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處于新舊秩序交替的黎明破曉時分,也正處于科技大爆發對現有社會體制帶來顛覆性沖擊的文明蛻變前夕。舊的觀念、規范與體制正出現運作失靈和不勝負荷的疲乏與凋零跡象,新的思維、秩序與模式正處于激蕩、探索與醞釀階段,尚未破繭而出,因此全球經濟與人類社會正面臨五大不確定性。

第一,全球化的前景高度不確定。從2016年開始,西方社會反全球化運動與排外民粹主義風起云涌,英國脫歐,特朗普異軍突起,意大利反歐盟聯盟上臺,西方發達國家內部對自由貿易與經濟開放的社會共識已經全面松動。全球化引爆的政治兩極化沖突的震蕩,讓不少經濟研究機構紛紛發出警告,他們擔心世界經濟已經開始步入“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通道,過去30多年高速前進的全球化即將出現逆轉。2019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暴露了全球產業供應鏈缺乏應對突發大型災變的韌性,助長了經濟民族主義的聲浪,更讓全球經濟瞬間跌入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急遽的衰退,讓有些觀察家擔心這場庚子年的大瘟疫將是壓倒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二戰后西方主導的所謂自由國際秩序之前景高度不確定。以聯合國體制為核心的戰后多邊主義基礎不斷被侵蝕,特朗普主政下美國外交政策加速轉向專斷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與狹隘民族主義。美國向中國與歐盟發起貿易戰,壓榨弱小貿易伙伴,公然踐踏世貿組織權威,并拋棄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不惜讓許多美國過去帶頭構建的國際多邊體制失靈或陷入癱瘓。拜登的外交團隊雖然修正了特朗普的激進單邊主義傾向,但依然刻意忽視聯合國體制的職能,試圖串聯少數西方國家來片面制定所謂的“規則”并強加于人,對于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早已多元化的現實視若無睹。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百年來僅見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西方國家搶奪醫療物資,囤積疫苗,完全不顧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急迫需求,讓世衛組織無法發揮統籌全球抗疫行動的職能,導致疫情在全球范圍迅速擴散,陷入失控狀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對抗嚴重的經濟衰退而紛紛采取“無限制”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帶頭濫發貨幣,導致資產泡沫繼續膨脹,埋下了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的重磅引信。哈佛大學約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擔心,世界經濟因缺乏承擔領導責任的大國以及缺乏有效政策協調機制而爆發系統性危機,也就是滑向“金德爾伯格陷阱”的危險,有增無減。

第三,中美關系的前景高度不確定。從特朗普時期開始,美國鷹派人士逐步推升與中國(及俄羅斯)的戰略對抗,已經在美國社會掀起一場全面對抗“中國威脅”的麥卡錫主義風潮。民粹政治人物不斷鼓噪,擺出不惜對中國發動一場“新冷戰”的決心。拜登上臺后仍持續推進以中國為首位假想敵的戰略圍堵政策,升高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加速在太平洋地區的針對性軍事部署,不斷在涉臺、涉疆、涉港、南海等問題上刻意挑釁,甚至為了掩蓋美國政府抗疫不力而企圖編織“武漢實驗室病毒外泄”的謊言嫁禍中國。這讓國際關系學者高度擔憂,如果中美之間戰略摩擦與對抗快速升級,雙邊關系將陷入傳統國際政治霸權爭斗的零和游戲之中,不但會嚴重沖擊全球與區域的和平與穩定,而且會將世界經濟推向全面裂解的深淵。這就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前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Gra ham Allison)所提醒的“修昔底德陷阱”之歷史悲劇可能重演。

