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工藝成本(五)
- 工廠日常管理日記
- 老麻拐隨筆
- 1647字
- 2021-12-22 23:17:10
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先要了解成本結構有哪些:
成本有采購成本,研發成本、工藝成本,生產成本、管理成本、財務成本、銷售成本、質量成本和社會成本等……。
這一篇講如何降低工藝成本?
案例一:
有些看似合理的工藝,在實際生產中卻發現它有缺陷,嚴重的影響生產效率及品質。
比如我們做HW的一款沖壓產品,它是拉伸件,其中還要鉚接4個釘,產品形狀有點像烏龜,我們叫它烏龜殼,這個產品主要是用在5G基站上面。
我們的工藝是沖壓+鉚接,問題是鉚接我們也是用模具放在沖床上進行的,看起來,可以形成一條拉,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這個鉚接嚴重影響了工作節拍,它需要先把釘放進這個烏龜殼里,然后再把這個烏龜殼放到模具里面,再進行沖壓,整個鉚接的過程比沖壓烏龜殼其他工序要多好幾倍的時間,并且用沖床鉚接時經常出現鉚接力度不夠,多次被投訴。
這個產品用模具來鉚,看起來好像節約人力物力,實際在沖壓鉚接中才發現,把四個釘放進產品花費了我們大量的人力,且用110噸沖床來鉚,為了提高效率,一個沖壓,一個放鉚釘,鉚接一個產品的時間是以放釘的時候來計算,效率很低,且浪費人員。
大伙只是在鉚接模具上去想問題,而沒有考慮其工藝是否能滿足生產需求。
如果我們在鉚接這個工序,我們就用專業鉚接機來生產如何?
現在有專業送鉚機,你鉚接一個釘,它馬上就會送出下一個釘出來,不需要用人手工去放鉚釘,并且此鉚釘機才2.3萬一臺,自動送釘機系統才1.2萬,專門送釘治具0.3萬,合計也就3.8萬,比110噸沖床+鉚接模具便宜很多。還不需要兩個人,一人操機即可,速度也快,并且不會出現鉚接力不夠,因為是一個釘鉚接一次,力度是足夠的,還不用擔心會漏鉚接,有自動報警裝置,
把工藝一變更,馬上就出效率和品質,直接就降低了生產成本……
我們還有一個客戶叫X71(DSXW)的產品,他們家專門做汽車電子類,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駕駛室前屏幕支架和音響,他們對產品的品質要求是相當嚴格,這些支架以及音響都有許多的鉚接件,且要互相裝配起來。
我們一直以模具和沖壓為核心,以模具為驕傲,因為模具是工業之母,也是這樣向客戶大力宣傳的,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都拿模具和沖壓給它來制作,且作為研究的對象和方向,與其他廠家不同之處,且顯得高大上……
于是,本來一個很簡單的鉚接,我們卻用模具來鉚接,一個很簡單的裝配,我們卻用模具來給它裝配,本來這些鉚接和裝配只需要50公斤的力到500公斤的力之間,我們卻全部用110噸沖床來鉚接,來裝配……(大炮打蚊子還不如拍蚊器輕巧方便效率高)
這樣造成了我們110噸沖床大量浪費,也造成我們的空間浪費(兩臺110噸之間的間距比較大),同時也造成我們模具的浪費,許多鉚接或者裝配做個小治具就可以了,我們卻做一個完整的模具去啤,不僅造成沖床的浪費,也造成我們叉車的浪費,更造成我們技術人員的大量浪費,每次都要在沖床上去調試模具。
如果我們只在沖床上把主要沖壓件做出來,然后放在組裝線上去做后面的鉚接,鉚釘,裝配,包裝等工序,組成一條拉線完成,我估計不會出現什么漏釘,漏工序這樣的問題,產品不需要反復多次的周轉,間接的減少了周轉造成的品質不良。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空間。也可以把沖床騰出來做真正的110噸用(而不是做50公斤用),而X71產品組裝需要的鉚接,我們可以用氣動(氣缸)來完成(我們以前有做過氣動沖床,那個是比較大的了,我們可以用小氣缸如50公斤力~500公斤力的氣缸),員工與員工之間工作的距離也可以變短,還可以坐著工作,側面放一流水線,產品做完這個工序就放到流水線上流到下一個工序。最后在流水線上打包出貨,還可以節省大量的周轉膠箱……
當然,發現了弊端,要想去改善它,就需要老總下大力氣,同時也會承受一定的風險,如在改造過程中產品交期問題,品質問題等等……
如果不改,還是沿用當前的方案,那只能又累又不賺錢,還經常被客戶投訴,因為過程太過復雜了,且全部人工操作,容易引起人為錯誤……
當然,在過程中還有許多可以改善的地方,比如:用機械手臂可以代替人工做重復的工作等,也可以使用檢測儀器在過程中進行漏工序自動檢測等。目的就是降低操作人員人為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