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一時,上下兼顧
一個正常的人取悅上司是容易被人理解的。但是,懂得厚黑學的領導者絕不主張只顧上,不顧下,而是強調要“上下兼顧”。
1、只有兼顧“顧下”,才能做到真正的“顧上”
顧上不顧下,易失去人心,更搞不好工作,最終也不會取得上級領導的信任。得人心者得助,得人心者久。部門領導應把顧上與顧下結合起來,才能做到真正的成功。
這個道理,我們正是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個簡單事例來加以說明的。我們走起路來是不能只顧目標,不顧腳下的,如果我們只顧盯著自己的目標,不看腳下是否有些坑坑洼洼或者絆索陷阱,那么我們很容易摔跟頭,不但最終到達不了目標,反而會使自己遍體鱗傷,鼻青臉腫。與領導搞好關系,也要“顧下”,便是這個道理。但許多人卻并未領悟這樣一個樸素的真理。
只顧上,不顧下,會給你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實是失敗之道。
首先,你容易丟失群眾。群眾是最痛恨那種對上級笑臉相迎、曲意巴結,對下級冷若冰霜、不聞不問的領導的,這樣你便失去了自己的根基,即使是可以取悅于領導,也只能是暫時的。失去人心意味著,你不可能從下級那里了解到確實的情況,你不會得到他們的支持和保護;失去人心還意味著,領導不會從群眾那里聽到對你的贊揚聲,最終,他也不會重用名聲敗壞、眾矢之的者作為心腹。失去了群眾,失去了人心,就像莊稼沒有水,逐漸枯萎,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只能被主人拿來作柴燒,喂養牲畜,總之,難成正果,難有大用。
其次,你干不好工作。做工作是必須依靠眾人之力的,同仇敵愾,團結一心,你可以干成料不及的大事,而人心渙散,離心離德,則會使你連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由于你只顧把心思放在看上級眼色行事上,勢必會忽略下級的感受,對他們的疾苦冷暖關心不夠,這種人是很難受到群眾擁護的。更有甚者,還有些人會采取壓制,損害下級利益的辦法來取悅領導,這更是會招致怨恨。沒有工作實績,頂多只會被領導在某些時候加以利用,但絕對不會長期予以重用的。
第三,你難以最終獲得上級的信任。無論什么樣的用人標準,其實質都是一樣的,即能夠替領導做好工作,為領導分憂。因而,領導一般都喜歡任用群眾基礎比較好、威信高的干部作為自己事業的助手,因為領導清楚,有人支持才能堪大任,做好工作。用一個在群眾中聲名不佳者作為心腹,不但不能替自己分憂,還會影響領導自身的聲望,對他來說,這是得不償失的。在群眾中聲譽不好,還會影響上級對你的信任,畢竟領導是不會“偏聽偏信”一人之言的,在他與群眾接觸的過程中,肯定會了解到許多于你不利的看法,這些看法多了,就會影響領導對你的道德評價。
選配領導班子的十原則,其中就包括:“確定領導者要廣泛聽取意見,大范圍的民主推薦、評議,可以避免少數人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風,增強干部的民主性。看人主要看政績。應該讓搞事業的人上來,搞關系的人下去。”
因此,聰明的人總是非常重視收買人心,打好自己的群眾基礎,既做到不忽視領導的權威,也不忽視群眾的選票。
歷史上的厚黑統治者都是十分重視籠絡人心,以此作為鞏固自己政治地位的基礎,從而能夠能進能退、能上能下,做到游刃有余,立于不敗之地。
《戰國策》中有“狡兔三窟”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在人處危難之時,人心該是何等之重要呀!
