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任務目標:論現象學和實存主義

這本書面臨的一個主要威脅是:它沒有天然的邊界。因此,我首先需要明確我的宣稱。但我也想提供一些規劃的理由。我寫作本書的主要目的是:用簡短與可靠的方式向當代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專業的學生展現他們領域中主要的現象學哲學潮流。當然,本書涉足的領域僅僅是一個包含了整個現象學哲學的龐大領域的一部分。我沒有必要重復我在過去著作2中已經提供的信息。

因此,盡管我不想用大量的注釋來打擾耐心的讀者,但讀者們應該知道的是:如果要完整地解讀這本書的情境,就要去讀我對哲學現象學的整個導論(《現象學運動》)。如果不想讀那本書,也可以讀我關于現象學的論文(首先發表于《不列顛百科全書》1966年版)。

然而,即使是在這本書中,我還是要讓讀者獲得我之前研究想要促進的對整個現象學的有效理解。也許,關于現象學與實存主義的關系,某種簡化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盎格魯-美國世界,二者即便沒有融合在一起,也已經形影不離了。我盡力想讓二者至少是有區分的,即使只是為了使我的工作合理化。對于按照編年次序的主要姓名和事件,讀者可以參見下面的圖表。

現象學源于一種比感覺式(sensation-bound)的實證主義所能允許的要更為一般地發展廣泛體驗概念的努力?,F象學的格言“回到實事本身”(to the things)要求:離開概念和理論,轉向實事在其主觀充實性(subjective fullness)中的直接呈現。現象學的主要先驅布倫塔諾提出了描述心理學或描述心理診斷(psychognostics)的思想。胡塞爾首先重申了數學和邏輯學對抗單純歸納心理學的力量,然后發展出了新的基礎科學概念——它作為其他研究的支撐點,以對純粹意識結構的直觀考查為基礎,并以對我們自然和科學世界的實在信念的特殊懸擱(所謂的現象學還原)為條件;現象學建構依據意向行為和意向內容而得到詳細的研究(“先驗現象學”,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以普凡德爾和舍勒為代表的、年代較早的現象學運動,特別強調探索本質結構以及現象當中與現象之間的本質聯系。海德格爾在對實存意義的追尋中,嘗試提出了一種擴大的闡釋現象學,把揭示人類實存的意義作為他目標的第一步。

在這個階段,現象學開始與實存哲學(philosophy of existence)融合;實存哲學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克爾凱郭爾以及更遠,并且得到了雅斯貝爾斯的哲學支持。然而,雅斯貝爾斯反對哲學中的現象學,因為這種現象學有科學的意圖。實存哲學的主要關注點是實質的,而不是方法論的。然而在法國,現象學與實存哲學在馬塞爾尤其是在薩特那里發生了融合。他們對現象學與實存哲學的綜合,促使人們采納了“實存主義”(existentialism)這個術語?,F象學實存主義作為以現象學為基礎的人類實存哲學,在梅洛-龐蒂那里得到了最有說服力的表達。

對這些發展的研究,不能提供一個統一的現象學概念。一開始人們會看到各種各樣沒有共同特性的、分散的現象學家。盡管如此,我還是努力去標出現象學的本質特征。描述現象學(descriptive phenomenology)就是以鮮活和系統的方式,去直觀、分析和描述直接體驗數據的努力。本質現象學(eidetic phenomenology)是在對直接經驗數據進行想象變換的基礎上,探索直接體驗數據的本質結構。表象現象學(phenomenology of appearances)特別注意現象呈現的不同視角和模式。建構現象學(constitutional phenomenology)考察的是現象在我們意識中的顯現方式。闡釋現象學(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嘗試解釋現象的意義,尤其是人類此在(Dasein)的意義。

