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學習成績的記憶法
- 張珍
- 749字
- 2021-11-29 09:47:17
了解遺忘的規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有記憶就有遺忘。如何減少知識的遺忘速度,是很多學生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通過研究發現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
那么,對于我們來講,怎樣才叫作遺忘呢?很簡單,就是對曾經記憶過的東西我們不能再回想起來,或者產生記憶的錯誤或偏差,這都是遺忘。
在這個研究中,艾賓浩斯以自己為對象,讓自己學習了一些根本沒有意義的音節,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單詞來的眾多字母的組合,比如asww, cfhhj, ijikmb, rfyjbc等。隨后,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測試自己還能記住多少音節,測試數據如下:
時間間隔及記憶量
剛剛記憶完畢 100%
20分鐘之后 58.2%
1小時之后 44.2%
8~9小時之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8天后 25.4%
1個月后 21.1%
然后,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遺忘的速度在最初的階段很快,后來會逐漸減慢并漸趨于零,即遵從“先快后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后不久進行一次復習,乙組不予復習,一天后甲組的記憶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周后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背后的機理是這樣的: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后,便成為了人的短期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復習,這些記住的東西就會被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復習,這些短期記憶就會成為人的長期記憶,能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
從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中,我們可以得出一點,對于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及時復習,可以抓住記憶的最好時機;經常自測,可以弄清哪些知識沒學好、沒記住,哪些地方容易混淆、有誤差,以便馬上核實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