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富人沒有窮觀念——富人的觀念(3)

  • 富人富什么
  • 秦榆
  • 3391字
  • 2014-08-13 15:48:17

學習并不是為了一張文憑或某種認可,更重要的是得到知識、經驗、方法甚至是智慧。當富人向自己的目標進取時,他們就會越來越發現知識的重要性。

富人們從不把在學校的時間多少與知識的高低混為一談。有些人在學校念了很多年書也沒有什么學問;有些人念書不多,但學問卻非同小可。因為他們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富人關注的是他們所學到的知識會為他們帶來什么;而窮人關注的是他的文憑會為他帶來什么。

事實上,每一個成功的富人都把知識當作是成功的重要條件,只不過在獲取知識與運用知識的途徑上,他們并不拘泥于一紙文憑。

在社會上不得不承認,一紙高學歷文憑能夠為我們打開許多成功大門。但文憑并不能保證一個人走向成功,它只是給予人們一個機會。只有在一個人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文憑中所包含的知識以后,它們才會發生作用。

真正的富人,懂得運用知識賦予的力量創造生活。社會在變,世界在進步。真正的知識,是在于把握住變化進步的關鍵地方,將自己改變,以適應社會所需。

盡管目前社會上存在著文盲式富人,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在操作領域擁有著可貴的實踐知識,當然那種憑投機致富的暴發戶不在此列。

我們生活在快速變化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頻率越來越快,今天有用的東西明天就可能被淘汰,托普勒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這樣寫到:“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為我們提供了無限機會的年代。傳統作用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小,我們無論年齡大小,都面臨無數條新的路徑。”

為了跟得上快速變化的時代,富人們往往保持著高度的警覺,不斷地學習各自領域的知識,生活在好奇心和奇想之中,維持他們自己學習的愿望,這正是他們能繼續擁有財富的一大原因。

1987年在為期四個月的美國交易冠軍杯大賽中,創下了利潤率4537.8%成績的瑞士籍的安得烈·布殊,11歲時由于貪玩而觸電一度失明近3年,但是這給予了他訓練感覺的機會:單憑貨幣的重量判斷幣值,感覺玻璃反射的熱量知道走過一道櫥窗,甚至練就閉目下棋,這為他以后培養市場敏感的反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在大學攻讀多年,他卻認為:一生中最大的浪費便是修讀經濟,學院應該教人如何學習便可以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有其自己的個性和需要,所以應該按自己的特點去設計適合自己的投資分析方法。

“股神”巴菲特童年時經常和伙伴在家鄉奧馬哈的家門口記錄國外的車輛的車牌號碼來打發時間。還攤開報紙,計算報紙上每個字母出現的次數。他還經常找來年鑒,讀出一對城市的名字,然后記住這個城市人口的數量。就是這些童年的游戲,不斷訓練了巴菲特對數字的喜好和敏感,以致后來巴菲特能對華爾街所有的股票和債券都了如指掌,能把每一份的財務報表和企業負債表都牢記于心。

9.富人懂得財富并不一定源于學歷

上一節已經提過財富和學歷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下面我們對此再做更深一步的解讀。

據有關部門一次對中國15個省市富人調查的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碩士及以上者為310人,占3.1%;大學本科2420人,占24.6%;大學專科2503人,占25.4%;高中2230人,占22.6%,初中1201人,占12.2%;中專1026人,占10.4%;小學172人,占1.7%。

從調查結果來看,中國的富人受教育程度集中在中學、大專、本科上,平均值在大專水平,本科學歷的富人中以年輕人居多。在早期創業時,外部環境變化大、機會較多,在這種經營環境中,低文化層次的人更容易適應,因為他們沒有精神負擔、思維敏捷且更具冒險性,所以這些人在資本原始積累階段更容易獲取財富。

對于過早進入社會打拼的青年人來說,由于社會閱歷豐富,人情世故老練,因此他們的管理水平其實已大大超過剛開始創業的本科生們,比高學歷的年輕老板實際水平也未遑多讓。富人的言行方式是他們有別于常人、獲得財富、最終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礎。你若想擠入富人行列,就要對他們的思考方式、行為方式、性格塑造等多方面進行詳細了解,與自己比較后,取長補短,為自己創業打下良好基礎。富人絕大多數看起來確實沒有過人之處。相反,他們在對自己的看法方面,往往有某些自卑感。這些白手起家的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怎么會那么普通呢?在他們剛剛開始他們的人生之路時,老師、父母等等諸如此類的權威人物告訴過他們:“你不是天才。”

在著名富豪羅伯特·斯騰伯格所著的《成功智力》一書的前言中,他這樣寫道:

我在耶魯大學謀得了一個終身教授的職位。我得過許多獎,發表過600多篇論文,出版過許多著作,并獲得100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我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院士,并被列入《美國名人傳》……也許我在生活中最大的運氣就是失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在智商測試中表現得一塌糊涂。那為什么說這是運氣呢?因為我在小學時就知道,如果我會成功,那將不是由于我的智商……正如無數智力測試的低分并不能妨礙成功,高學歷、高智高也不能保證就會成功。

斯騰伯格與大多數富人一樣,他們在剛剛開始人生之路時,或在學生時代,都可能由于天份上的缺陷遭人冷眼,受人冷遇。但他們都以超人的努力以及最終獲得的超人業績對所謂的智力天才做出了回應。斯騰伯格還因此提出衡量各種智能的標準。他把他的書獻給他四年級的老師。這位老師不很在意智商測試的分數,他一直鼓勵著小斯騰伯格,而斯騰伯格也一直不負所望。他以優異成績畢業于耶魯大學,并獲文學學士學位,然后又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勿需多說,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幾乎等同于財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兩者常常并不完全契合。

幾乎每一個能把語言變成文字的人,都會把教育作為劃分人群類別的一種重要方式。不過我們卻看到太多的實例,有許多的富人并沒有上過大學或者只是上了一半,但他們卻成為世界頂尖的知識英雄。

比爾·蓋茨的唯一對手——“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在耶魯大學2000屆畢業典禮上有過一段十分偏激的演講,讓人大開眼界:

“我,埃里森,這個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因為比爾·蓋茨,這個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他也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因為艾倫·保羅,這個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學,而你沒有。再來一點證據吧,因為戴爾,這個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還在不斷上升,也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

埃里森大肆散布他的“退學”論——“因為你沒輟學,所以你永遠不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當然他針對的并不是教育的本身,而是教育的體制,盡管他演講的結果是被耶魯大學的保安強行帶離了演講臺,可是他的演講中還是有一句話觸及到了實質:

“你們已經吸收了太多東西,以為自己懂得大多。你們再也不是19歲了。你們有了‘內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們腦袋上的學位帽。”

知識本身確實是一筆龐大無比的財富,之所以有很多人不能將其轉化真正的財富,只是因為掌握知識的人沒有很好地運用它。

猶如布蘭德所說:“有許多人孜孜以求地為了獲取知識,最終成為了一個受過教育的傻瓜。”

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他們思考起問題來教條刻板,不知如何把他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知識常常會用于對成功者的評頭品足。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是他們生活中惟一的興趣,但卻從來沒有找到一種方式運用知識,把知識變為獲取成功的手段讓自己和家庭從中受益。

如此之多的富人都沒有在一般的教育體系——即正常的教育渠道——中受到所謂正式的教育,但他們卻同樣掌握了符合自己天賦的一門甚至多門專業知識——自己將要有所成就的那個領域的特殊知識。

事實上,所有的富人都懂得這樣一條道理:財富并不與學歷成正比例,學歷只能作為參考時存在才有意義。這種觀念無疑是他們所擁有的最大“財富”。

10.富人先賺小錢,再賺大錢

如果你有了從商的想法,那你就應該馬上行動起來,而如果你想一開始就想做大事賺大錢,那你最好還是三思而行。

“以小博大”是富人常用的手段。其原因之一是有些人一心想發財,但他不屑于賺小錢,只想賺大錢,結果大錢小錢都沒有賺到。先做小事,賺小錢是一種不被利益左右,眼界高遠的見證。

世界上許多富翁都是從“小商小販”做起的。只有扎扎實實地從小事情做起,才能希望有朝一日做大買賣。這樣從事的生意才會有堅實的基礎,如果憑投機而暴富,那么來得快,去得也快。錢賺得容易,失去得也容易。

雖然我們有“從今天起開始做”的想法,但如果訂了過大的計劃,到頭來難以實行,不會有什么結果的。所以,在開始時,不要把目標訂得太遠,應從小處著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永胜县| 包头市| 宾阳县| 海淀区| 黄骅市| 延安市| 陵水| 冕宁县| 遂昌县| 洪洞县| 玛多县| 儋州市| 瓦房店市| 承德市| 红安县| 铁力市| 石家庄市| 英德市| 临清市| 图木舒克市| 渭南市| 连江县| 油尖旺区| 兴业县| 南陵县| 蒲江县| 禄劝| 黄浦区| 顺义区| 定结县| 大港区| 盖州市| 彭山县| 南开区| 翼城县| 卫辉市| 凤冈县| 格尔木市| 南涧| 新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