盡管在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中,現象學和實存主義不是同一的,但二者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緊密聯合,還是會促使我簡要地給出解釋,即在與“現象學”的聯系中,我是怎樣使用更加時髦的“實存主義”這個術語的。實存主義是現象學運動開始很久之前的實存思考的結果,而它的基本定義和中心主題是“實存”(existence)??藸杽P郭爾在新的意義上,以比過去更有限的方式、白話及哲學式地來使用這個術語,表達了個體去體驗其在世界中實存的方式。這種對于被忽視現象與關鍵現象的關注,沒有讓實存主義成為任何特定的進路??藸杽P郭爾顯然不是“科學的”,尤其不是在黑格爾意義上的“科學”,而且雅斯貝爾斯摒棄了所有的客觀化,包括歸屬于胡塞爾現象學的客觀化。因此,新的現象學實存主義不同于原始實存主義的地方在于:新的現象學實存主義堅持,現象學的方式可以通達實存,并且實存可以作為本質結構中的現象而得到研究。在這個過程中,現象學方法在闡釋而非描述的方向中,經歷了進一步的發展,而這導致了一些方向論的差異。

實存主義者的現象學(existentialist phenomenology),或者出于對主題的強調,最好是說“現象學實存主義”,不同于現象學心理學。非實存的現象學心理學也是有的,因為“心理的”與“實存的”是不一樣的。非實存現象的主要例子可以在諸如觸覺或味覺這樣的知覺領域現象學中找到,即使這些知覺也有實存意義。

這本書與之前類似的書一樣,主要宗旨是提供幫助。我只是邀請讀者,但不期待讀者從頭到尾地研究這本書。我希望自己能夠提供一個有普遍主題的連貫故事。但是,我不會弄巧成拙而且自大地認為,許多讀者會告訴潛在的讀者:他們在有權對這本書進行評判之前,必須讀完書中的每一個字。每個讀者都可以自由地閱讀他在特定時間可以消化的部分。我甚至希望當讀者走向禁區時,我能夠向他們呈現足夠的景觀。

在嘗試滿足讀者對我的期待時,我首先要討論我標題中的名詞。我是從寬泛的意義上來理解“現象學”這個詞的;現象學就是由胡塞爾最初的合作者團體及其繼承者們倡導的進路,而且這些人把“回到實事本身”的格言解釋為忠實地描述直觀所獲得的東西,包括特定現象及其本質結構。這種寬泛意義不同于研究這些現象顯現方式的嚴格意義,以及胡塞爾現象學還原(即對直接給予之實在信念的“加括號”或懸擱,而它將走向“先驗現象學”)所指的最嚴格意義。另一方面,我所指的現象學不是最廣義上的現象學:它包括了所有不論與現象學運動是否無關,但有意或無意采納了上述一個或其他技術的人。更具體地說,我的計劃是揭示1910年左右胡塞爾在理智的時間框架內所倡導運動中的角色。除了胡塞爾本人,這個運動還包括他最初的合作者:普凡德爾、萊納赫、蓋格爾、舍勒以及他們的繼承者,海德格爾與法國的現象學家。但我排除了諸如邁農及其格萊茨學派這樣有影響的人物,盡管他們走在類似的道路上,并且經常與廣義上成熟的現象學是并行的,同時也不排除他們富于啟發性的思想。

如果我把本書的框架擴展得更寬,并且收錄諸如詹姆士這樣的現象學運動的先行者和啟示者的話,那么這不僅會使這個方案變得難以處理,而且會削弱我的這項嘗試:即盡可能清晰地說明具體的哲學運動是怎么影響諸如心理學這樣的研究領域的。然而,如果我走到另一個極端:把現象學的范圍窄化為胡塞爾的、最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那么就會使我的努力稀釋為細流——考慮到胡塞爾持續增長的、否定他之前甚至之后以及圈內外追隨者的純化傾向。這還會排掉一些最有創造性的解釋,并導致對胡塞爾的誤解。然而,盡管本書會在廣義上來解釋現象學,但還是會特別注意最嚴格意義上的現象學。

