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用器

喝茶圖的是好心情,茶具也就應該賞心悅目。學習茶藝,不僅要會選好茶、泡好茶,還要會選配好的茶具。

把杯玩盞看古今

任何古老的,都曾經是流行的;任何流行的都會成為古老的。茶具也是如此。

茶具發展史

茶具的產生和發展是和茶葉生產、飲茶習慣的發展和演變密切相關的。早期茶具多為陶制。陶器的出現距今已有12000年的歷史。由于早期社會物質極其匱乏,因此茶具是一具多用的。

直到魏晉以后,清談之風漸盛,飲茶也被作為高雅的精神享受和表達志向的手段,正是在這種情形下,茶具才從其他生活用具中獨立出來。考古資料顯示最早的專用茶具是盞托。到南朝時,盞托已被普遍使用。

唐代,茶的生產進一步擴大,飲茶風尚也從南方推廣到北方。此時瓷業出現“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窯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越窯除了具備釉色,造型也優美精巧。

宋代的陶瓷工藝進入黃金時代,最為著名的有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因此,宋代茶具也獨具特色。在宋代,茶除供飲用外,更成為民間玩耍娛樂的工具之一。嗜茶者每相聚,斗試茶藝,稱“斗茶”。因此,茶具也有了相應變化。斗茶者為顯出茶色的鮮白,對黑釉盞特別喜愛,其中建窯出產的兔毫盞更被視為珍品。

到元代,散茶逐漸取代團茶的地位。此時綠茶的制造只經適當揉捻,不用搗碎碾磨,保存了茶的色、香、味。及至明朝,葉茶全面發展,在蒸青綠茶基礎上又發明了曬青綠茶及炒青綠茶。茶具亦因制茶、飲茶方法的改進而發展,出現了一種鼓腹、有管狀流和把手或提梁的茶壺。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紫砂壺具應運而生,并一躍成為“茶具之首”,大概是因其造型古樸別致,經長年使用光澤如古玉,又能留得茶香,夏茶湯不易餿,冬茶湯不易涼。最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壺上的字畫,最有名的是清嘉慶年間著名的金石家、書畫家、清代八大家之一的陳曼生,把我國傳統繪畫、書法、金石篆刻等藝術相融合于茶具上,創制了“曼生十八式”,成為茶具史上的佳話。

清代,我國六大茶類即綠茶、紅茶、白茶、黃茶、烏龍茶及黑茶都開始建立各自的地位。宜興的紫砂壺、景德鎮的五彩、琺瑯彩及粉彩瓷茶具的燒制迅速發展,在造型及裝飾技巧上,也達到了精妙的藝術境界。清代除沿用茶壺、茶杯外,常使用蓋碗,茶具登堂入室,成為一種雅玩,其文化品味大大提高。這時茶具已和酒具徹底分開。

到今天,我國的茶具已是品種紛繁,琳瑯滿目。

精致茶具助茶韻

選擇茶具的標準,是當你想喝茶的時候,看到茶具都能增添你的興致,把玩茶具都能給你帶來樂趣。

一茶一盞總相宜

不同的茶類,對茶具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種類的茶配上特別的茶具,才能醞釀出其品質特色,讓品茶之人領略到其獨有的風韻。通俗點說,就是合適的器具可以讓你的茶各歸各位。

比如綠茶,可用瓷器茶杯或玻璃杯沖泡。茉莉花茶,可采用蓋碗茶的形式沖泡飲用。高檔紅茶,可放入到裝飾艷麗的茶具中沖泡。紅碎茶,宜用玻璃杯沖泡,使紅艷的茶湯更加誘人;也可以用茶壺沖泡后用咖啡杯飲用,飲用時可隨意加糖或奶,類似飲用咖啡,別有一番“洋”味。烏龍茶,宜用紫砂茶具沖泡后,用小茶杯飲用;也可選用暖色瓷茶具沖泡,以沸水沖泡后加蓋,可保留濃郁的茶香。

圍繞著茶的取用、茶的沖泡、茶水的盛放以及品飲等,有著五花八門的茶具。比如一套正規的功夫茶具,需要十多件不同的器物,它們包括茶罐、茶壺、茶盤、茶海、品茗杯、聞香杯、杯托、茶匙、茶荷、茶針、公道杯、茶巾等,這些物件都是小而精巧的。

