊。
(3)投資時不要做孤注一擲的打算,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要適當地合理投資。
(4)好的防守即是最好的進攻,成功投資的竅門就在于避免犯能夠避免的錯誤。
8.風險也可以規避
做生意必然會冒風險,但風險卻意味著一種機遇,風險越大,成大事的機率就越高。想在生意場上有所作為的男人,就應有勇于冒險的心理準備。
當然,風險并不是不能規避的,只要做好充分的事前準備,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周詳并及時想出對策,就能化風險為機遇。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旅美華人譚仲英如何化風險為機遇的:
旅美華人譚仲英生于上海,1950年初去了香港,隨后留學英國。1954年,譚仲英在一家鋼鐵公司當推銷人員,從此以后,他與美利堅的鋼鐵工業結下了不解之緣。經過數十載的苦心經營,譚仲英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
1980年,他買下了在美國煉鋼廠中排名第11位的麥克羅斯鋼鐵廠,1981年,他在全美擁有20個與鋼鐵有關的企業。譚仲英所經營的公司進入了資產達10億美元以上的私營企業行列。
譚仲英經營管理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那敢于冒險,敢為他人所不敢為的作風,就在于他膽大心細,善于見機行事并能化風險為機遇的獨特本領。
在美國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商場中的競爭尤為激烈,商場如戰場,這里沒有所謂完全無風的生意。譚仲英的創業史表明,他的確是一個敢于冒險,敢于花巨額資金購買倒閉公司和工廠的能手。譚仲英在事業上的巨大成就,不管其中冒險的成分有多少,隱藏在那大膽的作風背后,肯定有精心的謀劃。這個冒險家絕不是那種頭腦簡單、莽莽撞撞、到處亂撞的魯莽無謀的冒險家。
1982年,美國工業出現了嚴重的衰退,粗鋼產量大幅下降,只有6570萬噸,比1981年減少了40%,美國7家最大的鋼鐵工業公司的業務虧損總額在1982年的前9個月內超過了10億美元。
居世界第七位的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因虧損巨大不得不在1982年底宣布永久關閉設在紐約州拉卡瓦納和賓西法尼亞州約翰斯頓的兩個分廠,這一舉動讓近1萬名工人失業。更為嚴重的是,伯利恒鋼鐵公司的下屬麥克羅斯鋼廠竟在一個季度內就虧損了1億美元。虧損如此慘重,麥克羅斯鋼廠雖竭盡全力但仍無力回天,大鋼廠前途叵測,4000多名員工面臨即將失業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譚仲英經分析思量,冒著風險,買下了這個鋼廠。這個當時被人看做不可思議的冒險之舉后來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譚仲英不僅敢冒險收購即將倒閉的工廠,而且善于經營管理,把瀕臨破產的工廠扭虧為盈,隨后,再以高價把工廠賣出,再做更大的投資。對譚仲英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經營管理作風,他的朋友威廉·馬克曾這樣進行評價:“譚仲英總是在葬禮上買下公司,而在婚禮時將它脫手出賣。”這段話既實在又風趣,然而就在這一買一賣的進出之間,包含了譚仲英超出常人的經營智慧和膽略。
譚仲英每收購一家即將倒閉的公司,都向銀行爭取相當的貸款,并且用第一個公司作抵押,再向銀行爭取貸款收購第二個公司;然后又用第二個公司作抵押向銀行爭取貸款收購第三個公司……如此不斷地發展,終于使譚仲英擁有了20個與鋼鐵有關的企業,躋身于美國鋼鐵企業家的行列當中。
1964年,譚仲英建立了第一個屬于自己的鋼鐵公司。富有冒險精神的譚仲英并沒有在自己從一個職員到一個老板的轉變中得到滿足,1970年,他接二連三地買下了許多破產公司,從此,他所經營管理的企業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到了20世紀80年代,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假如譚仲英沒有一種敢于冒險的精神,他不可能在短短幾年中,迅速地入圍美國最大的私營企業行列。他的成功,充分體現了算計、冒險在事業中的作用。
敢于冒險,敢作敢為,是強者的重要性格特征,也是成功生意人的基本特征。開創性的工作總是充滿著風險,只有敢于冒險的生意人,才能在風險面前毫不畏懼,敢于開拓道路,敢于追求平常人不敢追求的目標,也才有可能取得常人所永遠無法取得的成就。
在風險面前膽怯的生意人,不敢去做前人未做過的事,不敢去攀登前人未曾攀登過的高峰,當然也不會體驗到冒險的刺激與成功的喜悅,結果只能是永遠也不會有所作為,甚至被時代所拋棄。
譚仲英的每一次發展都是一次冒險機遇的實現。風險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愿意面對的事情,但是要看到,所有的機遇都蘊藏在風險之中。如果做生意因為不愿意冒險而放棄,你就永遠尋找不到什么機遇。只有敢于冒險,善于冒險的男人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成功,攀上財富和成功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