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悲劇哲學

尼采的《悲劇的誕生》主要討論悲劇時代的“悲劇藝術”。或問:在前蘇格拉底的悲劇時代,有沒有與“悲劇藝術”平行的“悲劇哲學”呢?尼采的回答是:當然有啰。那么,這種“悲劇哲學”的本質和特征是什么?它與“悲劇藝術”的關系如何?這是尼采進一步要考慮和討論的問題。《悲劇的誕生》畢竟以藝術為主題,未及處理此類課題,但在稍后的筆記和論稿中,尼采著手處理這個題目;在尼采的巴塞爾遺著中有《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一篇(成稿時間大約在1872年秋季—1873年春季之間),更是試圖系統地探討“悲劇哲學”的,只是未能完成。

尼采甚至認為,如若悲劇時代只有“悲劇藝術”而沒有“悲劇哲學”,則這種文化也難言完美,仍然是一種失衡、失控的文化。在尼采關于希臘哲學和藝術的本質的描繪中,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仍舊是他所使用的“馴服”或“抑制”(B?ndigung)一詞。尼采所說的“馴服/抑制”是一種駕馭,一種協調性的發揮。在尼采所謂“馴服性協調”意義上,藝術與哲學就處于相互配合又相互分離的狀態中,一種既相互親近又相互區分的狀態。誠如尼采所言,“藝術與古代哲學的內容是相同的,但在哲學中我們看到了一種用來馴服知識沖動的孤立的藝術因素”24

哲學的本質和使命是什么?哲學家的工作究竟是何種性質的工作呢?對此,尼采有如下回答:“哲學家應該做些什么?處在這蜂擁而去的蟻群的中間,他必須強調存在問題,強調所有永恒的問題。哲學家應該認識我們需要的是什么,而藝術家則應該把它創造出來。”25哲學是“認識”(顯然不是狹義科學的意義上的認識),藝術是“創造”——這是尼采對于哲學的第一重規定。從這個規定出發,尼采進一步認為,哲學家所做的工作必然是“否定性的”,他不能創造文化,但可以為文化“開路”,或者可以“弱化”文化,從而把它“保存”下來,或者可以毀掉文化。“對于一個文化或宗教中的所有肯定因素來說,他[指哲學家]的所作所為都是溶解性和破壞性的(就是當他試圖建設時也是如此)。”26

藝術是文化中的“創造”力量;而相對而言,哲學并不“創造”,而是文化中的“保存”力量。如果說藝術是肯定性的、積極的,那么哲學就是否定性的、消極的。27作為文化中的“消極”力量,哲學的基本功能是“保存”藝術文化的創造成果。“保存”意味著篩選、消化,也意味著調節、抑制。哲學對于文化的意義就在于馴服、抑制知識沖動,其目的和任務就是要幫助支持一種藝術文化,防止全面放任狀態。

如此看來,一種完美的文化狀態就應該是藝術文化與哲學文化——或者用海德格爾的講法,詩與思(Dichten und Denken)——的和諧共生、互助互為的文化。也正因為這樣,藝術的命運也就是哲學的命運。就希臘而言,尼采把“悲劇的隱退”與“哲學的終結”看作同一個事件。28而在后蘇格拉底時代里,藝術和哲學都處于失控、失度的放任狀態中了。這種失控狀態的最明顯標志是科學理性的過度發展(知識沖動失控)以及科學對藝術的擠壓。

于是,尼采開始了對蘇格拉底的深揭猛批。

哲學是對知識沖動的馴服。因此,有沒有成功地控制知識沖動,就成了區分前、后蘇格拉底哲學家的第一個標準。顯然在尼采看來,悲劇時代的早期希臘哲學家們很好地馴服了知識沖動,而蘇格拉底之后的哲學家們卻失卻了這種馴服。“偉大的古代哲學家是普通希臘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蘇格拉底之后他們卻形成了諸派別。哲學慢慢從手中丟掉了控制科學的權力。”29進一步,尼采認為,早期希臘哲學具有真正的政治意義,當時的哲學家們是實踐性的,是積極介入的,是與希臘生活打成一片的,而蘇格拉底之后的希臘哲學家卻蛻變了,變成自我中心的、個人主義的了,這也是區分前、后蘇格拉底哲學的標志。

在一則題為“科學和智慧的沖突”的筆記中,尼采比較前蘇格拉底哲學與蘇格拉底(以及后蘇格拉底)哲學,全面提示了早期希臘哲學的區別性特征:“(1)早期哲學是藝術的姐妹。她對于宇宙之謎的解答經常受到藝術的啟發。音樂和造型藝術的精神。(2)早期哲學不是生活的其他部分的否定,而是從它們中間生長起來的奇妙的花朵,說出了它們的秘密(理論和實踐)。(3)早期哲學既不是極端個人主義的,也不是幸福論的:它沒有可惡透頂的幸福要求。(4)就是在他們的生活中,這些早期哲學家也比后來的哲學家更有智慧,而不是單純的冷靜、謹慎和正確。他們以一種豐富和復雜得多的方式描繪生活,不像蘇格拉底分子,只是簡化事物和使它們庸俗化。”30