選擇自己中意的茶具

對于天天要沏茶品飲的人來說,茶具在別人眼里是好是差并不重要,自己舒適比什么都強。因此選擇茶具時以自己中意為主,不必過于講究看重價格。但若是作為收藏品,就另當別論了。

茶罐

無論多名貴的茶葉,一旦跑味,身價就一落千丈。因此對經常喝茶的人來說,茶罐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用途

用來存放茶葉的容器。

材質

茶罐的質地與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陶罐、瓷罐、鐵罐、紙罐、塑料罐、搪瓷罐以及錫罐。

使用

1.可根據不同的茶葉選擇不同材質的茶罐,比如存放鐵觀音或茉莉花茶等香味重的茶宜選用錫罐、瓷罐等不吸味的茶罐,而存放普洱則最好選用透氣性好的紙、陶等質地的茶罐。

2.購買多種茶類時,應該分別用不同的茶葉罐裝置。可在茶罐上貼張紙條,上面寫明茶名、購買日期等,這樣方便使用。

注意事項

1.不要將茶罐放于廚房,不要放在陽光直射、有異味、潮濕、有熱源的地方,也不要和衣物等放在一起,最好是放在陰暗干爽的地方。

2.新買的罐子,或原先存放過其他物品留有氣味的罐子,可先用少許茶末置于罐內,蓋上蓋子,上下左右搖晃輕擦罐壁后倒棄,以去除異味。

隨手泡

天氣涼,喝茶似乎有些麻煩,還沒等喝盡興,水已經冷了,茶也沒了滋味……這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有了使用很方便的煮水器——隨手泡,操作簡單、方便并且煮水快,喝茶人可隨喝隨泡。

用途

隨手泡是現代泡茶最常用的燒水用具。絕大多數茶要用沸水來泡,萬萬不能用飲水機或電熱水壺代替。

材質

現代泡茶用壺有不銹鋼、鐵、陶、耐高溫的玻璃等質地,熱源則有電熱爐、電磁爐、酒精加熱爐、炭爐等。

使用

1.新壺尤其是陶壺和鐵壺買回后,應加水煮開,最好在水中放些茶葉,以除去新壺中的土味及其他異味。

2.鐵壺可以和電磁爐搭配使用。

注意事項

當在野外泡茶用電燒水不方便時,可考慮生炭火,用陶壺或者鐵壺煮水即可。

茶壺

稱茶壺為茶具之王,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在茶具中最重要也最顯赫的便是它了。

用途

茶壺是茶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來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壺來泡茶和盛茶、獨自酌飲的。

材質

茶壺的種類有陶壺、瓷壺、玻璃壺、石壺及鐵壺等。其中紫砂壺最受歡迎,能完美保留茶的色香味,多用于沖泡烏龍茶;瓷壺多用于簡單一點的待客,適用于所有茶類;玻璃壺透明,最宜花茶。通常情況下,紫砂壺的容量較小,適宜功夫茶的細品;另外幾種容量較大,適宜日常待客。

使用

1.無論選擇哪種茶壺,都要注意選用大小、重量合手的。

2.標準的持壺動作:拇指和中指捏住壺柄,向上用力提壺,食指輕搭在壺紐上,不要按住氣孔,無名指向前抵住壺柄,小指收好。

3.雙手持壺動作:即一手的中指和食指抵住壺紐,另一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握住壺柄,雙手配合。對于新手來說,可采用這種方法。

注意事項

1.無論哪種持壺方式都要注意,不要按住壺紐頂上的氣孔。

2.在泡茶過程中,壺的出水嘴不要直接對著客人。

茶杯

如果要給茶具按重要性排個名次,除了茶壺,就該輪到茶杯了。它不僅是不可或缺的茶具之一,更賦予品茗時的美感與趣味。

用途

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泡茶過程中所使用的小茶杯也叫品茗杯,用來品飲茶湯。

材質

茶杯有瓷、陶、紫砂、玻璃等質地,款式有斗笠形、半圓形、碗形等,其中以碗形的最為常見。

瓷質茶杯中,以江西景德鎮瓷茶杯泡茶最好。景德鎮是我國著名的瓷器之鄉,所產的各種茶具,具有“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的特點,因而為世界所稱譽。景德鎮瓷茶具,花色品種較多,有技藝高超、制作精細、造型秀麗的高級茶具,也有造型一般、美觀大方的大眾化茶具,用它沖泡出來的茶湯,有香高、湯清、味醇的特點,別有一番風味。

使用

1.品茶時,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杯身,中指托杯底,無名指和小指收好,持杯品茶。

