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中的現象學
- (美)赫伯特·斯皮格爾伯格
- 833字
- 2021-11-30 16:55:58
[13]保羅·利科(1913—2005)
利科(Paul Ric?ur)的仍未完成的代表作《意志哲學》(Philosophie de la volonté),有意志現象學的基礎,尤其是第1卷——對互惠關系中實踐行為的志愿與非志愿因素的描述研究。20這本書實際上代表了描述現象學的復興,而且部分地以利科所欣賞的普凡德爾的工作為基礎。但是,利科也大大擴展了普凡德爾的工作,因為利科對意志的研究,是一個最終意義在形而上學與宗教哲學的更大方案的一部分。另外,利科不滿足于描述現象學,但他把這種新進路作為了探索直接描述不可通達的現象方面的闡釋學。因此,擴展現象學的可能性與需要,促使利科去探索現象學視角中精神分析對闡釋學方法的使用。利科在這么做時堅持認為:人們必須嚴肅地對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而不能稀釋它,正如許多新弗洛伊德主義者所做的那樣。
利科論弗洛伊德的專著式論文21主要嘗試對弗洛伊德的事業進行哲學的解釋。但是,他最終的目的是用他自己的哲學去闡明闡釋學的觀念。現象學是在認識論上對弗洛伊德勇敢事業進行辯護的方法之一。在檢查將現象學納入科學方法論的類似嘗試之后,利科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胡塞爾及其追隨者(如梅洛-龐蒂、德·瓦倫斯)的現象學,才能容納弗洛伊德的無意識概念。但是,利科沒有抹殺這個事實:弗洛伊德的最終目的與方法完全不同于胡塞爾。因此,盡管現象學能夠為精神分析提供基礎,但現象學不能支持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必須從別的地方尋找支持(如黑格爾的現象學)。
除了意志領域,利科也對“情緒”(sentiment)、尊敬(respect)和同情(sympathy),進行了現象學的關注。但是,這樣的心理學研究通常是在對人的哲學(最終是宗教哲學)的更廣泛興趣中進行的。
利科的最終目標是超現象學的(transphenomenlogical)。但是,他研究現象的方法,以對經典現象學(尤其是科利非常熟悉的胡塞爾現象學)的堅實知識與應用為基礎。然而,馬塞爾的哲學,在最終目標上甚至有可能更為依賴胡塞爾現象學。迄今為止,利科對心理學的貢獻在哲學圈外還沒有很大影響。但是,有證據表明,他對海德堡學派的一些精神病學家(如艾伊與馮·拜耶)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