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西羅馬帝國的崩潰

講中世紀的到來,要從西羅馬帝國的崩潰說起。

我們知道,羅馬帝國一度是輝煌的,統治了幾乎整個西方世界數百年之久,是古代西方世界最強大的征服者。它的遠祖據說是特洛伊人,具體來說就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女婿埃涅阿斯。經過數百年征服,到公元1世紀左右的圖拉真時代已經建立了東起直通波斯灣的美索不達米亞,西到西班牙,北至不列顛和達西亞,南包埃及的龐大帝國,地中海已經變成了羅馬不折不扣的內湖。

與在武功上的隆盛相比,羅馬人在文化上雖然也可稱發達,但缺少創造性,連神都直接來自希臘人,只是改個名字而已。對此羅馬人自己也是承認的,但他們并不以之為恥,反而很是自豪。為什么呢?因為羅馬人雖然文化比不上希臘人,然而講到武功之隆盛,那就遠非希臘人可比的了,就像偉大的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第六卷中,埃涅阿斯的父親安喀塞斯在地府中對兒子說的那樣:

毫無疑問,別人

會把青銅像鑄造得精美無比,

會把大理石刻得栩栩如生,

會在法庭訴訟上說得頭頭是道,

會用規尺計量天體的運行,

會預告星辰的升起。

但你們羅馬人呵,

卻要牢記以威力統轄天下萬民。

這正是你的天才所在——

在世界推行和平之道,

對馴服者寬宏大量,

對桀驁者嚴懲不貸。維吉爾:《埃涅阿斯紀》第六卷第847-851行,楊周翰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

羅馬先是共和國,后來從凱撒和奧古斯都開始慢慢走向了君主專制,成為了羅馬帝國。在帝國的眾多統治者中,最有名的是“五賢帝”,即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庇護和馬可·奧勒留,他們的統治是羅馬帝國征服的頂峰。這五個人的最后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兼皇帝馬可·奧勒留去世后,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康茂德。他與父親太不相像了,他的父親智慧、賢明而勇敢,是個相當理想的賢君,但他卻愚蠢、懶惰而昏庸,是個典型的昏君。從他之后,羅馬帝國就江河日下了。

從這時候起,帝國的大權就落到了那些由屋大維建立起來用以保衛皇帝的禁衛軍手中。他們現在與其說是皇帝的保衛者,不如說是傷害者,甚至隨意立帝廢帝。例如公元235年到284年這49年間,他們廢了足足24個皇帝。這些皇帝當然只是禁衛軍的木偶而已。這情形一直持續到3世紀,這時總算來了一個有本事的皇帝——戴克里先。他除了大力整頓衰退的帝國之外,為了更好地治理,還把帝國劃分為東西兩部,于是原來統一的羅馬帝國現在分成了東羅馬與西羅馬。東羅馬包括希臘及其以東的地方,西羅馬則包括意大利及其以西的地方。東羅馬由戴克里先自己治理,西羅馬則交給他的一個部將,也稱為皇帝,只是西帝要服從東帝。后來,當君士坦丁做了皇帝后,在小亞細亞半島的西端建了新都“君士坦丁堡”,東西羅馬從此成了兩個相互獨立的國家。

中世紀的到來就是從西羅馬帝國的崩潰開始的。

這個西羅馬帝國又被稱為“真正的羅馬”,它的地盤在今天的西方、它的文化傳統也是地道西方的,至于東方的東羅馬,它已經成為一個半東方式的帝國了。

西羅馬帝國如何崩潰了呢?原因并不復雜,無非是兩個:一是內憂,二是外患。

所謂內憂,前面說過,馬可·奧勒留之后,羅馬皇帝大權旁落,連皇帝的廢立都被禁衛軍控制,就像在我國東漢末年被宦官們控制一樣。這樣國家就沒有了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對于一個像羅馬這樣面積龐大、民族眾多的帝國,這是致命的弱點。在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分之后,東羅馬成了帝國重心,治理他的皇帝,像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也不是那么昏庸無能,還能支撐下去。而西羅馬的皇帝則一個比一個無能,帝國也就一天比一天無力了。這就是內憂。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正當西羅馬內憂重重時,它又面臨著一場空前的外來浩劫。

這場浩劫的發起者是一個我們中國人熟悉不過的名字——匈奴。

匈奴本來是生活在我國北面蒙古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們身著短衣,從小生活在馬背上,個個都是勇敢的戰士。像所有的游牧民族一樣,他們的愛好一是打獵,二是征服。他們的首要目標當然是南面的中國,這在我國的戰國時代就開始了,秦始皇筑長城就是為了阻攔匈奴人的南侵。但到了漢朝,我們就不是被動阻攔,而是主動攻擊了。西漢東漢與匈奴之間的大戰、班超、衛青、霍去病這些抗擊匈奴的漢朝大將的名字以及“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早就熟悉了。總之,這些匈奴人最后被我們漢朝的祖先們征服了,他們原來生活的蒙古大草原也成了大漢的國土,匈奴人最后也融化于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之中。