2.有的茶杯是杯和杯托搭配使用,有的只有一個單杯。

3.外翻形的杯口比直桶形的杯口容易拿取,而且不燙手。

注意事項

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比如為便于欣賞普洱茶茶湯顏色,最好選用杯子內面是白色或淺色的茶杯。根據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的茶杯,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

蓋碗

蓋碗包括蓋、碗、托三部分,象征天、地、人,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展示。茶人們認為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將茶撥入蓋碗喻意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華。

用途

用來沖泡茶葉。使用時既可用來泡茶后分飲,作為泡茶器具,也可一人一套,當作茶杯直接飲茶。

材質

蓋碗有瓷、紫砂、玻璃等質地,其中以各種花色的瓷蓋碗最為常見。

使用

1.溫蓋碗:左手持杯身中下部,右手按住杯蓋,逆時針方向將杯旋轉一周。再掀開杯蓋,讓溫杯的水順著杯蓋流入水盂或茶盤,同時右手轉動杯蓋溫燙。

2.用蓋碗品茶時男女有別。女士品飲是雙手拿蓋碗,左手托底,右手扶蓋。男士則是單手持蓋碗,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碗口,食指按住杯蓋,直接飲用。

3.飲用時,先用蓋撩撥漂浮在茶湯中的茶葉,再飲用。

注意事項

1.選擇蓋碗時應注意蓋碗杯口的外翻,外翻弧度越大越容易拿取,沖泡時不易燙手。

2.一般沖泡花茶時使用蓋碗比較多,綠茶、烏龍茶也可用蓋碗沖泡。

茶盤

茶具的世界里,除了茶壺、茶杯之外,最普及也最有代表性的茶藝用具,大概就是茶盤了。

用途

茶盤就是放置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的茶水。

樣式和材質

茶盤式樣可大可小,形狀可方可圓或者扇形;可以是夾層也可以是單層,夾層用以盛廢水,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單層以一根塑料管連接,排出盤面廢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茶盤選材廣泛,金、木、竹、陶皆可取。以金屬茶盤最為簡便耐用,以竹制茶盤最為清雅相宜。此外還有檀木的茶盤,例如綠檀、黑檀茶盤等。

使用

1.單層茶盤使用時,需在茶盤下角的金屬管上,連接一根塑料管,塑料管的另一端則放在廢茶桶里,排出盤面廢水。

2.夾層茶盤也叫雙層茶盤,上層有帶孔、格的排水結構,下層有貯水器,泡茶的廢水存放至此。但因為茶盤的容積有限,使用時要及時清理,以免廢水溢出。

注意事項

1.端茶盤時一定要將盤上的壺、杯拿下,以免失手打破放在上面的心愛茶具。

2.木質、竹制的茶盤使用完畢后不要直接用水洗,用干布擦拭即可。

茶盤及周圍茶具規范擺放示意圖

茶盤置于茶桌上,如果是規則茶桌,茶盤放在靠近泡茶者的正中心位置,品茶者坐于對面,然后是兩側;不規則的茶桌,茶盤只需正對泡茶者即可。

公道杯

也稱茶海、茶盅。用公道杯分茶,每只茶杯分到的茶水一樣多,以示一視同仁。

用途

用來盛放茶湯,再把茶湯分倒各品茗杯中,使茶湯濃度相近、滋味一致,并起到沉淀茶渣的作用。

材質

常用的公道杯有瓷、紫砂、玻璃質地,其中瓷、玻璃質地的公道杯最為常用。有些公道杯有茶柄,有些則沒有,還有帶過濾網的公道杯,但大多數的公道杯都不帶過濾網。

使用

1.泡茶時,為了避免茶葉長時間浸在水里,致使茶湯太苦太濃,應將泡好的茶湯馬上倒入公道杯內,隨時分飲,從而保證正常的沖泡次數所沖泡的茶湯滋味大體一致。

2.公道杯容量大小應與茶壺或蓋碗相配,一般來說,公道杯應該稍大于壺和蓋碗。

茶荷

茶藝表演中經常用來欣賞干茶,觀賞性很高。

用途

用來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供欣賞干茶并投入茶壺之用。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

材質

有瓷質、竹質、木質以及石質等。形狀多為有引口的半球形,既實用又可當藝術品,一舉兩得。

使用

1.標準拿茶荷姿勢: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別捏住茶荷兩側部位,將茶荷放在虎口處,另外一手托住底部,請客人賞茶。

