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表情心理學(完全圖解版)
- 蔡萬剛編著
- 2429字
- 2021-11-29 09:46:44
內心愉悅,表情和善
當一個人心情愉悅的時候,他的臉上就會呈現出微笑的表情,這種表情并不是他可以假裝出來的,甚至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臉上掛著微笑,因為這是他心情愉悅的本能表現。愉悅的表情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卻非常難得。這是因為愉悅的表情很難偽裝出來,這種表情很微妙,它不像哈哈大笑可以夸張地做出來,也不像愁眉苦臉可以故意地表現出來。愉悅的表情更多地來自人真實的內心狀態,需要眼睛和嘴巴配合,才能做出這種非常自然的表情。孩子常常會呈現出愉悅的表情,這是因為他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他們的情緒非常愉快,所以他們的眼睛會笑瞇瞇地彎起來,就像是一彎月牙,他們的嘴角會輕微上揚,表現出他們心情大好。當看到這樣的表情時,父母就要知道這意味著孩子非常愉快。
新生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往往會發出嘹亮的哭聲,這是因為他們需要學會自主呼吸,讓空氣進入肺部。對他們來說,這是出生之后的第一大難關,當掌握了自主呼吸之后,他們在心情愉悅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咯咯的笑聲。每一個父母都認為,孩子清澈純粹的笑聲是世界上最美妙動聽的聲音,每一個父母也都希望孩子能夠經常歡笑,而盡量少地哭泣。
孩子的成長是非常迅速的,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的微笑往往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很多新生兒會在睡眠中呈現出微笑的表情,這讓父母感到非常新奇。而實際上,新生兒的微笑并沒有明確的含義,而是自然進化的結果。隨著不斷的成長,嬰兒才開始發出真正的微笑,并且他們還會有意地控制自己的微笑。
在出生之后五到六個星期的時候,嬰兒開始出現一定的偏好,他會更喜歡某個人的聲音,更愿意看到某個人的容貌,嬰兒的微笑開始具備社會性的特點。在三四個月大的時候,嬰兒就開始出現了選擇性的社會性微笑,這個時候,嬰兒的微笑才具有非常明確的社會性。在這個階段里,嬰兒往往是因為發自內心的喜悅才會呈現出微笑。
從此之后,孩子不斷成長,他們會用微笑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也會通過微笑來與他人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希望得到他人積極的回應。很多幼兒都知道,自己如果微笑著面對他人,就會得到他人微笑的回應,這使他們把微笑作為社交的手段與他人相處。那么,具體來說,孩子到底為何會心情愉悅面帶微笑呢?
很多父母都知道,孩子的內心是非常簡單純粹的,而且他們很容易得到滿足。有的時候,成人的世界非常復雜,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物質,為了滿足自己在各個方面的欲望,成人往往要非常辛苦地打拼,每天不停地忙碌奔波,才能夠距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但是對于孩子而言,他們并沒有這么多煩惱,也沒有這么遠大的追求,他們只是希望得到一杯牛奶,或者希望吃到一顆非常甜蜜的糖,甚至只是希望能夠得到媽媽的擁抱和親吻,他們就會非常滿足,面露笑容。對于孩子而言,快樂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與金錢和物質都不掛鉤。孩子的需要很簡單,所以他們就更容易得到滿足,也就常常感到很開心,很快樂。
在此過程中,父母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始終感到快樂,就會無限度地滿足孩子各種要求。實際上,當父母過于輕易地滿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得到滿足之后并不會得到快樂,這是因為孩子經常得到滿足,所以他們并不以得到滿足為樂。明智的父母會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一則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大的愉悅,二則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要知道,沒有任何人的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滿足。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他們會面對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社會當然不會像父母那樣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那么父母就要提前做好準備,教會孩子如何平衡心態,如何獲得更多的快樂。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成員,孩子也是如此,那么在幫助孩子獲得快樂的過程中,父母可以給予孩子一些引導,也可以身體力行地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和示范。具體來說,父母要想讓孩子保持內心的愉悅,呈現出友善的表情,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會孩子與人分享,能夠讓一份快樂變成雙份的快樂,也會讓一份痛苦變成半份痛苦。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分享,這樣孩子就能夠與別人分擔痛苦,也能夠與別人共享快樂。在家庭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把好吃好喝的東西都給孩子獨享,這對于培養孩子分享的品質并沒有好處。即使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好的東西,這樣孩子才能漸漸養成分享的好習慣,也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到快樂。
其次,要教會孩子樂于助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生命個體,每個人又都生活在人群之中,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孩子雖然小,在小時候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他們會離開父母的身邊,融入社會和集體生活。因此,孩子要學會樂于助人,這不僅僅是為了向社會傳遞愛,也是因為只有樂于助人的孩子,才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人不可能只靠著自己的力量就做好每一件事情,任何人都是如此。
再次,要給予孩子合理的預期。現代社會,很多父母都陷入焦慮狀態,他們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不得孩子一夜之間就能成才。實際上,這對于孩子是非常過度的要求。父母們要知道,孩子雖然因為父母才來到這個世界上,但并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給孩子提出努力的方向,也可以適度期望孩子,卻不要試圖主宰和掌控孩子的人生。父母如果對孩子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使孩子否定自己,產生很強烈的挫敗感。父母如果適度期望孩子,就能夠讓孩子更加充滿自信,更快樂地成長。
最后,父母要讓孩子擁有豐富精彩的生活,也要為孩子創造和諧愉悅的家庭環境。很多父母都會強求孩子必須做父母喜歡的事情,而不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實際上,這對于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父母要為孩子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環境,要以民主為原則,在家庭中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多多征求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居高臨下,那么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就會越來越疏遠。總而言之,原生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更是孩子最值得信任的人,所以,父母為孩子創建良好的家庭環境,才有助于孩子心情愉悅,表情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