我覺得沒有必要陳述我對標題中“心理學”這個詞的解釋。我認為對于心理學本質的任何哲學表達,都有尚未解決的(如果不是不可解決的)問題,而且我只是想這樣來理解“心理學”:我會考察今天以“心理學”之名而進行的經驗領域的研究。我保留對以下這個問題的看法:人們是否可以在有機體行為的意義上來充分定義“心理學”領域中的研究——這個定義如果沒有提出“行為主義”(對它的現象學重釋,是當前方法論爭論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的意義問題,那么就直接提出了“有機體”和“行為”的意義問題。

為了這本書的目的,我還必須解釋我是怎么來定義“精神病學”這個術語的。首先,盡管我必須使標題簡單一些,但讀者應該明白:我想包含精神病理學(或異常心理學)在內——它是對異常心理現象的研究。我不想把精神病理學(psychopathology)與精神病學(psychiatry)的區分最小化——歐洲傳統很重視這種區分。然而,二者之間的聯系是很緊密的。胡塞爾在《邏輯研究》第1卷區分了實踐邏輯與理論邏輯,而這種區分使人們可以理解:作為技術的實踐邏輯依賴理論邏輯。就此而言,盡管我使用了更流行的術語“精神病學”,相比精神病理學研究的治療意義,我還是要更強調精神病理學的基礎,并且我強調的當然不是精神病理學的“實踐”。

然而,更重要的是去揭示:在現象學的視域中,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之間的區分有了新的表現。這實際上是本書將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這兩個領域聯系在一起的最好理由(這兩個領域都龐大得無法用一個人的精力去應付)。在現象學進入之前,把正常心理學和異常心理學劃分為有時候甚至不在同一校園內的兩個學科,是會引起不安和懷疑的。這里不討論:為什么在心理領域中對正常心理學和異常心理學研究的劃分,比在軀體領域中要更寬廣?,F象學沒有打破這些邊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可能起了主要的作用。總體上,最初主要是基于醫學方面的原因。然而,現象學對于所有正?,F象和異?,F象都有不偏不倚的興趣,并且無假設地面對諸如正常和異常二分的問題;現象學會加速這種潮流,因為它不僅把正常和異常的分離還原為譜帶的對立,而且有助于揭示正常和異常的共同根源?,F象學精神病理學家尤其在不承認正常和異常的整體區分的程度上,侵入了現象學心理學的領域。絕大多數現象學精神病理學家顯然覺得:他們必須建構自己的心理學。即便這不完全適用于雅斯貝爾斯,也適用于賓斯旺格和他大多數的追隨者。

我渴望指出這一點,因為我預計人們會對我將本書分為兩部分而產生誤解。首先,第一部分只涉及心理學家,而第二部分只涉及經過選擇的精神病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然而,如果人們更仔細地看第二部分的部分內容,那么他們就會發現:尤其是在臨近結尾處,有若干臨床心理學家被列入精神病學家。盡管第二部分中的引人注目的人物確實是原來帶有醫學背景的精神病理學家,但第二部分的目的(如它的標題所表明的)是深入研究將現象學引入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關鍵人物。這個事實不是偶然的:精神病學家呼喚超越心理學家的強化研究。因為(尤其是在臨床領域中)精神病學家需要新的、只有從精神分析和現象學出發的新式心理學才能提供的基礎。在這些情況下,我不想主張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分離,因為這種分離甚至在現象學進入這個領域之前就消退了,并且在現象學的新視域中變得更加曇花一現。

接下來,我應該解釋一下:由看似中性的介詞“在……中”(in)所暗示的現象學與心理學-精神病學之間的關系。主要的意義是:現象學哲學不僅從外部影響到了心理學和精神病學,而且侵入了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并且堅實地植根于它們內部。我想要盡可能具體地探尋現象學對于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滲透。有時候人們可以通過文獻來進行探尋,至少是在那些在意引用的科學家那里。然而,引用不是可靠的尺度,并且會由于各種相關和不相關的原因而陷入困頓。另外,有的學者、哲學家和科學家否定甚至鄙視這種“學習”裝飾。在某種意義上,這甚至是好的現象學,因為它面向實事本身,并且沒有(或者至少不是主要地)面向文字來源。在諸如現象學這樣的例子里,在第一個滲透時期過后,(現象學對于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影響變得如此普遍,以致現象學成了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組成部分,盡管不幸的是,現象學也經常被稀釋和曲解?,F象學“存在”的真正尺度是其在(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研究進程中的積極角色。因此,我們不僅要去尋找借用(或盜用),而且要去尋找以對現象學輸入的增加和修正為形式的、對現象學啟發的創造性使用。簡而言之,我的計劃是去考查:現象學哲學在多大程度上成為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中的一種動力,而不是作為外部的入侵者。