2.可將沒有異味的小拖碟或者小容器當茶荷使用。

注意事項

1.取茶葉時,手不能與茶荷的缺口部位直接接觸。

2.泡茶時,茶荷應擺放在茶盤旁邊的茶桌上,不可直接擺放在茶盤上。

茶道六用

也稱茶道具、茶道六君子,以茶筒歸攏的茶夾、茶漏、茶匙、茶則、茶針六件泡茶工具的合稱。

材質

通常以竹、木等制作。茶筒造型有直筒形、方形、瓶形等樣式。

使用

茶道六用是泡茶時的輔助用具,為整個泡茶過程雅觀、講究提供方便。

選擇茶道六用時可憑個人喜好,瓶形的茶筒雅致、方形的古樸大方,最好能和其他茶具相映成趣,也增添了泡茶時的雅趣。

注意事項

取放茶道六用時,不可手持或觸摸到用具接觸茶的部位。

過濾網

又名濾網,別看它小,在泡茶中發揮的作用可一點也不小。

用途

泡茶時放在公道杯口,用來過濾茶渣。

材質

現在的過濾網以不銹鋼的為主,還有瓷、陶、竹、木等質地;過濾網壁由不銹鋼細網、棉線網、纖維網罩等網面組成。

使用

1.有些過濾網有柄,泡茶時要注意與公道杯的茶柄平行。

2.泡茶后,用過的過濾網應及時清洗。

濾網架

濾網架本來的作用只是擺放過濾網,但現在被做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材質也五花八門,觀賞性很強。

