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事有妙招
- 石地
- 2654字
- 2021-11-25 14:33:39
6.請將不如激將藝術
俗語所說的“請將,不如激將”,故也可俗稱“激將法”。這是用來引發別人在不愿表態、講話時,講出話來的一種有效方法,借以打開對方的“話匣子”。其實,在影視、劇排練場上,導演經常以這一方法,來激勵演員在真恨、真悲、真哭的情境中說出話來。在外交、商務談判中也不乏用這種方法,以一語刺激對方作出有利己方的反應。激勵法的類型,按激勵的內容、形式可分為:反語式激勵法、貶低式激勵法、及彼式激勵法等三種主要類型,在辦事時使用這三種方法往往能起到“請君人甕”的效果。
(1)反語式激勵法
是以正話反講,用故意扭曲的反語信息和反激的語氣表述自己意念,以激起對方發言表態,達到預期目標的方法。例如,一家中外合資公司的總裁與一家鄉鎮企業廠長的洽談:
廠長:“總裁先生贏利的魄力,的確比我們這些鄉下佬大得多,簡直是一個大如牯牛,一個小如毫毛。這么大的魄力,雖然讓我們佩服,但我們實在不敢奉陪,只能收回土地,停止合作?!?/p>
總裁:“好吧,我再讓利一成!”
廠長:“不行,按我方投資比例,應當讓利兩成?!?/p>
總裁:“行,本公司原則上同意……”
上例中,廠長不說對方“黑心貪利”,而說其反語“魄力大”,又以“不敢奉陪”的“哀兵”戰術以退為攻,激發對方就范人甕。
(2)及波式激勵法
是以一種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心理效應,激發對方做角色對換,設身處地同意他人的語言反饋。
一位女公關人員負責陪同一位澳門華僑公司女經理在上海參觀游覽,上司關照這位女公關人負,要設法回請款待一次女經理。結果,在參觀游覽城隍廟時,經過兩家飯店,這位公關小姐向華僑女經理詢問兩次:
“夫人,肚子餓嗎?”
華僑女經理客氣地搖搖頭,兩次詢問都未成功。后來,出了城隍廟,經過“老飯店”,公關小姐眼看女經理就要登車回賓館就餐了,于是她換了一種說法:
“夫人,早上出來,怕您等我,我未及吃早飯,只吃了兩三塊餅干,就來接您了,現在我倒餓了,請您陪我吃點好嗎?”
華僑女經理聽了,欣然點頭。倆人步入“老飯店”
及彼式的激勵成功,正在于由己及彼,再由波及己的有效反應。
(3)貶低式激勵法
這是說話人的一種善意貶低他人,促使發話生效,引起生動的言語激勵方法。
例如:晚餐的聯誼舞會上,一位女賓邀請某中年男經理跳舞,對方以“我不會跳”或“跳不好”來推托。于是女賓就說:“哪是不會跳,您八成是‘妻管嚴’,怕跳舞回家,被太太知道挨整吧?……” 對方被貶受激,仰頭大笑,終于邁出舞步。
某廠改革人事制度,招聘車間主任,—人們都希望一位年輕有為的技術員受聘,可這位技術員就是猶豫不決。一位老工人沖著他當眾發了言:“我說你啊,廠里花了上萬元送你上大學,學了一手本領,連個車間主任都不敢當,真是窩囊廢!” 結果這個技術員一激之下,終于揭榜出任了車間主任,果然不負眾望。后來,他在一次授獎表彰大會上談體會時說:“廠里出錢培養我,車間廣大工人師傅信任我,我怎么能甘當一個窩囊廢呢!”
7.一邊說話一邊辦事的語言藝術
開口托人辦事兒畢竟是件難事,但如果掌握了技巧,難事也就變得容易了。下面給你介紹幾個絕招。
(1)借別人的國說自己的話
“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和楊虎城頻繁晤面,都有。C對蔣發難??稍趯Ψ經]亮明態度之前,誰也不敢輕易開口。眼看時間越來越近,雙方都是欲說還休。楊虎城下面有個著名的共產黨員叫王炳南,張學良也認識。在又一次晤面中,楊虎城便以他投石問路,說道:“王炳南是個激進分子,他主張扣留蔣介石!” 張學良及時接口道:“我看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于是兩個聰明的將軍開始商談行動計劃。
就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變就發生了。問者自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
(2)用虛話、實話轉換說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應是為人的一條原則,直炮筒子未必處處受歡迎,特別有時連自己也不明白要說的是不是實話,那該怎么辦呢?
虛虛實實,轉換自如,毫不唐突,不失為是良策。
(3)繞個彎子套對方說話
有時,一些話自己說出來顯得尷尬,這時,誘導對方先開口無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準備借助于好友越某的路子做筆生意,在他將一筆巨款交給趙某的第二天,趙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人了兩難境地:若開口追款,太刺激趙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難以支撐。
幫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這樣對趙夫人說的:“真沒想到趙哥走得這么早,我們的合作才開始呢。這樣吧嫂子:趙哥的那些關系戶你也認識,你就出面把這筆生意繼續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時候盡管說,吃苦花力氣的事情我不怕?!?/p>
看他,絲毫沒有追款的意思,還豪氣沖天,義氣感人,其實他明知趙妻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干下去。話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氣,卻不熟那些門路;困難不小又時不我待。
結果呢?趙妻反過來安慰他道:“這次出事讓你生意上受損失了,我也沒法干下去,你還是把錢拿回去再找機會吧?!?/p>
(4)用客氣的語言去辦事
托人辦事兒既然有求于人,因此開口說話就需要客氣一些,那么怎么說話才算客氣呢?
以商量的口氣把要辦的事兒說出來,如:
“能不能快點把這事兒給辦一下?”
“這事兒給辦一下是不是可以?”
裝做自己沒把握,把請求、建議等表達出來,給對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
你可能不愿意去,不過我還是想麻煩你去一趟。
在別人或者向別人提出建議時,如果在話語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備有關條件或意愿,那就不會強人所難,自己也顯得很有分寸。先提出部分要求,以便對方順利接受,然后再步步深人。例如:
你幫我解決這一步就可以了,其余的我自己想辦法。
我們確實經常發現,人們在提出某些請求時往往會把大事說小,這并不是變著法兒使喚人,而是適當減輕給別人帶來的心理壓力,同時也使自己便于啟齒。
謙遜便是禮貌,通過抬高對方、貶低自己的方法
把有關請求等表達出來,顯得彬彬有禮、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辭了,弟子們都在恭候呢!
請求別人幫助,最為傳統有效的做法是盡量表示虔誠,使人家感到倍受尊重,樂于從命。
有些辦事兒要先把問題的難度說出來,讓人覺得你是不得已而為之,明知自己知道不該說但還得說。例如:
真不該在這時候打攪您,但是實在沒有辦法,只好麻煩您一下。
我知道你手頭也不寬裕,不過實在沒辦法,只好向你借一借。
如果,把托人辦事兒的原因說出來,向對方交個底,就會引起對方好感,令人欣然接受。例如:
隔行如隔山,我一點兒也不知道人家那邊的規矩。你是內行,就替我辦了吧!
如果,表示請求對方諒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愿望或請求等表達出來,以免過于唐突,則叫起來更覺得容易接受。例如:
恕我冒昧,這次又來麻煩你了。
請求別人原諒,這是禮貌語言交際最有效的方法。人們常常使用這種方式進行交流,顯得比較友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