本書的另一特征是值得強調的:它不是一本否定的著作,不是任何明確或不明確的論文。我說的不是現象學運動或20世紀的心理學。這種模棱兩可性超越了風格。因為我不想承諾:當前的陳述是詳盡無遺的,不論作為入侵者的現象學運動,還是作為被入侵者的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由于我在背景、時間和愛好上的局限性,我不可能提供詳盡無遺的陳述。我甚至懷疑我有這樣的愿望。我相信人們需要的不只是一本入門手冊,而是在主導主題和潮流深度上的研究。填補鴻溝并追蹤較小的發展,是相對容易和更有意義的。但是一個像我們這樣枝繁葉茂的領域,最好是不要有太多的變種和分支,因為它們甚至會干擾這個領域的成長。如果我可以更濃縮地描述一些更成熟的結構,并使這種研究保持開放,那么這就夠了。我想要提供的確實不只是武斷的選擇和散亂的例證。但是例證的代表性不能阻礙人們對于較少為人所知的人物及研究的好奇心。我的知識最好是這樣的:我總是試圖去揭示,我們在哪里可以期待發現較少為人所知的人物及研究。我的整個目標就是簡化對不斷生長中的研究邊界的把握,并最終簡化對現象本身的把握。

為了闡明我的這個心理學與精神病學中的現象學導論中的嚴重鴻溝是什么,我想以普萊辛那(Helmuth Plessner)為例。普萊辛那的核心關注是哲學人類學,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含糊定義的領域包括了現象學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尤其是在普萊辛那這里)。在承認這種疏漏的同時,我想要為自己進行一些辯解:

1.普萊辛那的主要基礎是哲學,而不是心理學或任何科學;他本身更適合放在我的《現象學運動》那本書中,或者最多是放在本書的第一章中,因為這一章評估了哲學家們對于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領域的貢獻。

2.盡管在1914年時,普萊辛那是胡塞爾在哥廷根大學的學生,并且他還與科隆大學的舍勒保持著聯系,但是顯然他不僅把胡塞爾現象學而且把整個現象學的思想都嚴重地誤解為哲學了。他頂多認為現象學描述在人類學哲學的開端是重要的,但現象學描述需要得到狄爾泰式闡釋的補充。

3.普萊辛那著述中,尤其是他的論有機體生命和人的層次的書,他對于笑和哭的研究,3還有他關于有機體生命之位置性(被其他環境所環繞和點燃)以及人的古怪性的其他研究,有很多值得現象學家注意的啟發性思想。但是,我們還是很不清楚,這些發現距離作為現象學觀察和描述的基礎有多遠。尤其是在對作為人類行為之局限性的笑與器的重要研究中,人們不知道對主觀體驗中真實進程的具體描述是什么,而只知道這些行為形式的條件和意義。

對于現象學在普萊辛那人類學中地位的討論,我想建議讀者們去讀顯然得到普萊辛那本人贊許的哈默(Felix Hammer)的研究。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源市| 东明县| 兴海县| 沙坪坝区| 栖霞市| 砚山县| 察哈| 行唐县| 洪雅县| 电白县| 淮滨县| 沂南县| 新郑市| 高密市| 密山市| 石台县| 汤阴县| 安乡县| 阳西县| 罗田县| 鸡东县| 西青区| 弥勒县| 淅川县| 通州市| 北京市| 江油市| 云阳县| 湘西| 浦北县| 衡水市| 金塔县| 梅州市| 长白| 福安市| 琼中| 通州市| 思南县| 兴山县| 攀枝花市|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