齊國有個貴族,叫孟嘗君,封地于薛。其手下食客過千。馮援便是其中一人。一次,馮援自告奮勇地要求到薛城為孟嘗君收債,臨行時間孟嘗君,收完債買些什么回來?孟嘗君很隨便地說,你看我家缺少什么就買什么吧。馮援到了薛城,不但沒有催逼百姓還債,還以孟嘗君之名將債券全部燒了。老百姓高呼萬歲。孟嘗君見馮援空手而歸,很是奇怪,問他買了什么回來。馮授說:“你說讓‘買你家缺少的’,我考慮你家什么都不缺,惟一缺的是‘義’,我就為你買了‘義’。”孟嘗君很不高興。
一年后,齊王聽信讒言,免去了孟嘗君的相國職務。孟嘗君只好回到封地薛,沒想到,薛城百姓扶老攜幼,夾道相迎。孟嘗君方悟,這個“義’的重要性。后來,馮援通過計謀,又使孟嘗君重登相位,使他的政治地位更加穩固了。
這個例子警喻我們,顧上是求進之道,而顧下則兼具求進與保身兩種功能。注意顧下,可以助你事業有成,獲得上級的賞識,而一旦事有不順,上級一時疏遠你,你也可以憑借良好的群眾關系,韜光養晦,以圖東山再起,不致于四面楚歌,四面受敵。所以,歷來有作為者,都很注意把上得歡心下得民心結合起來,從而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厚黑學指出:只有兼顧“顧下”,才能做到真正的“顧上”。
2、一心一意地在本職崗位上干事
身為管人者,工作頭緒多,任務繁重,要給上級領導留下比較良好的印象,干工作就要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要舍得下大氣力,把握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客觀規律,積極探索擺脫忙亂的方法,減少應酬,把寶貴時間和主要精力用在抓大事上,讓自己領導的企業或行政部門,多出成績,出大成績,多出能在上級領導那兒“掛上號”的成績。真正的厚黑者懂得:不問名利收獲,一心一意只在本職崗位上干事的主管,最受上司的青睞。
臺灣大富豪蔡萬霖就是一個靠事事親歷親問、踏踏實實在本職崗位上干事業的一個典型。
蔡萬霖1979年以后接管著擁有10余家分公司的霖園關系企業集團。他常說:“我今天掌管這么大的家業,首要的必須抓住這個‘綱’,不然的話,就會出亂子,甚至會搞砸……”具體工作中,他的一套做法完全符合美國管理學家的高論:“一個得力的領導人必須擅長于兼顧兩頭:最高層次上的投資概念和最一般層次上的具體行動。”作為總經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抓好高級職員,這是企業的主力、骨干,不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就不能帶領其他員工盡心盡責地履行各項任務。蔡萬霖總是抽出時間到員下的辦公處,一是要了解那里的業務情況,二是要察看員工們的工作。他的這種做法對于那些不自覺的員工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因此,每當他一出現,員工們便十分緊張,唯恐有什么失職行為被總經理發現。蔡萬霖自己每天都早來晚歸,工作10多個小時,不辭辛苦,那么,身為他的部下,能不好好干嗎?
蔡萬霖說:“我不搞什么遙控指揮,我愛事事親歷親問。”他堅持到員工中去,以掌握住員工內心世界里的東西,以便對“癥”下“藥”,所以到處檢查,到處處理事情便成了他的職業習慣。“在這方面,員工們可能對我有點意見,不過,如果我自己沒有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工作放任自流,不僅企業生存難保,不但我的飯碗砸了,員工們恐怕也要遭殃的。”蔡總經理的一席話,不無道理。
和上司把關系搞好,首先并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拿工作成績說話,上司最欣賞工作成績突出的主管,既使你有點錯誤、缺點,也能得到容忍和原諒。相反,你如果沒有事業心,干工作不踏實,作風飄浮,只靠迎來送往、吹吹捧捧,是很難引起上司重視的。企業管理者工作時,不妨借鑒一下臺灣大富豪蔡萬霖的工作方法。
3、敢于對上司的不合理決策說“不”
沒有一個上司喜歡唯唯諾諾、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下屬。特別是在社會競爭日益強烈的網絡時代,唯命是從、聽話、老實的下屬,不僅不能“打江山”,也不會“守江山”。因此,作為下屬,當你擁有真理并且對整個團體有利的時候,對上司的不合理、不正確決策和意見說“不”很有必要。因為每一個上司更喜歡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千里馬”。