對于尼采做的這番描述,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兩點。首先,在尼采看來,早期哲學與藝術的關系并不是敵對的關系,而是親如姐妹的關系(當然尼采不至于否認哲學與藝術的區別)。但在后蘇格拉底哲學家那里,哲學就不能與藝術相親相愛了,而是滿懷敵意了。用尼采自己的說法,“蘇格拉底分子對于遍地盛開的藝術之花不是滿懷敵意就是板起一副學究的面孔。而早期哲學家卻在一定程度上是為創造悲劇的那種沖動所支配的”31

其次,尼采認為早期哲學是非道德主義的,沒有他所謂的“可惡透頂的幸福要求”。道德主義的根源在于個人主義,其始作俑者是蘇格拉底。尼采最討厭蘇格拉底,稱之為“民族的丑八怪”“頹廢的典型”等。蘇格拉底簡直就是美好的希臘文明墮落的罪魁禍首了。尼采說,像蘇格拉底這樣“強大的怪物”有一個就夠了,就足以對民族文化造成無可挽回的毀滅性后果了。“蘇格拉底完成了希臘的自我毀滅。”32因為從蘇格拉底開始,“對于自己的焦慮變成了哲學的中心”。個人過于關注自己,公民社會無以保存了。

尼采列述了蘇格拉底對希臘文化的不良影響,蓋有如下五大罪狀:“(1)他摧毀了倫理判斷的樸素的客觀性。(2)消滅科學。(3)沒有藝術感。(4)把個人從其歷史聯系中揪了出來。(5)并且促進了辯證的啰嗦和饒舌。”33有了這幾項,蘇格拉底差不多就毀掉了整個悲劇時代的希臘文化,亦即在尼采看來各種沖動得到了有效抑制,尤其是藝術與哲學相互協調的完美的希臘悲劇文化。而歸根到底,尼采把蘇格拉底視為“樂觀主義科學精神的原型和始祖”,因為正是在蘇格拉底那里最早形成了一種牢固的“知識信仰”:“對自然界可知和知識萬能的信仰。”34

顯然,以尼采之見,也只有在后蘇格拉底的哲學和科學時代里才會形成藝術與哲學的對立和沖突,也才會有柏拉圖對詩的貶斥和對詩人的放逐。而為了“撥亂反正”,尼采強調藝術,因為只有藝術能夠拯救我們,只有創造才能夠拯救我們。目的仍然是要馴服科學,是要抑制知識沖動。在《悲劇的誕生》時期的筆記中,尼采這樣寫道:“除非借助于藝術,我們現在就不可能控制科學。”“我們現在用藝術來反對知識:回到生命!控制知識沖動!加強道德和美學本能!”35尼采此時的思想鐘擺偏于藝術一邊。

尼采為此構想了一種新的藝術家類型,所謂“哲學家—藝術家”(Philosophen-Künstler)——或者我們干脆可以稱之為“哲學詩人”——,他能夠創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來填補“空缺”。36什么叫“哲學家—藝術家”呢?顯然是指在尼采所謂的藝術與哲學、創造與認識的交互關系中的藝術家類型,是哲學世界里的藝術家。這種藝術家類型具有至高的幻想和激情,而同時又具有哲思親緣性。

在“知識沖動”失去控制的科學時代里強調藝術對于文明的拯救力,這誠然可以說是一種矯枉過正的策略了。但一種文明的理想狀態仍然是藝術文化與哲學文化(詩與思)的協調共生。對個體來說亦然,個體詩性與思性、藝術與哲學兩個要素的協調發展,正是個體臻于和諧完美狀態的通道。所以,尼采說自己的“總任務”是:“表明生活、哲學和藝術之間如何能有一種更深刻的和意氣相投的關系……”37無論是否哲人或藝術家,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面臨這項任務的挑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泰县| 龙州县| 邛崃市| 衡东县| 卫辉市| 察雅县| 曲麻莱县| 盱眙县| 京山县| 华宁县| 长宁县| 大荔县| 通海县| 青神县| 德庆县| 广饶县| 句容市| 天气| 青浦区| 崇礼县| 白沙| 玉树县| 芦山县| 长丰县| 平山县| 青神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六盘水市| 盐亭县| 东平县| 呼伦贝尔市| 中西区| 郎溪县| 石嘴山市| 新余市| 舟曲县| 三门县| 海口市| 楚雄市| 藁城市| 库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