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兒養(yǎng)育一天一頁
- 吳光馳主編
- 557字
- 2021-12-10 17:30:17
第11天
“羅圈腿”:不打“蠟燭包”
一朝分娩后,欣喜的媽媽會有些遺憾地看到,自己的寶寶有著兩條不太直的腿:膝關節(jié)還不能完全伸直,而且兩個膝蓋不能完全并攏,小腿向內翻著,一副天生“羅圈腿”的樣子。于是,老一輩常把寶寶的襁褓捆扎成“蠟燭包”,認為可以用捆綁的方式糾正“羅圈腿”,其實這種觀念是缺乏科學依據(jù)的。
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寶寶一天天長大,子宮的空間自然變得越來越小。為適應宮內發(fā)育的需要,寶寶的四肢蜷縮在子宮內,雙下肢采取類似于盤腿的姿勢:兩膝關節(jié)屈曲,雙腳交叉,雙髖關節(jié)外展。這種姿勢雖然最大限度地縮小了下肢在子宮內的占位空間,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雙下肢為適應這種姿勢,雙腳盡可能地向內彎曲,由此帶動小腿從膝關節(jié)起向內彎曲,膝關節(jié)會輕微變形。胎兒的骨質較軟,在外力作用下小腿也可能發(fā)生變形。
在出生8~9個月后,寶寶的“羅圈腿”就會有明顯改善。3~4歲以后,隨著寶寶臀部和腿部肌肉力量的加強,小腿自然就會長直了,爸爸媽媽不必過慮。
“馬牙”“螳螂嘴”不是病
有些寶寶的牙床上有米粒大小或綠豆大小的白色突起物,它就是人們常說的“馬牙”。而寶寶兩頰內側會有明顯的突起,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螳螂嘴”。“馬牙”是口腔內上皮細胞的聚集,會自行脫落。“螳螂嘴”是口腔黏膜下的脂肪組織,可以幫助寶寶有力地吸吮,隨著吸吮期的結束,會慢慢消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