第四,中國在建構后西方世界秩序中的角色與擔當也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正以更大的力度要求改革全球治理機制,提出追求更民主、公平、包容與可持續的國際新經濟秩序的目標。中國國家領導人也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愿景,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化開辟新路徑與注入新動力,并積極創建新的多邊合作機制與搭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協調平臺以深化南南合作伙伴關系。一方面,這些正面發展激起了廣大非西方國家對全球經濟秩序重構的樂觀預期;另一方面,也引來西方國家的疑慮、抗拒與抵制,畢竟西方國家早已將自己居于世界秩序的核心,并將掌控普世價值標準的話語權視為天經地義。西方國家的知識與政治精英盡管對自己體制優越性的信心已經動搖,也不再提倡“歷史終結論”,但尚未有與非西方新興國家平起平坐的心理準備,更談不上迎接多元文明而愿意彼此尊重并相互借鑒。所以,西方政治精英將中國所展現的制度自信與全球治理改革倡議,視為對西方核心利益的挑戰與威脅,并刻意把中國展現的新型軟實力扭曲為“銳實力”。而發展中國家也有不少對以西方為中心的秩序早已養成嚴重心理依賴或利益依附需求的社會精英,對于中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類可持續發展愿景與新型多邊合作倡議半信半疑,甚至盲目跟隨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的調門起舞。

第五,人類社會對于如何駕馭科技革命的巨大潛力充滿不確定性。量子物理、人工智能、物聯網、綠色能源與生命科學正處于科技大爆發的前夕,新科技將對現有的社會結構、物質供需關系,以及工業化社會的生產與交換模式帶來顛覆性的改變,涉及極為復雜的利益協調與分配、基本權利重新設定、社會分工模式變革,以及道德風險管控等制度創新議題??萍即蟊l也帶來了棘手的社會變革路徑選擇難題。

人類社會正處于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們可能被零和游戲思維主導的傳統大國博弈不斷激化而導致歷史悲劇重演,因缺乏包容文化多樣性的文明沖突而陷入四分五裂,因民粹政治人物煽動的種族主義與仇外思維而埋葬全球化。我們也可能身不由己走上邪路,放縱壟斷性數字資本攫取支配新增生產力與主導社會秩序的絕對權力,并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但我們也可能逐步構建福禍相依的全球意識,超越狹隘的但求自保的國族本位思維;可能借助科技革命的巨大賦能潛力,讓世界人口爆炸帶來的糧食、能源、水資源、疾病控制、生態挑戰與基本需求保障等方面的問題迎刃而解,并有機會開啟通往分享經濟與共享社會的康莊大道。

本書就是我對令大眾困惑的五個不確定性的初步觀察、分析與思考。我的基本觀察是,當中國越來越接近恢復其人類歷史舞臺中心地位時,面臨的挑戰必然越大,戰略形勢也必然更復雜與險惡?!靶吕鋺稹蓖{、“金德爾伯格陷阱”、“銳實力”等批評聲浪此起彼伏。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宏大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在G20(二十國集團)框架下的積極作為,完全超出美國精英的預想,一時之間他們的心理難以調適。

在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危機中,西方發達國家居然成為全球疫情集中大暴發的震中。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在應對疫情第一波暴發所展現的應變、控制、協調與調度能力,以及把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增長曲線迅速而有效控制下來的客觀記錄,更是給西方社會精英帶來巨大的心理震撼,他們曾擁有的體制與文化自信、自尊與優越感遭到了顛覆性的打擊。所以在疫情消退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政客與媒體必然對中國掀起新一輪的詆毀與攻訐,西方媒體與智庫也會炒作“去中國化”的全球化這個議題。中國需要審慎因應當前美國冷戰思維重現、戰略對抗升高,以及仇中情緒高漲等挑戰,預估攀登頂峰的最后一段路程可能產生的風險。

盡管中美戰略對抗形勢可能日趨險惡,但中國需要保持冷靜與戰略定力。我個人對全球戰略格局變化趨勢與中國面對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五個基本判斷。

第一,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秩序開始式微,以中國為首的非西方世界開始崛起,人類歷史進入后西方中心時代,世界經濟重心快速向亞洲轉移,新興經濟體開始參與國際社會規則與標準制定,人類歷史回歸多元文明并舉的常態。在全球秩序重組的歷史分水嶺時刻,中國的角色極為關鍵,中國的國際擔當已經難以推卸,但仍需量力而為,并在短期內沉著應對新舊秩序并存及多元模式磨合的過渡期必然發生的局部震蕩與戰略摩擦。