但這些只是“總之”或者“大概”,匈奴人作為一個民族在中國已經被消滅、同化了。但他們并沒有真的消失在世界歷史舞臺。在漢軍的不斷打擊之下,許多匈奴人被迫西遷,把原來生活在那里的大月氏人趕走,那些月氏人只好也往西逃,他們到達印度北部后征服了那里的大夏國,大夏國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印度后產生的希臘化諸國之一。匈奴人繼續東進,經過漫長的歲月,最后到達了遙遠的西方世界,在那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這樣,倘若超越時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古怪的互相追趕的隊形:最后面是追擊匈奴人的漢朝大軍,匈奴人的前面先是月氏人,月氏人逃入印度后,匈奴人前面就是西方的日耳曼人了。這些其祖先從前被漢朝軍隊打得抬不起頭來的匈奴人,到了西方可是如虎入羊群。一位歷史學家是這樣描述這些匈奴人的:

“一經激發怒,他們就奮起作戰,排著楔形隊形,發出各種狂叫聲,投入戰斗;他們敏捷靈活,有意分散成不規則隊形,兵鋒所至,殺戮駭人。他們沒有固定住處,沒有家,沒有法律……他們沒人能說出自己的起源,因為母親懷他在一處,生他在遙遠的另一處,撫育他又在更遠的一處。”轉引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吳象嬰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第181頁。

他們在俄羅斯大草原上三下兩下就將生活在最東方的西方人——日耳曼人的一支東哥特人——打得四散奔逃,東哥特人只好往西飛逃,這下,生活在他們西面的西哥特人就倒了霉了,在東哥特人的攻擊之下——東哥特人為了從匈奴人那里逃命不得不將阻攔他們逃跑的西哥特人打垮。這些西哥特人怎么辦呢?他們只好也往西逃,在他們的西面就是曾經偉大的羅馬了。

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中有一張圖表,說明了匈奴人是如何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通過一條怎樣的路線從中國一直打到西羅馬帝國的。參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同上,第177頁。

這些被東哥特人逼得走逃無路的西哥特人向羅馬帝國請求避難。羅馬人看到他們可憐的樣子,又知道他們其實也是不錯的戰士,可以代羅馬人守衛邊疆,就同意了,讓西哥特人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這是公元376年左右的事。

羅馬人把進入羅馬的西哥特人當奴隸來使喚,殘酷地壓迫、剝削他們。西哥特人忍無可忍,奮起反抗,與羅馬軍隊開了戰,曾經強悍無比的羅馬大軍如今在西哥特人面前卻不堪一擊,公元378年,在亞得瑞安堡一役中,羅馬軍隊慘敗,他們的皇帝瓦魯斯也被趕到一間茅屋里,活活燒死了。

從此,原來對羅馬大軍心存恐懼,不敢放膽攻擊的東哥特、西哥特等“野蠻人”開始肆無忌憚地向羅馬帝國展開了攻擊,由此展開了西方歷史上新的一頁。

西哥特人攻入意大利后,羅馬人抵擋不住,只好獻上大約五千斤黃金、三萬斤白銀、四千件絲袍、三千件皮衣,還有三千斤辣椒求和。西哥特人暫時答應了,但才過了幾年,又兵臨羅馬城下,這次他們毫不手軟地發動了總攻,打下了羅馬城。

羅馬,這座“永恒之城”淪陷了。

后來這些西哥特人又占領了帝國在西班牙和高盧西部、南部的領土,建立了西哥特王國。

西哥特人之后,另一支日耳曼人汪達爾人也攻入了西羅馬,他們一直打到非洲,在北非原來羅馬帝國的領土上建立了汪達爾王國。這些汪達爾人后來又橫渡地中海,像西哥特人一樣打下了羅馬城,他們可沒有西哥特人那么“文明”,在他們的大劫之下,羅馬幾成廢墟。

現在英文里還有一個詞“vandal”就來自于汪達爾人,意思大家不難猜測,就是惡意破壞、摧毀文物之意。

經過這些野蠻人的破壞,羅馬帝國元氣大傷,奄奄一息。

但羅馬帝國最后的毀滅者不是羅馬的“外敵”,而是“內奸”,這“內奸”就是羅馬軍隊內部的日耳曼禁衛軍。

像我們前面說過的,這些日耳曼人勢力日漸強大,最后大到連皇帝的廢立都要由他們說了算。一開始他們還是讓羅馬人來做皇帝,自己掌握大權就夠了。后來他們發覺與其這樣,還不如干脆自己做皇帝來得痛快。

于是,公元476年,羅馬日耳曼軍人的首領奧多亞塞,據說他也可能是個匈奴軍人,廢黜了最后一個西羅馬帝國的皇帝羅慕洛斯·奧古斯都。

這樣,“偉大的羅馬”在誕生了千年之久、稱雄了數百年之久后終于壽終正寢了,它的離去標志著西方歷史上一個新時代——中世紀的來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赤城县| 师宗县| 历史| 双桥区| 冀州市| 璧山县| 都兰县| 镇平县| 育儿| 木兰县| 通山县| 平罗县| 城市| 霞浦县| 平谷区| 凌源市| 镇赉县| 南和县| 北川| 青川县| 东城区| 长治市| 巴彦淖尔市| 嘉祥县| 德化县| 阿荣旗| 宁蒗| 潮州市| 辉南县| 台南市| 康定县| 股票| 绥阳县| 崇仁县| 玉林市| 阜宁县| 航空| 儋州市| 方山县|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