用途

用來放置過濾網。

材質

有瓷、不銹鋼、玻璃等質地。濾網架的款式品種繁多,有漏斗狀、動物形狀、人手形狀等不同形態,擺放在茶桌上有裝飾效果。

使用

鐵質的濾網架容易生銹,最好選擇瓷、不銹鋼質地的濾網架。

茶巾

在愛茶人或者茶藝師手里,茶巾已不僅是一種道具了,每一次的揩抹,都像是習慣性的對茶具的撫摩和愛護,而不只是為了潔凈。

用途

泡茶過程中的清潔用具。用來擦拭泡茶過程中茶具上的水漬、茶漬,尤其是茶壺、品茗杯等的側部、底部的水漬和茶漬。

材質

主要有棉、麻等質地。泡茶時手邊隨時使用的方巾,一般不超過手帕大小,質地多是針織全棉,吸水性強。

使用

1.置于茶盤與泡茶者間之案上。

2.在喝功夫茶時,需用茶巾頻頻揩抹茶壺,以免壺身或者壺底的水滴入杯中。

注意事項

1.茶巾只能擦拭茶具,而且是擦拭茶具飲茶、出茶湯以外的部位,不能用來清理泡茶桌上的水、污漬、果皮等物。

2.茶巾新沾上的茶漬,如果立即清洗,用熱水洗滌便可除去。如果是舊茶漬,可用鹽水浸洗。

聞香杯

聞香杯中茶香的味散發慢,可以讓品飲者盡情地去玩賞品味。

用途

用來嗅聞杯底留香的器具,比品茗杯細長,是烏龍茶特有的茶具,多用于沖泡高香的烏龍茶時使用。

材質

以瓷器質地的為主,也有內施白釉的紫砂、陶制的聞香杯。與品茗杯配套,質地相同,加一茶托則為一套聞香組杯。

使用

1.聞香:將聞香杯的茶湯倒入品茗杯后,雙手持聞香杯聞香,或雙手搓動聞香杯聞香。

2.聞香杯通常與品茗杯、杯托一起使用,幾乎不單獨使用。但有的茶具店會把單件的聞香杯放在茶桌上,起裝飾效果。

杯托

用途

又名杯墊,用來放置品茗杯、聞香杯,以防杯里或底部的水濺濕桌子。還可以預防杯具磨損。

材質

杯托種類很多,主要有瓷、紫砂、陶等質地,也有木、竹等質地。

使用

杯托可與品茗杯配套使用,也可隨意搭配。

注意事項

使用后的杯托要及時清洗,如果使用木制或者竹制的杯托,還應通風晾干。

蓋置

用途

又名蓋托,是用來放置壺蓋的器具。

種類

蓋置款式多種多樣,有紫砂木樁、小蓮花臺、瓷制小盤等造型。

使用

可以避免壺蓋直接與茶桌接觸,減少壺蓋磨損。

注意事項

蓋置使用過后應立即洗凈,否則容易留下明顯的茶漬。

壺承

用途

又名壺托,專門放置茶壺的器具。可以承接壺里濺出的水,讓茶桌保持干凈。

材質

壺承有紫砂、陶、瓷等材質,與相同材質的壺配套使用,也可隨意組合。壺承有單層和雙層兩種,多數為圓形或增加了一些裝飾變化的圓形。

使用

將紫砂壺放在壺承上時,最好在壺承的上面放個布墊,彼此不會磨壞。

養壺筆

用途

養壺筆形似毛筆,和紫砂壺配套使用,用來刷洗紫砂壺的外壁。

材質

筆頭是由動物的毛制成的,筆桿用木、竹、牛角等材質制成。

使用

用養壺筆將茶湯均勻地刷在壺的外壁,使壺任何一個面都能接受到茶湯的親密“洗禮”,可讓壺的外壁變得油潤、光亮。現在很多人也常用養壺筆來養護茶桌上的茶玩。

注意事項

養壺筆用完后要及時清洗,并將筆頭控干。

水盂

用途

又名茶盂、廢水盂。用來貯放泡茶過程中的廢水、茶渣。功用相當于廢水桶、茶盤。

材質

水盂有瓷、陶等質地。

使用

如果沒有茶盤和廢水桶,使用水盂來承接廢水和茶渣,簡單又方便。

注意事項

水盂容積小,因此使用時要及時清理廢水。

普洱刀

用途

又名茶刀。用來撬取緊壓茶的茶葉,在沖泡普洱茶等緊壓茶時最常用到,是沖泡緊壓茶時的專用器具。

材質

普洱刀有不銹鋼、牛角、骨等材質。

使用

先將普洱刀橫插進茶餅中,用力慢慢向上撬起,并用拇指按住撬起的茶葉取茶。

注意事項

1.普洱刀最好選擇刀鋒不那么鋒利的,可以減少弄碎緊壓茶條索。

2.緊壓茶一般較緊,撬取茶葉時要小心,以免普洱刀傷到手。

茶玩

用途

茶玩又名茶趣、茶寵,就是為了給泡茶增添樂趣,用來裝點和美化茶桌,是很多愛茶人士的愛物。

材質

茶玩多數以紫砂陶制作。造型千姿百態,有動物的如小豬、小狗、兔子,也有人物的如彌勒佛、童子等。

使用

在泡茶、品茶時,和茶桌上的茶玩一起“分享”甘醇的茶湯,別有一番情趣。

茶人的紫砂情緣

相信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紫砂壺到底具備什么樣的魅力,能夠自明迄今,不論朝代更迭或是社會變遷,它都能在這個好茶的民族中獨領風騷?

壺中的乾坤

壺襯茶,茶養壺

紫砂壺嘴小、蓋嚴,壺的內壁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氣過早散失。長久使用的紫砂茶壺,內壁掛上一層棕紅色茶銹,使用時間越長,茶銹積在內壁上越多,故沖泡茶葉后茶湯越加醇郁芳馨。長期使用的紫砂茶壺,即使不放茶,只倒入開水,仍茶香誘人,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

紫砂壺不僅可以蘊茶香,反過來,茶湯又可以養壺,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紫砂壺不斷吸收茶汁,泡出來的茶會越來越香,紫砂壺本身的色澤也會越來越潤澤光亮。所以,對于上品的紫砂壺,最好只沖泡同一種或同一類的茶,不同類的茶味混合,反而不美。

透氣性好

紫砂壺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氣孔,透氣性能好,但不透水,并具有較強的吸附力。它能保持茶葉中芳香油遇熱揮發而形成的馨香,起到收斂和殺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緩茶水的霉敗變餿。所謂“盛暑越宿不餿”,道理就在這里。

保溫時間長

紫砂壺泡茶,保溫時間長。由于壺壁內部存在著許多小氣孔,氣孔里又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而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故紫砂壺有較好的保溫性能。

不燙手,耐使用

紫砂茶壺適應冷熱急變的能力極佳,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溫中蒸煮后,迅速投到零下的冰水中,也不易爆裂。因此,用紫砂壺泡茶,提攜撫握不易炙手;寒冬臘月,用沸水泡茶,也不必擔心會裂開。