當今,企業生存的最大課題就是培養人才,但是在方式上,卻有不少企業走了彎路。例如,要使員工有工作意愿、養成自我啟發的習慣,就必須做到傾聽他們的要求,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許多企業片面地理解這種觀點,如始終專注于客觀條件,以為只要提高薪金,改善作業條件,增添福利措施,就能培養人才。其實不然;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往往只會培養出缺乏雄心壯志、辦事唯唯諾諾、墨守成規、貪圖安逸的人來,而造就不出充滿斗志,不畏困苦、勇于進取的人才。
比較而言,首要之事并不是改善物質條件,而是提高員工們本身的精神素質。如何把領導者的熱忱和構想體現到企業的巨大夢想之中去,貫穿到員工思想和行動中去,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樹立宏偉的目標,編織絢麗的巨大的夢想,從而點燃員工奔向目標的意愿之火,使每個人都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這就是當今企業培養人才的宗旨。
從許多大公司的成功之道,我們可以看出,大凡成功的管人者,多半都是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人,只知唯上、唯書。唯唯諾諾、聽話、老實的人,是干不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因此,和上司相處,唯唯諾諾并不好,會在上司心目中留下老實、平庸、沒能力的不良印象。“厚”是“黑”的基礎,“黑”是“厚’的目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偏執于其中任何一端都難于成就大的事業。
4、面對上司的火氣,勇于承認錯誤
身為部門領導的人也有上司。和上司相處,一定要有被上司訓斥的心理準備。每一個下屬,都會遇到上司對你發脾氣的時候,有的人面對上司的火氣,勇于承認錯誤,立即改正;有的人則針鋒相對,死不認錯。在這種時候,前一種人一定會得到上司的諒解,而后一種人則會把事情辦得越來越糟。如果上司對你發脾氣的時候,脾氣發得對,你就必須承認錯誤,并且作出改正的承諾,而不是為錯誤進行辯護。上司最希望的是你能知錯認錯,把給工作造成的損失彌補回來。如果他的脾氣發得不當,你可以給他指出并且問他把事情解釋清楚,告知他不應當對著你發脾氣。而且,你這樣與他達成諒解后還可以為他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厚黑者懂得,無論如何你一定要注意,而對上司的發火,你千萬不可暴躁,一定要用“厚”壓住暴躁!不要和上司明火執杖對著干。
著名的美國企業管理專家史蒂文?布朗18歲時到一家房地產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公司要求每一個員工每天必須聯系一處待售的房地產并將其登記在冊。有一天,經理知道布朗本月僅聯系到兩處房地產時說:“我真不理解,我想,我要是雇個傻子,在他背上掛一塊牌子,那個傻子至少也能將兩處房地產的售價帶回來登記。”
當時,布朗強壓住怒火和暴躁,憤怒地離開了辦公室。他奔波了一天,在下班之前趕到經理辦公室,將兩處房地產待售登記表擲到經理辦公桌上。這次經理卻輕描淡寫地說:“你最好明天再聯系兩處。”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多,史蒂文?布朗逐漸成熟起來。他這才明白,經理用的是“激將法”,對于血氣方剛的小伙子來說,激將法很有效。盡管布朗當時恨不得殺了這個可惡的上司,但他還是壓住了暴躁,仍然十分敬重經理。
當厚黑型的管人者,就要磨練肚量,做到“宰相肚里能撐船”,領導罵一頓,下屬頂撞幾句算個啥,不要放在心上。
趙仲達剛做廠長時,由于壓不住火爆脾氣,不是跟領導吵,就是跟下屬員工吵,管理一塌糊涂。有一次,總廠廠長把他叫到辦公室,指責生產產量下降:“你是干什么吃的?產量下降,質量上不去,你這個生產廠長是吃白飯的?!”總廠廠長的話還沒說完,趙仲達就大發雷霆:“產量下降了,你問我,我去問誰?!你們總廠的人是干什么用的?”
總廠廠長一氣之下停了趙仲達的廠長職務,讓他到供銷當主任,
無論哪個上司都喜歡給自己補臺的人,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上級領導也是如此。工作千頭萬緒,用人管人千難萬難,疏忽和漏洞在所難免。這時候,作為下級領導,就應該主動出面,幫助上司更改差錯,往自己身上攬些責任!而不是一味地推卻、逃避,甚至關鍵時刻“落井下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管人者前程是否順暢,全在“拆臺”與“補臺”,而這些是與你的厚黑功夫直接相關的。