第二,全球化的動力仍十分充足,已經在世界各地創造了眾多的利益攸關者,還有更多的潛在利益攸關者期待分享全球化的紅利,反全球化運動主要集中爆發于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全球化的融合能量遠大于裂解能量。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危機會引導全球產業布局的調整,以及激發網絡經濟的蓬勃發展,而不是全球化的全面倒退。美國過去30多年主導的全球化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全球化的路徑與規則需要調整,必須與包容性增長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建立有機的聯結。經濟高度對外開放需要相應的國際多邊體制及社會保障體制,才能維持全球化的社會支持基礎。COVID-19(2019冠狀病毒?。е碌膰乐亟洕c社會沖擊,凸顯了當前全球治理機制以及各國社會風險管理體制均嚴重落后于經濟全球化,國際社會急需構建全球健康與公共衛生互助機制來有效應對大流行病的風險。過去長期由西方國家把持的全球治理機制已經僵固老化,需要新興市場國家參與改革,才能紓解反全球化的社會壓力,并有效應對當前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生態失衡、全球氣候變暖、流行性疾病、人口爆炸、貧富懸殊等生存發展挑戰。

第三,中國模式與美國模式有機會進行一場良性競爭,而模式競爭優勝劣敗的關鍵不僅僅在于哪種體制可以在21世紀科技創新競賽中領先,也在于哪一種模式可以更靈活地掌握科技創新帶來的制度創新與社會變革機遇,可以更有效地去發掘這些新科技對社會的巨大潛在效益并控制其風險,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及5G通信進行數字化社會風險管理。這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政治體制能否為社會治理、生產組織、經濟分工與合作模式、物質交換與分配機制的革命性演進打造健康的生態環境。

第四,美國背離多邊主義,必然給全球治理帶來新的難題,尤其不利于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與新冠病毒危機等全球議題的國際合作。不過,美國已不再能主導全球經濟體系運作的游戲規則,這可為全球政治經濟秩序轉型帶來契機。全球社會正迫切需要超越新自由主義的窠臼,建立更符合對等與互惠原則的經濟交換與合作模式,建立一個更能統籌兼顧地球上絕大多數經濟體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全球貿易、貨幣與金融體制,一個更尊重文化與宗教多樣性與差異性的全球公共輿論場域,一個更能體現“休戚與共”及“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社會和平共處規范。亞洲國家可以先在自己的區域構建公共衛生共同體,以及更緊密的經濟共同體,退可以應付全球化裂解的風險,進可以審時度勢積極把握參與全球秩序改造的歷史機遇。

第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推進全球化路徑與規則的修正,提供新型國際公共產品(公共財貨),引領全球治理機制改革,以及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將得到廣大非西方世界越來越積極的響應。歐亞大陸更緊密的經濟整合也可以給陷入停滯的西歐帶來經濟活力。而美國政府所展現的激進單邊主義及“超級流氓大國”行徑,最終必將被全球廣大社會唾棄,美國對中國發起經濟圍堵與科技封鎖最終必然導致美國作繭自縛。中國擔負新興大國全球責任與推進全球治理變革的最高指導思想應該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這是源于中國的文化傳承與數千年智慧之積累,也是孫中山先生一生倡議的最高理想;這既是中華民族向往的地球上多元文明和睦共處、互助合作的最高境界,也是中華民族追求民族偉大復興并再度屹立于先進文明之林的初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苍南县| 达拉特旗| 大名县| 夏津县| 巧家县| 都安| 绥中县| 开封市| 威远县| 双峰县| 南江县| 贵溪市| 宁波市| 朔州市| 子长县| 武城县| 崇明县| 和田市| 红桥区| 屯留县| 平舆县| 沁水县| 长泰县| 班玛县| 宁阳县| 昌吉市| 巴南区| 新巴尔虎左旗| 东乡县| 涞源县| 瑞金市| 新龙县| 宁晋县| 宁德市| 长乐市| 隆昌县| 墨竹工卡县| 来安县| 长汀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