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塑形機造好了?測試去!
- 大唐:我咸魚皇子,開局彈劾李二
- 吾誓當曹賊
- 2007字
- 2022-02-09 18:21:39
不過,說到時機的話。
其實現在的時機也不大好。
一來,民眾的識字率實在是低得可怕。
就算紙的成本降下來,能開啟報社,消息也沒辦法傳播出去。
倒是有一個辦法,可以曲線救國。
比如給學生們安排任務,讓他們輪流到鬧市街去講解報紙的內容。
但問題是學院能招收到的人數還是個未知數,不知道最后能招到多少人。
另外,這么做的輻射范圍也很小。
光是長安108坊都未必能輻射到位,更別提其他地方了。
基礎建設做得還是太差,報社的生長土壤還是不太行。
就算不涉及到商業屬性,賠錢干這個買賣,也干不成呀。
“嘖,果然啊?!?
“想要改變世界哪有那么容易啊?!?
“還是先把書院辦好,教出點學生出來再說吧?!?
“等什么時候識字率上去一點,學院的覆蓋范圍夠大,再談要不要開報社的問題?!?
“現在想這些,還是太早了一些?!?
“慢慢來吧。”
社會每向前邁進一小步,那都是眾多積累所形成的一次量變。
大唐目前的積累還是太少了。
光靠造紙機,一個即將開辦的學員,解決不了多少問題。
還是得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慢慢做出改變。
索性他現在的身份還是蠻有優勢的。
第一重身份皇子,確保了他在創作一件新事物的時候,不會遇到外部環境的阻礙。
第二重身份御史中丞,意味著他有改動《貞觀律》的基礎,在解釋律令方面有一定的權威屬性。
而第三重身份,也就是一所書院的院長,可以讓他做一些不好以官方身份出面做的事。
類似于限定學院的學習內容,給這個全新的行業制定標準等等。
優勢是茫茫大的,現實存在的問題也有。
現在他需要的是時間,就跟種下的土豆一樣,要等他在這個世界種下的種子慢慢發芽、長大。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好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那很漫長,但這是必須要等的過程。
普及大眾的識字率,可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那么……就先等下去吧,路要一步步的走,人生還很漫長,一點一點來。”
李治看著桌上的那一排排計劃,輕舒一口氣,臉上浮現出從容的笑容。
一轉眼。
時間過去三日。
李治本打算悠閑地度過這一日。
但將作監傳來的消息,卻讓他馬不停蹄地皇城內趕。
“不是說好需要五天時間嗎?怎么這么快就做出來了?”
在前往將作監的路上,李治詢問前來通知消息的匠人。
匠人聞言,神情復雜地道:“承諾五天內做出來的是左署令,把東西造出來的是石署令,兩位署令不是同一個人?!?
聽他這么一說,李治想起來了。
對哦,當初只有左文浩給出了承諾,石雷可是什么話都沒有說。
結果信誓旦旦的左文浩還沒有把東西做出來,石雷卻搶先一步了?
這就是老實人嗎?
嘴上不吹逼,全靠行動說話?
可以的,是個狠人。
話不多說,李治快步來到將作監。
在工匠的指引下,很快就出現在新鮮出爐的造紙機前面。
看到那繁雜的木制機器,李治光一眼就喜歡上了。
摸了摸已經拋光好的機械邊緣,李治嘗試了一遍各個功能,發現都跟自己所預想的相差無幾,不由大加贊賞。
“可以啊石大匠,這手藝,這速度,真的震撼到本王了?!?
造紙的流程大約可以分成四步,一是把新鮮的竹子浸泡煮熟,二是將已經泡軟的竹子搗爛,第三步是竹簾使竹漿成型,變成可以使用的紙張形狀,最后再把紙張烘干、剪裁。
造紙機跟傳統的機械一樣,并不是用來改進工藝的,而是為了節省人力、增加效率。
第一步和最后一步,雖然也可以用機械來替代,但意義不大。
所以李治得到的造紙機技術,把重點放在了第二步和第三步上面。
石雷負責制造的,就是用來塑形紙漿的機器。
李治將其稱之為:塑形機。
機器的構造十分復雜,功能方面也分成了好幾個部分。
這么復雜的機器,李治都已經做好等待十天半個月的準備。
但沒想到,石雷這么快就制造出來了。
而且從最簡單的測試來看,李治沒發現顯而易見的問題。
具體的,還得看實際使用情況。
只有經過實際測試,才能知道這東西到底好不好用。
聽到李治的夸贊,石雷不太好意思地撓了撓后腦勺。
“起初我也沒想到事情會這么順利,但有過制造鼓風機的經驗后,發現制造這東西也沒太大的難度,無非是精度要求高了一點罷了,下官當木匠這么多年,還是有些手藝的,再加上有同僚幫忙,不辱使命,把東西給制造出來了。”
這話說得非常謙虛,而且說起功勞的時候,不忘提一嘴參加制造的工匠。
那些圍繞在機器周圍的工匠們,一聽石雷提了他們,不由帶著感激的目光朝他看去。
這一切,李治都看在眼里。
心道:這人也不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嘛,還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
說來也是,要是真不懂行政,也做不到左校署的署令不是?
我還是有些以貌取人了,太小瞧他了。
不過這都是細節,沒必要在意。
李治抬起頭,朝著石雷道:“具體的賞賜,等過幾天才會從朝廷那邊辦法下來,今天你先帶人陪本王一起去造紙所走一趟,我們去測試一下機器的性能?!?
石雷沒聽懂李治說的專業術語,不過這不妨礙他能理解到這句話的意思。
他趕忙安排人去找搬運機器的工具,而李治則是趁著這個時間,找匠人帶路,去看看另外一邊的進度。
來到地方,李治發現左文浩這邊的機器也做得差不多了。
不過他似乎遇到了什么問題,此刻正皺著眉站在機器邊上,望著空蕩蕩的擺錘,似是陷入了沉思。
見狀,李治走過去問:“怎么?遇到什么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