可賞可用,文采斑斕

紫砂泥色多彩,且多不上釉,透過歷代藝人的巧手妙思,便能變幻出種種繽紛斑斕的色澤、紋飾來,加深了它的藝術性。

紫砂泥的可塑性高,雖不利于灌漿成型,但其成型技法變化萬千,不像手拉坯等輪轉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圓范圍,所以紫砂器在造型上的品種之多,堪稱舉世第一。

紫砂茶具通過茶與文人雅士結緣,吸引了許多畫家、詩人題詩、作畫,寓情寫意,使得紫砂茶具的藝術性與人文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隨著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兼備,自然也提高了紫砂壺的經濟價值,使得制陶人能更致力于創新。

選購一把稱心的紫砂壺

紫砂壺既是一種功能性的實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賞的藝術品。一把好的紫砂壺應在實用性、工藝性和藝術性三方面獲得極高的肯定。在選購紫砂壺時,不妨就以下幾點加以斟酌:

實用性

實用功能是指其容量,壺把便于端拿,壺嘴出水的流暢,讓品茗沏茶得心應手。不論哪種款式的紫砂壺,其嘴、把、蓋都要配置和諧、勻稱舒展。蓋口要緊密通轉,平正妥貼。

檢驗的方法是用手指沿蓋子的邊緣輕擊,發出磕碰聲的就是蓋或口不夠平正;抓牢壺把旋轉壺蓋,看看能否通轉,如果感到時緊時松,說明把口或蓋口不圓。

此外,要檢查蓋子上的通氣孔是否通暢,嘴管內的通水網眼是否堵塞,放在桌子上看是否平穩。把壺身托于掌心,用壺紐輕敲壺身,聽聽聲音是否清脆。如發啞聲,恐有暗傷。用手掌撫摸全壺,觸覺是否舒服。

工藝性

一把好壺除了壺的流、把、紐、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也應清晰與流暢。還須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水準。

上乘的紫砂泥應具有“色不艷、質不膩”的顯著特性。所以,選購紫砂壺應就紫砂泥的品質加以考察。

藝術性

紫砂壺的藝術是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器形的完美與制作技術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裝飾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一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達到形、神、氣、態兼備,才能使作品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紫砂壺的養護

紫砂壺的透氣性和發茶性決定了它比瓷壺或其他壺更需要精心的養護。

新壺的養護

一把新壺使用之前,應先用舊砂布將茶壺外表通身仔細打磨一遍。如果沒有舊砂布,可將新砂布自相磨擦,使鋒頭減退后再磨壺身。但打磨只能適可而止,不可過分,以免損傷壺面。然后洗凈內外的泥粉砂屑,用開水燙過,便可泡茶使用了。新壺注滿熱茶時,不時用干凈的濕布揩拭壺身,時日稍久,壺身便色澤深黯沉靜,發出雅光。使用越久,越是奪目,所以紫砂壺有越用越新的說法。

養壺守則,衛生第一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為了在壺內形成“茶山”(茶漬),使其看來更具古意,便將茶葉留存其中,任其陰干。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將最后一泡茶湯存于壺內,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殊不知,紫砂壺的氣孔結構既擅于吸附茶湯,自然也易于吸收霉菌。尤其在高溫地區,殘茶很快就會變質,不但起不到養壺的作用,反而容易滋生細菌,產生異味。茶湯養壺是一個天長日久的過程,絕非短時之功,正確的做法是每次泡完茶以后馬上用熱水沖洗,并擦拭干凈。

內外兼修,不事二茶

養壺不僅僅是養外表,壺身內壁亦應一并調養,方能收內外兼修之功。養壺的“內功”最重要的就是:一把壺只泡一種茶。泡烏龍的茶壺不宜再泡普洱,泡鐵觀音的壺不宜再來泡大紅袍,即使同是烏龍茶,因品種的不同最好也用不同的茶壺。一般來說,只要茶品的濃淡不同,或香味各異,則最好用不同的茶壺。茶館、茶鋪等茶所,基本都是一茶一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获嘉县| 抚宁县| 天气| 威远县| 台湾省| 浦江县| 罗田县| 新宁县| 许昌市| 中山市| 隆昌县| 昭平县| 大城县| 博野县| 林西县| 友谊县| 抚州市| 麻城市| 博湖县| 香港 | 旬阳县| 平江县| 泸溪县| 维西| 久治县| 郸城县| 兴业县| 敦化市| 南宁市| 富裕县| 武宁县| 长顺县| 儋州市| 镇宁| 名山县| 开平市| 安平县| 庆城县| 苏尼特右旗|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